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捐粮
林重寒抽出剑,剑从李徒身体里被抽出来时,带出了几滴鲜血。
血溅到地上,李徒难以置信地捂住伤口,嘴唇嗡动着想说什么,但片刻后,他也只能徒劳地捂着腹部倒下去。
到现在,他的生机已经彻底断绝。
林重寒右手持剑,剑上是李徒的鲜血和一条命,她说:“胆敢在这时离开苏州城的,就是这个下场。”
众人不寒而栗。
他们到底只是些商人,生意场上就算尔虞我诈的事情再多,手上也经历过几条人命,却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敢当面杀人的狠人。
更何况,这还是个娇生惯养的郡主。
她持剑走到上首,款款地落座,同时随意地把剑放在身旁的桌子上。
“诸位也都是明事理的人,”林重寒缓缓开口,“我也知道,各位只是想给自己找个活路。”
她严肃锐利的眼神扫过众人:“你们确实能离开苏州,只是离开之后,谁能保证在路上不会遇到流民和叛匪?”
“届时,你还能保证自身性命的安全吗?”
在座的人都低下头,不敢和她的眼神对上视线,心里也暗暗揣摩她的说法,发现确实有几分道理。
“更何况,”林重寒把他们脸上的各色神情收入眼底,心里也有了几分计较,“背井离乡容易丧命不说,你们诸位当真就舍得自己在苏州拼下的一番事业?”
楚六娘率先叫了一声好,她是十几年在苏州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这番成就,她也确实舍不得这些商铺。
一旁的商人眼看着她率先拍上贵人马屁,心里不由暗骂她一声,自己也很快不甘示弱地紧随其后。
商人的嘴当真是天底下最不可信之物,几句言语间,就把林重寒夸的天上有地上无。
林重寒对这些奉承话左耳进右耳出,她笑吟吟地不说话,直到商人们都夸得有些疲累,她才施施然开口:“看来诸位的想法都已和本郡主一致,要坚决留在苏州城内,与苏州共存亡了。”
几人面面相觑片刻,其中宋晨率先站出来,拱拱手,说:“是。我们虽然只是一介商贾,但也并非没有良心之人,定然不会辜负郡主的厚望。”
事情解决得远比林重寒想的顺利,不过也都在她的计划内,她看向地上李徒的尸体,似乎想到什么。
她状似不经意地随口问道:“宋家家主,我记得这苏州城内,应该不止这些富商吧?”
“回禀郡主,”宋晨被她问得冷汗直流,生怕下一秒她一不高兴,就要宰了自己,“其余的人有些得了风寒、有些忙得实在走不开,还望郡主恕罪。”
林重寒假装没听出来这些拙劣的借口,她甚至有闲心开了个玩笑:“既然如此,那便罢了,只要不是背着本郡主偷偷出城就好。”
思及地上尸骨未凉的李徒,宋晨咽咽口水,陪笑道:“这个自然不会。郡主放心,您的意思,小人一定会帮您传达。”
“宋家家主是个聪明人,”林重寒点点头,她同时许诺,“不过你们也不必太担心,本郡主不是那等只肯州官放火之人。”
她说:“本郡主亦不会私自离开苏州城,并且我的兄长还在外面剿匪,必不会让苏州城陷入困境。”
楚六娘眼神微亮,问:“郡主的兄长,是不是钱塘府那个有名的骠骑将军?”
林重寒也注意到这个女商人,她点点头,问:“你知道他?”
“骠骑将军的威名,”楚六娘说,“整个姑苏府和钱塘府有谁人不知?妾有批货物被倭寇劫走,还是将军帮妾寻回的。”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地坐在旁边的南岸倏然开口,他说:“郡主,小人不才,愿意舍出部分家资,以支援士卒和城外百姓。”
众人一惊,不少人听到后都在心里暗骂南岸此厮狡猾,他们一直唯恐林重寒提出此事,没想到自己人内部里竟然出了个叛徒。
林重寒则是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她确实有让商人出粮的打算,也在思索该从何处下手,没想到南岸倒这么识趣。
“家国有难,”南岸拱拱手,“我们这些商人也合该报效一番。”
他难道舍得家资吗?不,南岸也舍不得,可他早已看出林重寒已经存了想要商人出血的念头,否则这根本不值得她亲自来一趟。
既然上位者已经决定,那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识趣,以期从中换取些好处。
“南公子高义,”林重寒也没打算让他们白干这一遭,“朝廷对于有功的人,当然也不会吝啬褒奖。”
她说:“本郡主已经和知府大人说好,打算在苏州城内建一座功德碑,凡是捐粮的商人都碑上有名。”
宋晨听到这话,精神陡然一震,一时之间头也不疼、嘴也不苦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抖擞。
他小心、斟酌地问:“郡主,此事当真?小人若是捐粮食,就能上这功德碑?”
林重寒点点头,她补充道:“不过这功德碑上,自然是以捐粮食多者为先,届时本郡主还会特地上书给陛下,对诸位进行表彰。”
南岸目光炯炯,没想到还有这种意外收获。
那可是皇帝,真龙天子!一想到自己的名字可能会被皇帝看见,宋晨整个人险些激动地晕过去。
他率先表态,说:“郡主,小人愿捐!小人仓库里还有不少余粮,能捐二十石!”
好家伙,就连楚六娘都惊讶地看了宋晨一眼,没想到这老匹夫素日里不声不响,竟然攒下如此多的粮食。
要知道他能捐二十石,就说明他的粮食存量远超这数目。
林重寒颔首,她当即让春日摊开纸张,在上面写下捐粮数目及人名。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写在那张薄薄的纸上,宋晨一阵激动晕眩,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呈递到皇帝的案桌上。
哎呀呀,他美滋滋地想,此番结束后,是不是要开祠堂祭祖,把此事告予列祖列宗呢?
既然宋晨已经率先作则,捐了二十石,底下的商人也有样学样,多的捐多些、少的捐少些。
不过短短五六个商人,林重寒在须臾间,竟然也已经凑够了七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