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初捷
封侯
宋朝交通不变,各种信息太滞后,就在陈庆收到消息的同时,十万淮西军开始横扫江南西路,,先后占领了江州、隆兴府、袁州、抚州、临江军、兴国军、宜州等等鄱阳湖周围的州府,缴获大量钱粮物资。
而此时,李回统帅朝廷八万大军抵达了信州上饶县,大军走的是兰溪道,也就是沿着浙江西行,在严州建德县折道向南,沿着兰溪水而走,经过衢州和信州,抵达上饶县。
虽然都是浙西山区,但这里却是杀向江南西路的捷径,路程最短。
上饶县颇有钱粮,八万大军在此驻扎了七天,这时,李回派往江南西路各地的探子纷纷回来了,带来了最新情况。
帅帐地图前,李回指着隆兴府南昌县道:“打蛇要打七寸,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张俊军队耗,对方的七寸就是南昌县。”
李回今年六十余岁了,最早是武将出身,而且结局颇不光彩,他率二十万大军奉命守黄河南岸,但金兵在黄河北岸敲了一夜的鼓,二十万宋军逃亡殆尽,李回由此被革职。
不过李回的政治敏锐却很难强烈,他在第一时间支持天子赵构上位,从此有了拥立之功,深得赵构信赖,
在关键时刻,赵构想到的不是韩世忠、刘子羽之类的名将,而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将李回。
刘苗之乱、陈庆割据、刘光世割据、岳飞君命不受、张俊谋反,这些军头一连串的做派已经让赵构彻底寒了心,从骨子里害怕了,这一刻他又记起了祖训,武将不得统兵,祖训何等明智。
这样一来,同样是武将出身,但早已转为文官的李回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主帅人选,李回也得到了天子最后信任。
副将巨师古也是一员老将,同样经验丰富,他指着地图上的鄱阳湖道:“淮西军已经控制了水路,他们很容易从水路出击,切断我们的后勤和退路,元帅不可不防。”
李回沉思片刻缓缓道:“不能因噎而废食,我的粮食可以跟随大军同行,不惧怕他们的水军战船!”
“大帅,卑职认为还是步步为营比较好,用奇兵一是风险太大,二是不一定能拿下南昌县,张俊军队可不是乱贼,军队装备和训练都不亚于我们。”
李回负手走了几步,终于点点头,“也罢!官家让我时刻把战报送给他,让官家来决定吧!”
“不如大帅先夺回抚州,占据临川县,然后再向官家报信,效果会更好一些。”
李回点点头,这个建议不错,抚州有淮西驻军五千人,全歼这五千人,夺回临川县,这其实就是战功了。
“就依将军之言,出兵抚州!”
.........
李回留一万人守上饶,他率领七万大军继续西进,三天后进入抚州,很快杀到临川县城下,临川县原本有五千守军,听说朝廷大军到来,守将率军望风而逃,丢下一座空城,李回大军随即占领了临川县。
他立刻向天子上书表功,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此时张俊就在南昌县,他当然也得到了李回率大军前来的消息,这让他暗暗欢喜,李回是什么人他很清楚,军事上才能平庸不说,还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在官场上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这样的人当主帅,张俊当然求之不得。
不过巨师古倒是经验丰富,不可轻敌。
宋军占领临川县不久,张俊便得到了消息,他立刻召幕僚杨石来问策。
大帐内,杨石对亲兵道:“你先去禀报,我换一件衣服就去见大帅!”
亲兵先去了,杨石立刻问李叶城道:“张俊必然是想问我如果应对宋军进逼,你认为该怎么办?”
李叶城从怀中摸出一根鸽信笑道:“昨天我收到雍王殿下的回信,你看看雍王殿下的意思。”
杨石连忙打开鸽信,里面只有四个字‘诱敌过赣水’。
杨石点点头,他心里有数了,他急忙换了一件外袍去见张俊,张俊正等着他呢!
“卑职参见王爷!”
张俊摆摆手,指着沙盘道:“现在八万朝廷军队已到,目前占领了上饶县和临川,先生认为该如何应对?”
杨石胸有成竹笑道:“王爷,关键是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张俊精神一振道:“怎么知己,怎么知彼呢?”
“王爷,卑职先谈知彼,首先是敌军主将,相信王爷很了解李回这个人,他是出了名老好人,换句话说,他没有担当,不敢承担责任,他必然会不断请示天子,而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功,宋军屡次大败,无不是因他贪功冒进造成的,所以王爷要给天子一个贪功冒进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几场败仗,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让他们觉得淮西军不过如此,觉得王爷平庸无能,平叛指日可破。”
“说得好!”
张俊连声称赞,杨石的建议句句说到他心坎上,令他大为赞赏。
他又问道:“那么破敌军的时机在哪里?”
杨石一指赣水道:“让敌军乘胜追击我们,只要他们渡过赣水,我们直接切断他们的退路,没有了粮草,等他们慌忙撤军之时,我们半渡而击,宋军必然大败。”
“好!好一个半渡而击!”
张俊狠狠一拳砸在桌上,他完全同意杨石的方案,把宋军诱过赣水才是关键。
张俊当即做出部署,率大军撤离南昌县,向北撤离,南昌县城只留一万军队驻守,他随即又下来袁州和临川军的一万驻军火速撤回南昌县。
情报被李回的斥候探到,李回当即命令副将巨师古率两万军拦截北撤的敌军,双方在赣水东岸相遇,张俊军队一战击溃,向南大败而逃,投降者不计其数,巨师古率军追杀,啥杀敌两千余人,抓获敌军战俘六千人,取得了首战胜利。
战报以飞鸽传书方式飞速传向临安。
初战告捷的消息传播朝野,朝野上下精神大振,百官纷纷夸赞天子用人得当,姜还是老的辣,赵构更是一洗往日的沮丧,全神贯注关注江南西路的平叛之战。
“陛下,微臣早就说过,张俊就是一个大号的刘光世!”
秦桧言辞凿凿对天子赵构道:“关键是没有民心和士族支持,谁会支持叛乱,没有名正言顺,将士也不支持,所以对方才一战即溃,很明显,士气低迷,士兵不愿作战。”
旁边朱胜非点点头道:“秦相国说得对,李回审问了战俘,张俊欠俸两月未发,官府的钱也全部运走,没有士兵的好处,士气很低迷,根本就无心作战。”
“徐相国,你看呢?”赵构兴致勃勃又转向徐先图。
徐先图躬身道:“小胜一战而已,还不能由此下结论张俊军队不堪一击,毕竟张俊的大军也曾是宋军,战备精良,李回尤其不能盲目自满,由此轻敌否则会遭遇惨败。”
徐先图虽然是语重心长,但赵构却被扫了兴,心中着实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