第476章 民间资本
其实,早在庾海抵琼之前,他就已经提前预习了一些功课了。
首先是,尽量地多去了解琼州的过往史和近期的发展史,虽然只能窥却一斑,但也能领略到其中的大概。
在他印象里,早些时的琼州,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旧房改造运动。其具体为,由官府出资建设用所需材料,百姓们则是出工出力,通过官民两方的合作,最终共促事成。
于是,庾海就以这件过往史作为是参考依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齐大人,咱们眼下所面临的民房拓建,和琼州之前时的那次住房改造,于性质上完全不同。这两者,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同日而语。”
齐誉抿了口茶,顺着问道:“那庾大人且说说看,这两者究竟有何不同?”
庾海略略捋了捋头绪,说道:“我先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比较。之前时的琼州,匪患猖獗,贫困落后,百姓们也是怨声载道,对官府几近失去了信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造就了像那宴那种时势枭雄。”
“而大人您在这样的时况下,及时推出所谓的住房改造,一举收获了民心,与此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官府的形象。然而,眼下却是不同,这些亟需住房的人全都是外来人口,他们对于琼州,并没有家一般的归属感,即使给他们配备了相应的住房,他们也只会将这里视为是心里的第二故乡。可见,免费配房并没有政治上的好处。”
齐誉对此表示认可,又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吗?”
“有!”庾海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之前时的琼州,本土人口也就三十来万人,若换算成是户的话,也就五万多家。对于这种规模的建设,衙门的财政还是勉强能撑得住的。再看眼下,据户房那边的统计显示,这一波外来人的总数超过了七十万之多,这都快赶得上一个大型州府的人口了。说句难听话,若是给他们每一户都配上免费赠房,咱们省府的财政必然会捉襟见肘。”
“嗯……”
庾海保持着客观的态度,从政治和财政这双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且也把其中的利害得失,说得透彻清楚。
与此同时,他也算是暗示了自己的观点:住房拓建,绝不可取。
可是,这住房若不建,就不利于琼州的长治久安,这可是任何一个执政官都不想看到的。可官府若是硬去牵这个头的话,又有可能面临财政上的危机。
真是有些矛盾呀。
想到了这儿,三司们全都渭然一叹,并露出了一副束手无策的表情。
齐誉依旧是坚持认为,众多的人口,并不是所谓的累赘,而是一种偌大的社会资源,只有那些不懂得治理的无能之辈,才会拿人口多作为是贫穷的借口。
再说了,琼州岛内当下的人口总和,内外相加也就是一百万的大数,就这点人,也能叫做是众多吗?
要知道,前世里随便拉出一个一线城市来,其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一千万。难道说,自己治下的一个省,还比不了前世里的一个城吗?
这不符合逻辑。
说回眼下。
关于这住房的问题,又该如何妥善地解决呢?
齐誉挠了挠头,幽幽一叹道:“看来,是时候考虑引入民间资本了。”
“什么?民间……资本?”
“这是何意?”
“……”
见他们三人全都一脸的懵叉叉,齐誉只得做出详细的解释,“咱们当下所处的大奉王朝,正处于是发展中的盛世阶段,而盛世,又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除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尽皆强大之外,还有一个常被人忽略的重要象征,那就是‘藏富于民’。”
“噢……”
管仲有说: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反言之,只有让百姓们变富庶了,才能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励精图治。
只有具备了国富、民丰这两个大项,才是真正的盛世王朝。
而当下的
大奉王朝,在经过了数代君王的励精图治以及休养生息之后,已然迈入了真正强盛之列。别看圣天子天天在那里哭穷抱怨,民间的资本储蓄可一点都不含糊。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民间资本,主要是指工、农、商界的各类精英。
齐誉觉得,自己应该积极地把这些财富元素吸引进来,让这些民间资本来为琼州的建设继续地添砖加瓦。
我华夏人,自古就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只要你给他合适的生存土壤,他就能回报你一片茂盛的森林。
引入民间资本并不算难,主要是看你如何去循序善诱。
人家图得乃是赚取的利益,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无偿付出。
至于地产这块嘛~~
何不向前世的经验借鉴一下?
善!
“我说齐大人,您说的这个什么商品房,又是怎么一档子事呢?”庾海眉头一皱,不解地问道。
“所谓商品房,乃是指由咱们府衙有偿批准,然后由富商大贾们融资进行兴建,待落成后,再向社会公众进行合法售卖。在这个环节里,咱们衙门可以通过土地的买卖获得收入,而商人们则是通过销售房产而获得利润,也就是说,官商双方都是有利可图,互为合作。我的这个构思,不仅解决了财政不足的难题,也解决掉了住房的亟需,可谓是一举两得。”齐誉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说道。
庾海想了想,忧道:“在这其中,却有个不妥之处。”
“哦?请说!”
“假设,有奸商故意抬高房价而获取暴利,那岂不等同于把老百姓们敲骨吸髓了?”
嗯!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很有前瞻性!
齐誉竖起大拇指点了个赞,说道:“庾大人一语即切中此道中的要害,其敏锐,着实令人佩服!不瞒你说,关于对房价该如何定价的问题,我这里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了。”
庾海讶然一怔,请教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