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猜忌与打压
裕荣才长吁了一口气,“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谈不拢呢,你知道的,现在正处于敏感期,朝廷里的人都是疑神疑鬼的,你要是做出什么反常的举动来,那可是要出大事的啊。
既然你在皇太后那边谈成了,那我就放心了,至少关键时刻,还有她给你撑腰。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载洸思索了一会儿说:“我要再写一份奏折,加上这道懿旨,麻烦姐姐替我找个可靠的人,帮我送进皇宫里去。”
裕荣:‘你怎么不自个进去说?’
载洸:“这时候,跟他们讲道理,也未必讲得明白。”
裕荣:‘当面都说不明白,你送一纸奏折进去,有用?而且,你这样的行为又会被有心之人大作文章,说你不懂规矩,肆意妄为。’
载洸:“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朝廷里面的人又开始犯安逸病了,以为打了一场胜战,就能高枕无忧,开始着手清扫异己了。
我不需要阐述我的道理,我只是要让他们明白,除了我之外,没人能真正替他们争取到这份安逸,要是他们真的想在这个时候抨击我,那就让他们来吧!”
(养心殿里)
御前太监拿到这两样东西之后,呈到了光绪面前。光绪看到这两样东西,脸上露出了些许不悦的神色,“载洸要是谈好了,那还有跟朕禀报的必要吗?”
孙毓文:“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肯定是要先通过军机处商议跟皇上准许的,要不然,没有法理支撑,下面那些将士,谁敢动……”
光绪冷冷一笑,眼睛充满了愤怒,“载洸做事情不是独立独行吗?什么时候需要法理了?他分明就是将自个视为法理了!他要是眼里要是还有朕这个皇上,还有朝廷,他就应该自个到这皇宫里来!
而不是随便派个人将这懿旨放到朕的面前,他不过就是仗着皇太后的偏爱,才敢如此肆意妄为!”
奕劻急得团团转,“皇上,这场战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呀,现在正是停战促谈的时候,要是咱们主动进攻,和谈的希望不就破灭了吗?
到时候不就再次惹恼日本人了嘛,哎呀!这孩子怎么那么喜欢折腾呢,他是不是打战打上瘾了呀?得找个人好好约束一下他才行啊……”
翁同龢:‘皇上,醇王爷此举目无尊上,有违君臣之理,要是任由他再胡搅蛮缠,大清非亡于他手不可!这时候要是再不用强硬的手段制止,朝廷跟皇上的颜面就真的荡然无存了,今后,谁还会再听朝廷的话?’
荣禄:“皇上切不可因他一面之词,就纵容他由着性子胡来,只要皇上您下一道圣旨,剥夺其军队的指挥权,谁要是敢违背皇上的旨意,听从醇王爷的军令行事,那就是犯上作乱,抓起来,千刀万剐,削其羽翼,以示警戒。”
奕劻:“这……也不是非要杀人不可嘛,他也没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他就是立功心切。关键还得稳住他的性子,先稳,毕竟,人家手里头可是有兵权的,一呼百应,局面反而不好控制了呀。日本人还在天津呢,这时候自家人闹起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翁同龢:‘那就先夺了他的兵权,他要是敢抵抗,那就是乱臣贼子,也好让天下人看清楚他的真面目!’
荣禄:“这时候就不能再心慈手软了,要是真的让他带兵出了这北京城,那就是放虎归山啊,到时候要想再钳制他,可就难上艰难了呀。这内乱可比外祸要严重得多,这要是真搞不好,朝廷就要覆灭了。”
荣禄:“这……就算是要杀一下他的锐气,可也犯不着见血嘛,他的新兵可还在北京城附近晃悠着呢,要是他那些心腹将领来个狗急跳墙,造反攻到北京城里,为他们的主子讨回公道,那咱们这瞎忙活一阵,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这事,弄不好就是一场腥风血雨。现在这大清国不能再打仗了,绝对不能再打战了,再打下去,家底都要被掏空了。”
翁同龢:“庆王爷此言差矣,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现在日寇方面已经稳住了,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这群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现出原形,一网打尽!”
荣禄:“不错!臣也以为,这恰恰就是个引蛇出洞的大好机会!咱们现在就先把他们的贼王给擒拿起来,逼水底下那些潜藏着的乱党浮出水面,再让前线的军队就地剿灭,反而省时省力了。”
光绪听他们讲了这么多,也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怎么动载洸,边犹豫边思考着,内心十分纠结,此时的载洸就像是一根卡在光绪喉咙里的鱼刺一般,欲处之而后快。
可是人家毕竟还是全国瞩目的大英雄,就算是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情,也没有理由将其势力彻底铲除,可要是打压得不彻底,就怕打草惊蛇之后,逼得其不得不反,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孙毓文这时候突然插了一句:“可是……醇王爷不应该是咱们大清的大功臣吗……怎么突然就变成乱臣贼子了?”
翁同龢:“朝廷都不让打这场战了,他还要打,不仅固执己见,还胆大妄为,自作主张,擅自集结军队,这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荣禄:“怕就怕在这个‘大功臣’上,现在,全天下的人心都归到他一人身上了,连朝廷说的话,皇上说的话他都听不进去了,这不就是居功自傲,意图不轨吗?
没准,人家带着军队一走出城门,就重演了陈桥兵变这一幕,来个黄袍加身,杀个回马枪,那后面可就没有咱们什么事了……”
孙毓文:‘皇上,这都是空穴来风的事情啊,醇王爷也有可能真的是为了国家着想,恪守忠义。毕竟日寇这一封和谈书,也不一定代表他们就有和谈的诚意了,咱们还得再捶打一下小日本,他们才会真的长记性。’
奕劻:‘啊?还要打战啊?不行不行,那不行,不能再打战了,这北京城好不容易才躲过了一次危机,不能再遭受一次炮火的摧残了呀!’
孙毓文:“皇上……既然醇王爷都已经将奏折呈上来了,不妨先听一下吧。”
光绪这才回过神来,忧愁着脸说:“你取来读一读吧。”
孙毓文:‘这……’
光绪:‘朕让你读你就大胆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