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世民内心的膈应与不爽
而且,这封密函只有李世民才能看,谁都不知道密函里面写了什么,没准是吐蕃赞普故意离间李世民与罗信的。
萧瑀为人做事向来是直言不讳,因此他一开口,边上就有很多人流露出看好戏的神色。
“末将也觉得有些不妥。”做事向来精明的程咬金也是抱拳说了一声。
李世民则是冷冷一哼:“哪里不妥了?朕最疼爱的公主都要下嫁于他,难道你还想朕将另外一个女儿嫁给这混小子不成?”
对于老丈人这个提议,罗信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不过他现在可不敢多说话,看老丈人的表情,似乎不太爽快啊。
“这……”考虑到再过些许天,罗信就要迎娶李世民的两个宝贝女儿,萧瑀又不再开口了。
李妘娘的身份,身为舅舅的萧瑀自然再清楚不过,尽管这件事不能对外宣传,但李妘娘与李世民的父女关系乃是事实,而且对于李妘娘的疼爱,李世民也是丝毫不弱于晋阳、高阳公主二女。
这一点,单看李世民平时动不动就去杨淑妃的寝宫就知道的,他去杨淑妃的寝宫看的可不是自己的妃子,而是在寝宫里为杨淑妃调理身体、排忧解乏的亲生女儿。
眼见萧瑀闭嘴不言,程咬金本还想再说几句,边上的李勣则是轻咳一声,他正要说话,那向来有“老好人”之称的岑文本开口说:“陛下,此番罗将军的确功劳不小,虽说将公主下嫁于他已是无上的恩德,但如此轻描淡写就抹去功劳是否有些不妥?”
罗信略微有些诧异地看向岑文本,他想了又想,自己和他们老岑家似乎没什么往来啊?
然后眼睛不由得瞥向岑文本旁边的阎立德,眼见他飘了自己一眼,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邻居在暗中帮他。
罗信与阎立德关系向来不错,老阎会出手帮他也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尽管罗信再三向跟李治拉开一点距离,但是阎立德就住在罗信家对面,对于太子李治跟罗信的关系,阎立德自然再清楚不过。现在跟罗信搞好关系,将来李治登基,罗信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另外,李承乾谋反之后,李世民对一批官员的职位进行了调动,其中,原来的中书令杨师道被降为吏部尚书,而岑文本则升为中书令。
现在这老好人可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他一句话胜过人家百句千句。
“陛下,老臣也觉得有些不妥。”
果然,工部尚书的阎立德也开口了。
罗信眨了眨眼睛,一脸无辜地站着,话说他对所谓的奖励的确没什么兴趣,只想早点回家跟娇妻们玩点人工呼吸啊、小狗喝水啊、老鹰捉小鸡啊、摔跤等小游戏。
李世民明显是带了一点情绪,而这点情绪的由来让边上的人有些不解。
按理说罗信马上就要成为他的女婿了,而且他还将自己最疼的女儿嫁给罗信。这个时候罗信还办了这么大的一件事,身为老丈人的李世民肯定是要多方嘉奖这个未来女婿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变脸了。
他这脸变得有些莫名其妙,就连与李世民自幼就一同长大的长孙无忌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李世民到底是皇帝,他也知道罗信如今在军中威名日盛,总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他给打发了。再加上罗信的确也是他众多女婿里最能打最能抗,最无耻最龌龊、也最臭不要脸,所以给一点嘉奖还是要的。
但不能太过,因为一联想到宗农苏赞给他的密函内容,他心里就一阵膈应,不爽。
李世民对着岑文本问:“岑卿家,那么你认为应该给罗信什么样的奖赏呢?”
岑文本在迈开腿的那一刻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当即说:“罗将军家境殷实,金银之类的并不缺,而他又世袭其父东海郡公之爵位,身份不俗。如今,陛下又将晋阳公主下嫁,对他自然是百般恩宠,不过国有国法,圣上对下向来是有功必赏。微臣上任之后,对诸位王公的食邑进行了一番调查,东海郡公的封地‘真食’不过一百二十户,相比之前被陛下夺去爵位的襄阳郡公柴令武的五百户要少许多。”
“怎么才一百二十户?”李世民还真没有想到罗信封地那么小。
“有一百二十户么?”罗信也是一脸懵哔,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封地有多大。虽然知道自己是东海郡公,但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封地在具体什么位置。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对着罗信问:“罗信,你为何对自己的封地情况一无所知?”
“嘿嘿。”罗信抓了抓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个,不怕陛下和诸位笑话,我连自家封地在哪都不知道呢。”
李世民翻了翻白眼,很是直接地说:“那是因为你小子有不太贵酒楼和梦红楼,每天都要大把大把银钱进入!朕要你四十万的彩礼,你竟然不到半年就给弄出来了,这样的速度放眼整个长安,何人能及?”
“嘿嘿,各取所需嘛,我也是花费了老多老多心力摆弄了那些东西呢。”罗信所谓的东西,指的自然就是玻璃。
从十里亭到长安的金光门,李治跟罗信说了不少话。其中就关于玻璃,在萧家和崔家的运作下,罗信的玻璃已经运往大唐各个地域,其中长安和洛阳都被罗信的玻璃给引起了一番热潮。
再加上武顺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将玻璃的价格“炒”得很高,从那些门阀世家,以及商贾手里忽悠了不少金银过来。
“哼!”李世民冷冷一哼,不过赚钱归赚钱,罗信的食邑只有一百多户,这对于一个郡公而言的确是有些少了,要知道身为卢国公的程咬金可有七百户。
唐朝人好面子,李世民给那些功臣赏赐的时候,都会用比较夸张的说法。比如书面上说给卢国公程咬金两千五百户的食邑,其实真正的只有七百户,由此延伸出一个词汇,“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