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我不赞成
该说不说,虽然最开始天子决定三日一朝的时候,有不少科道言官义正言辞的上谏,弹劾皇帝怠政。
但是,这种事情,太依靠皇帝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皇帝的一力坚持之下,朝臣们也就渐渐习惯了。
不过,上不上早朝,和上不上班,并没有关系。
天子不上早朝可以睡懒觉,但是,朝臣们却得按时点卯。
照理来说,不上朝的时候,一般都是朝堂上比较平静的时候,毕竟,有什么大事,基本上都在朝会上才会解决。
但是今天显然不一样,老大人们刚刚到衙门,刚刚坐下,就听到了一轮又一轮爆炸性的消息。
事实上,这两天朝廷上本来就不平静。
先前,天子下旨对科道的品级,职权进行调整,朝中本就议论纷纷,随后,又传出了消息,说是辽东镇守太监宋文毅要替代司礼监太监成敬管辖司礼监。
这两件事情,一内一外,但是对于朝廷上下来说,却毋庸置疑,都是值得十分关心的事。
结果,这两件事情还没说明白呢,紧接着,宫中竟又发出了旨意。
这一次,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宣府距离京师并不算远,所以,很多消息是瞒不住的,金濂的密奏到京的次日,宣府总兵官陶瑾的军报就到了京城。
于是,鞑靼各个部落前来讨要说法的来龙去脉,也很快就传遍了各个衙门,随之而传开的,自然也有杨杰在草原上的事迹。
这个时候,朝廷上下的群臣才知道,这位锦衣卫镇抚使,不声不响的,竟然在边境干了这么大一件事。
当下,朝中各种议论纷纷而起,有不少大臣,当即便上了奏疏,但是很快,他们就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
“什么?”
英国公府当中,张輗听到朱鉴带来的消息,顿时瞪大了眼睛,喝进去的茶水都差点没被呛着。
在场的除了这二人,还有不少人,陈懋,朱仪,焦敬,蒋义,当然,也少不了徐有贞。
不过,还是以勋戚居多。
所以理所当然的,这些人的脸色也都差不多,既是意外,又有几分幸灾乐祸的味道。
见此状况,朱鉴轻哼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倒是张輗,搁下手里的茶盏,顺了顺气之后,不可思议般的又问了一遍,道。
“朱阁老,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这科道言官,可是向来不好惹的,乾清宫那位,真就这么较真?”
众所周知,朝廷上下,以科道言官,最是肆无忌惮,上骂天子,下骂群臣。
仗着风闻言事之权,走哪骂哪,简直无法无天。
可就是这帮人,这回竟然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吃了瘪?
“老夫哪来的闲心,跟二爷开玩笑。”
“除了兵科还有陕西道,山西道等几个和边事职权相关的科道官员之外,其余的言官所上的奏疏,通通被原样下发,现如今,圣旨已经到了内阁和都察院。”
“上奏的言官不遵圣意,擅自言事,越权渎职,都察院陈镒监管不言,御下失当,内阁明知不合典制,仍按原样票拟,不奉圣旨,不敬不谨,该罚俸的罚俸,该训斥的训斥。”
“闹得最欢的两个,云南道御史张蓥,户科给事中李锡,已经被免去了官职,在府等候诏谕。”
“据说,吏部已经在安排了,一个去江西当九品主簿,一个去贵州当八品县丞。”
朱鉴的话说的平静,但是仔细听来,他的口气当中,却透着一股沉重之意。
张輗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虽然一时没想透中间的关节,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收起了幸灾乐祸的心思,同样皱起了眉头。
片刻之后,他抬头看着一旁的朱仪,问道。
“国公爷,这张蓥,李锡?”
朱仪自然是心领神会,沉吟片刻,道。
“和林聪有些交情!”
