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启迪民智
陈天民点头微笑,“这开荒拓地确实是好办法,不过什么地方可以开拓,什么地方适合种田。我就一窍不通了,全靠刘干事你们多费心了。
至于农忙嘛,倒也不是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这每户二十亩,将来就是四十亩,都只拿来种粮食,就为的不让农户分心。
大家平时吃的蔬菜,水果,肉禽,我会另开专门的农场种植。大家到时候只要花一点点钱购买来吃就可以了。
单种粮食压力还是不大的。到了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民兵,工人,学生,商人等来统一帮助农户。
绝不会耽误了生产,收获。所以开荒的任务就比较迫切了。要坚决在夏收之前完成。以保证每户二十亩田的夏种。”
“关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就以现在大家各自种的田为基础,各田归各家,打下的粮三成交税。
其它的村政府按本地时价的九折收购,上门收粮,现金交易。此次溢价收购下不为例。只是为农户打下一个家有余粮,家有余钱的基础。
今年秋收的时候,五成交税,五成议价收购。待到来年,争取通过开荒拓地达到每户四
十亩农田的标准。那时候七成交税,三成议价收购。
预计每户农户的每季稻收入在五十块大洋左右。大家有什么意见?”
有帐不怕算,在座的虽然大部分没有文化,却都不傻。
如此一来,农民们的收入至少比现在翻了三倍。
不但够吃够用,还都有了余钱。
大家本来就很尊敬陈天民,所虑者无非镇压了阎老财,李大户的后果。
当时一时冲动,杀了人,抢了钱粮,只怕官府派大批人马前来抓拿,到时候寡不敌众。
但是过了好几天,别说县里没动静,就算只有几十里远的镇里,也没半个人过来问一句,看一眼。可见陈天民之前说的并非虚言。既然如此,大家有何不从。
石大牛一拍桌子:“天民!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石大牛第一个支持你。带大家过好日子的大道理我讲不出来,但我知道跟着你干就错不了。”
陈天民点头苦笑说:“感谢你的支持。但下次发言前还是要记得先举手。我们中国落后已久。已经被其它发达国家抛开很远。若想迎头赶上。
第一大事是办教育,人才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经济强,经济
强则军事强,军事强才不被人欺。但以我们三村的现状看,当今第一步,却是要首先发展农业。吃饱了才有力气才读得下书。”
“第二步就是要发展工业,作为工业室的代理干事,我来汇报一下工作情况,火药作坊和榨油作坊都已经扩充了人手,扩大了生产规模。
砖窑的发展规模最明显,第二口窑已经开始试烧。村政府大院已经开始动工。我计划下周去一趟城里,处理掉那些收缴的金银细软,顺便买一些设备,请一些师傅。
开办几间真正的工厂。把能源区的能源全部利用上。第三步嘛,就是军事。我们现在低调一点,不叫军队,暂时叫做民兵。下面请防务室的两位干事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作情况。”
其实无论智谋还是魄力,石大牛都比赵廷柱和孟全要高。但是他没当过兵,又是名义村长,平时要总揽全局。所以防务室的正副干事陈天民还是认命了赵廷柱和孟全。
赵廷柱挺直腰板站起身来:“报告书记,村长,各政府成员。根据书记命令,征兵工作将在下午一点正式开始。自愿形式。每个村名额二十人。
要求在十八
至二十五岁之间。每个月五块大洋的军饷,包吃包住。招满名额之后将由书记,我和孟全亲自操练。预计一周之内可以遂行守护三村日夜安全的任务。报告完毕。”
赵廷柱不愧是排长出身,军姿标准,说话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赢得村政府成员的阵阵掌声。
陈天民非常满意。“接下来说一下文化教育的问题。我们三村三百多户人家,接近一千六百人,识字的居然只有四位。
四百分之一,比例低的惊人。教育程度决定了人民素质的高低。虽然现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条件搞普及教育。但是我们村政府成员们要起个好的带头作用。
学习文化也有助于你们将来更好的工作。所以我宣布,村政府成员每天在工作之余,必须强制性挤出一定时间进行扫盲学习。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基本读写的扫盲课程。”
一群大老粗不由自主都苦起了脸,两个女教员唐萍和李瑞秋脸上却都漾起揶揄的笑容。
开完会已经接近中午,陈天民简单吃了几口春梅送来的午饭。
回到家乡后了,除了第一天吃的一顿买来的饭菜还算可口外,再
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
就算林母和春梅怕他吃不惯,刻意加料。奈何资源有限,物料匮乏。也都不过是粗米淡菜,最多加个蛋而已。
陈天民以为糙米饭咸菜就算苦了。其实咸菜都是奢望。
这时候的盐是百姓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既贵且苦。所以大家吃的基本都是粗米淡菜,对于陈天民来说简直难以下咽。
吃过饭陈天民照例出来巡视工作,村里人基本都不吃午饭,早晨吃了饭出来干活,干到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饭。
除非农忙时太劳累中午才加餐。所以虽然正当中午,村中还是有不少人正在忙碌干活。
动静最大的就是村中央正在开工建造的村政府大院。
阎老财的院堡墙高壁厚,是全村最结实的房子,胡培栋曾建议收来做村政府。
被陈天民否决了。现在一部分留给阎家无罪的人自住,另一部分没收来做为重要物资仓库。
在建的村政府大院是由陈天民一手设计。
中间正房是一大两小。中间大厅是会议室,两边小间一间是村长室一间是书记室。两侧厢房各有四间,分别是工,农,兵,学,商,医,村务室和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