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建立根据地
吩咐完,陈天民又去狙击大队视察了一遍。
这次他准备把狙击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狙击游击战打乱华北日军的阵脚,使他们龟缩在自己的据点里,不敢露头。
经过这些时间的训练,狙击大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人。
陈天民把战士们召集起来,向他们说明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了在冀南和鲁西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并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了他计划中的狙击游击战的意义以及他的方法。
陈天民说道:“普通的游击战术虽然厉害,但跟狙击战术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因为你们都是一枪毙命的狙击手。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个日本哨兵站在城墙上,突然一颗子弹飞了过来,击中了他的脑袋。对其他小鬼子也都如法炮制”
“这样搞几次,小日本恐怕都不敢放哨了。你们信吗?”
战士们并没有回答信不信的问题,而是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陈天民对此早有预料,这才是狙击手该做出的反应,冷静才是最重要的。
他接着说道:“你们想想看,你们一人杀一个鬼子,就是三百个鬼子,杀一百
个鬼子,就是三万个鬼子,比一个甲级师团的人数还要多。而且我敢肯定,你们每人在这个抗日战场上,至少能消灭一百个鬼子。
“只要干掉一百个鬼子,到时候我亲自给他颁奖。歼灭二百个鬼子,我会把他们带到总部,请老总给他们颁发奖状,并与他们合影。”
这一次,战士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一队的中队长李牛站起来敬了个礼:“请司令员下令,第一中队随时待命。”
二队队长王武搓了搓手,说道:“司令员,狙击和近身格斗不同,不可能把敌人的肩章给撕下来,到时候没有证据啊。”
陈天民道:“这个简单,你每弄一个小鬼子,都会在枪托上划一刀,然后我会检查枪托上的划痕,一刀一个,很好数。”
王武沉吟道:“如果有人不信呢?”
陈天民答道:“只要我信,老总信,那就好了。你想啊,一个县的鬼子都被你打得连面都不敢露面了,你的功绩谁不知道?”
王武二话不说,大手一挥,便要带着第二中队的人离开。
在他身边,三队队长刘冰不紧不慢地说:“别慌,司令员还有
话要说!”
陈天民继续说道:“虽然是游击战,但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我的要求是,你们必须以小队为单位,组成几个狙击手小队互相掩护和支援,每一支小队都要配备一个火箭筒,如果有敌人的坦克或者装甲车追上来,就把他们打下来。
“每一次战斗都要做好侦察工作,建立据点,储备物资。而且,还要强调一点,这种打法,必然会引起小鬼子狙击手的注意,你们的水平应该比小鬼子狙击手更厉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你们是我的心肝宝贝,我要你们活着的回来,明白了吗?”
“明白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陈天民点点头,转头看向王同生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进行休整,等待命令。”
他从狙击大队离开后,又去了一趟特战营,查看了一下他们的训练情况。
之后去了厨房,与炊事班的人吃了一顿饺子,然后在成启泰,成启武等人的目送下,离开了特战营,前往冀南日报。
冀南日报也是新办的,但因为有天津的设备、纸张以及工人,所以报纸很快就开始印刷出来了。
陈天民一到。总编
王举就已经到了,两个人开了个会,让编辑们去安排下一期的报道。
王举很是兴奋,赶忙结束了会议,给陈天民倒了杯水。
陈天民一边喝着水,一边翻看着报纸,看完后,对王举说道:“这份报纸做的很好,通俗易懂,宣传的也很到位。”
“我提出一些意见,在这段时间内,反扫荡的基本知识应该着重宣传。
“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找冯敏生他们咨询一下。但是必须要保密。至于怎么埋设地雷,怎么挖地道,那是军队教给民兵的。总之今后报纸除了以往的宣传外,教育群众如何对付敌也是头等工作。同时还要普及农技,让老百姓种田种地,增加粮食的产量。”
王举想了想,说道:“司令员,您的意思是,我们要做一份有政治、军事、文化、生活内容的报纸?”
陈天民放下茶杯,拍了拍王举的肩膀,笑着说道:“没错,我们要让老百姓喜欢看,这样才能学到对付敌人的知识,才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两天后,日本近卫内阁发表了一项通告:“从今以后,不再把国民政府当作敌人,而是
希望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能够和帝国合作的华夏新政权,并和这个新政权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帮助华夏复兴。”
收到孙向阳带来的近卫通告,陈天民心中一沉,山雨欲来风满楼!
此时,日本司令部还未从狂妄中回过神来,尽管山西,南天津接连遭受重创,华北航空师团也曾两次全军覆没,但司令部仍然认为那只是一场意外,是由于支那军的偷袭,才取得了胜利。
而天津的成功则说明支那军不敢直面皇军的锋芒,如果国民政府再不求和,那么就彻底将其干掉,建立一个同日本友好的新政府,来代替蒋国民政府对华夏的统治。
就这样,他发表了狂妄的近卫宣言。
当时的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小商贩,无一不是目中无人,就连东京的艺妓,都在讨论着什么时候能把华夏给灭了。
至于天皇到底有多嚣张,他只留下了一半的近卫军作为自己的后盾,然后留下了一个师团在朝鲜,其他的师团都被派往了华夏,他根本就不担心有人会攻打日本,也不担心日本人会造反,更不担心占领华夏。
常申凯在徐州得知了近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