成国公府,在文官当中,是有些人脉的。
这林聪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属于那种相当拿得出手的人物。
论背景,他是老天官王直的弟子,论官职,他是礼科都给事中,论声望,他在士林的名声也非常好,以敢言直谏著称。
之前舒良在宣府城冒犯太上皇一事,就是林聪出面,带领一帮御史主张严惩。
当初,朱勇还在世的时候,借着和胡濙的姻亲关系,和王直也有些交情。
因此,朱仪和林聪作为两边的小一辈人物,也算是有几分薄面在的。
朱仪的言下之意,这两个人和林聪有交情,算是成国公府间接可以影响到的言官,但是,不是什么关键的人物。
这话说完,张輗顿时望向了朱鉴。
如果说,不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话,那么,朱鉴这副死了爹的表情,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一旁的陈懋忽然出声,道。
“现如今,皇上是越来越乾纲独断了!”
一句话,点出了关键。
于是,朱鉴开口道。
“言官言事,本是为了规谏圣听,但是如今,陛下如此作为,明摆着,是要封了言官的口。”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不过是为了令朝政大事,能任自己心意所为罢了。”
“可恨陈镒,王文等人,要么唯天子之命是从,要么畏惧天子威势,如此违背祖制,阻塞言路之事,竟不敢谏止,放任陛下作为。”
“今日,是边境之事,长此以往,以后,还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这番话意有所指。
但是,在场的人,也个个都不是傻子,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
往日里,皇帝顾及朝局安定,怕言官闹事,所以很多事情,都会做出让步。
现在言官的口被封上了,那之后皇帝会做什么,可就说不准了?
于是,他们忽然便想了起来。
在这次针对言官的调整当中,有一条十分关键的,就是涉及天家事务的,言官要么只能暗奏,要么,就需要经由上官副署同奏。
原本,他们都没有太在意这一点,觉得天子在虚张声势,言官们哪是那么好惹的。
但是现在看来,天子这回,怕是下了狠心了。
这一条要是真的落实了,那么毋庸置疑,对于他们在朝堂上的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想明白了这些,在场诸人不由都沉默了下来,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恰在这个时候,英国公府的管家进了门,在张輗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顿时令他神色一震,也引起了在场其他人的注意。
面对着所有人的注视,张輗开口道。
“刚刚得到消息,宫里下了旨意,晋昌平侯杨洪为太子太师,命其率京军两万,驻守宣府,任总兵官。”
“原宣府总兵官大同伯陶瑾,降为副总兵,辅佐杨洪镇守宣府。”
“杨洪之子,锦衣卫镇抚使杨杰,擢升为京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封轻车都尉,授正三品昭勇将军,兼管府军前卫!”
“什么?”
这下,就连一向沉稳的陈懋也忍不住下意识的惊呼出声。
焦敬更是皱起眉头,直接道。
“动了京营?”
“这么大的事情,提前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还有,杨杰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面对着众人的质疑,张輗苦笑着点了点头,眼中神色复杂,叹道。
“陈侯说得对,这位皇上,可越来越乾纲独断了……”
众人一阵默然。
他们原本以为,朱鉴带来的消息,就已经够让人惊讶了,却没想到,这大的还在后头。
要知道,兵部的军报传开之后,朝中对于杨杰的所作所为,各执一词,各种言论甚嚣尘上。
正因于此,许多言官才按捺不住,冒着风险上了奏本。
可结果,天子压根就不说这件事,直接一句越权违旨,就给全部顶了回来。
至于那些兵科和与边务有关的御史们上的奏本,也都搁置一旁,留中不发。
原本,他们以为怎么着,这件事情也该在明日早朝上才有结果。
可谁曾想,天子不声不响的,这圣旨都下来了。
这道圣旨一下,杨杰的所作所为,便算是有了定性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杨洪!
之前杨洪被召回京,不少人心中都明白,明面上是为了受封,但是实际上,更多的是因为边境安稳无事,该让这位征战一生的老将回京养老了。
如今,杨洪重新回到宣府,而且,还带着两万大军……
“难道说,边境又要开战了不成?”
