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平遥
开完会后,干部们很快归队,开始分头行动,在侦察营的带领下,连夜向南方进发。
徐利民询问陈天民是否需要先向师部汇报一下。
陈天民摇摇头:“师部之前给了我们独立作战的权力,是希望我们能创造奇迹。现在汇报,只会让他们更加担心。后面再说吧。”
“而且若是有人通知了阎锡山,那可就更糟糕了。阎锡山在日本呆了很多年,曾经和日军打过不少交道,很有可能日军早就有了安排,派了几个间谍在他身边,我怕日军到时候比我们更清楚作战计划。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敢再往前走了,更别说去攻打太原了。”
徐利民思索片刻,觉得陈天民说得在理,也就没再说什么。
同陈天民一道带领部队南下。
特别独立加强团连夜赶路,来到了霍州。
为了不走漏风声,特别独立加强团绕开大路,避开了中央军和晋绥军,兵分数路,悄无声息地南下。
当陈天民通过介休时,于殿魁,于杰两人已经在平遥县城附近潜伏了下来。
平遥地处介休,毗邻汾阳,沁源,武乡等地。
惠济河,柳根河,婴涧河,汾河,同蒲铁路穿
境而过,是山西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县之一。
平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宣王时代。
其时尹吉甫将军北征,于平遥县内筑城屯兵。清中期之后,因为晋商的兴盛,这座小小的平遥城,已经成为了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被称为“平遥城”,城中大.大小小的街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形成了十五个不同的集市,每个集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于殿魁带人隐蔽在平遥城附近后,立即派人去打探情况,很快就打探到了敌人的情报。
太原会战过后,驻扎平遥城里的小鬼子骑兵不过两百人,上午下午各巡逻一次。
于殿魁,于杰两人听完汇报后,面面相觑,顿时知道事情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麻烦。
又看了看表,马上就要到鬼军骑兵巡逻的时间了,于殿魁打了个手势,带人在鬼军骑兵巡逻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
于杰则带着直属营二营的人悄悄向平遥城南城门进发。
下午三点半,一支小股的鬼军飘扬着膏药旗,背负着长枪,从平遥的西门向北,绕过平遥城,又向东关上城门,向南奔来。
快到南门时,他
看见三个身穿花布棉袄,头上缠着红丝巾的女郎,低头匆匆地往前走。
小鬼子大喝一声,掉头就追。
三个女人眼看着小鬼子就要追上他们了,也意识到了危险,她们加快了脚步,向一个小村庄跑去。
鬼子的骑兵们都疯了,一边叫着花姑娘,一边向村子里冲去。
就在鬼军进入村子的一瞬间,于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命令攻击,四十多名鬼军每人身上立刻多出了几个枪孔。
直属四营的战士们立刻冲出了村子,飞快的控制着马匹,换上了鬼子的军服。
不多时,一小队鬼子骑兵出了村,浩浩荡荡的向南门进发。
不用说,这三个女人都是直属营士兵假扮的,小鬼子不分男女,一看到红头巾就色迷心窍,当然是死路一条。
平遥城的南城门处站着两个日军。
看到这支骑兵小队回来,小鬼子非但没有询问,反而问起了女人的滋味。
当这队骑兵靠近的时候,放哨的士兵才发现为什么他们都是陌生的面孔?
还没等哨兵反应过来,领头的那个骑兵已经一刀砍在了他的脖子上,鲜血飞溅了一地。
另一名哨兵也是如此,同样被
斩成两截。
于杰心中叹了口气,这小鬼子也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这么大的城门居然只派了两个哨兵,这也太嚣张了吧,就不怕晋绥军的人杀回来吗?
想到这里他决定留下两名战士守住南门,去接应直属4营其他人入城。
于杰给每一个城门都留了士兵驻守,自己则带着其他战士,朝着鬼军骑兵大队驻地袭取。
此时已经接近下午五点,此时山西气温已经很低了。
到了五点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驻地大门处有五名日军哨兵,其中两名站岗,另外三名则在地堡里守着一挺机关枪。
当于杰带领战士们冲到院门的时候,鬼子的哨兵举着枪向他们敬礼。
这一次于并没有冲动,而是翻身下马,一边说着在军校学过的日语,一边向鬼子的机枪阵地走去。
当于杰从马背上跳下来,向他们问好的时候,那两个日本哨兵都是又惊又喜,要知道小队长以前可从没对他们态度这么好过!
两名哨兵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就看到队长提着刀向机枪掩体走去。
一名哨兵心中一惊,反应过来这不是他们的队长,而是一个冒牌货。
他
的第一反应就是扣动扳机,然后准备大叫。
可惜小鬼子哨兵的眼睛都长在裤裆里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他们面对的是八路军的精锐部队,哪里容得他们大喊大叫,开枪射击?
两个日本哨兵的喉咙被一把匕首划开,软绵绵地倒在了战士们的怀里。
不过比起躲在掩体里的三个鬼子,这两个哨兵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还能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
那三名小鬼子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见于杰手中的战刀轻轻一挥,直接身首异处。
三颗头颅滚落在地上,那模样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于杰大手一挥,所有战士立刻收刀,拿起他自动步枪,翻身上马,向院中奔去。
驻地大院内,一片血腥。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已经到了开饭的时间,但鬼军骑兵们并没有休息,依旧在操练着刀法。
八十余人的鬼军骑兵分成三列,听着小水圭介少尉的评语。
在这支队伍的前方有数十具华夏俘虏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一排木桩上,绑着十六名华夏战俘,大多数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