一片沉默当中,朱鉴踌躇着,开口问道。
至于问的对象,自然是在场年纪最大,也最熟悉兵事的宁阳侯陈懋。
闻听此言,陈懋沉吟片刻,亦是有些拿捏不准,道。
“按理来说,这个时间,不应该打!”
“紫荆关一战刚刚结束没有多久,我大明和瓦剌,鞑靼虽然议和,但是,边境一直都还有小股冲突,朝廷元气未复,又正值整饬军屯的当口,对大明来说,强行开战,只怕要劳民伤财。”
“不过,如今草原内乱,从战机上讲,倒是个不错的机会,而且,现如今各部齐聚宣府讨要说法,天子对于杨杰的事,如果是这样的态度的话,那么,对方很有可能翻脸。”
“所以,到底打不打的起来,还是要看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话,等于没说!
“我倒觉得,打不起来。”
这个时候,一旁的朱仪却开了口。
一句话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张輗问道:“何以见得?”
沉吟片刻,朱仪道。
“其他的理由我就不说了,刚刚陈侯已经说过了,我就只说一点,皇上再乾纲独断,似是和虏贼开战这样的大事,也终需经过朝议。”
“杨洪率军去宣府,毕竟还是驻守,相对简单,但是若要开战,官员调动,后勤辎重,边防布置,诸多事务,需要朝廷上下通力配合,这不是下一道旨意的事。”
“所以,就算天子想打,朝议上过不去,最终也打不起来。”
这个时候,一旁的蒋义问道。
“那万一,天子就是执意要打呢?”
“难道说,群臣还敢抗旨不遵吗?”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先……”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蒋义也察觉到自己说的不对。
他在这么多人当中,本来地位就不高,皆因他并非是真正的勋贵,定西侯府自然是显贵,但是,定西侯蒋琬是他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再加上,蒋义自己也有些懦弱,所以,说话自然也就心虚。
话到最后,声音也就越来越低……
但是,朱仪却显然没有要怪他的意思,而是解释道。
“正因为有先例,所以,才打不起来!”
“土木之役已有前车之鉴,这个时候,皇上若是执意起兵,那么朝堂上的大臣们,便是死也要拦下的。”
“更何况,起兵并非小事,需要兵部的通力配合,如今主政兵部的于谦,可是个硬骨头。”
“他虽然不在京中,可若是皇上真的要开战,只怕他手头的事情再紧要,也会立刻回京的!”
这番话,算是让在场众人渐渐放下心来。
不过,听了朱仪的话,一旁的朱鉴,倒是眸光一闪,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道。
“国公爷说得对,若是如此的话,那么,明日的朝会,只怕是个机会!”
张輗在一旁问道:“什么机会?”
朱鉴道:“我等不是正在忧虑,天子打压言路,乾纲独断吗?”
“如今天子既然遣杨洪出京,有开战之意,正是一个大好机会。”
“如若朝会之上,群臣公议,能够力谏天子改变主意,那么,岂不恰好说明了言路匡正君上的作用?”
话音落下,在场诸人顿时眉头皱起。
片刻之后,张輗摇了摇头,道。
“可是,皇上毕竟没有真的开口,说要开战,如果皇上只说是增兵宣府,以备不测,又该如何?”
朱鉴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道。
“二爷,这件事情的关键,不在于皇上想不想开战,而在于,现如今所有的迹象,都指向这个方向。”
“尤其是擢升杨杰这件事,势必要引起宣府那几个部族使者的不满。”
“如今科道当中,本就因今日被训斥责罚,而颇有怨气,只要明日朝堂之上,只要有人指出这一点,借着这股怨气,言官们闹将起来,一向看重朝廷颜面的陛下,又岂会无动于衷?”
听起来,倒是可行。
在场诸人思索了一阵,倒是没发现什么问题,正要开口,却听得一旁的朱仪道。
“我不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