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两位姐姐
李惊鸿手里捧着周氏递来的暖炉,她未曾开口,崔祯便将此次回乡省亲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讲述了清楚。
“这么说来,那小皇帝竟不知死活地要上玉昆山?”周氏听得目瞪口呆,玉昆山是什么地方外的人不清楚她还能不了解吗,进去的就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的。
“夫人...”琴娘闻言吓得忙拉了拉周氏的衣袖,恨不得用帕子将自家夫人的嘴捂上,夫人啊夫人,这也是能说的吗?
周氏啧了一声,不耐地推开琴娘,“我说的难道不对吗,曲昌县年年雪灾死那么多人,谁会这么想不开大冬天往玉昆山跑?”
“小皇帝有什么不能说的,当初宁州三县被鞑子烧杀抢掠,还不是都因为他非要下令将宁州军调走去救杨家人,呵...宁州人的心早就被寒透了...”周氏咬牙道。
李惊鸿没想到宁州百姓竟然早已经对朝廷有所不满,也难怪,当初她为了探寻自己的过去查阅了宁州一战的相关记录,李元朝顾此失彼舍弃了宁州百姓,的确足以让人心寒...
“娘,你们在聊什么呢?”
一道清朗还带着少年微哑的嗓音传来,众人皆向门口处望去,只见一个身着蓝色书院院服的少年立在门槛处,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小厮。
李惊鸿与少年对视的一瞬间忽然觉得眼下的场景有几分熟悉,似乎有那么一回,也是她与周氏坐在屋内,穿着院服少年从门口踏进来,脸上也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李惊鸿惊奇的发现,这是她第一次在平静无头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回忆起从前的事情,不是别人的讲述,更不是万蛊香中的虚影,是实实在在的回忆。
李浮舟率先错开了视线,不自然的撇嘴道:“看我做什么...”
“啧,你姐姐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垮着个臭脸像什么样子!”周氏掐着腰训儿子,李浮舟轻哼一声迈步进门。
小厮李南跟在少年后面不解的挠挠头,大公子一路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早点见到大小姐,怎的一进门就变了呢。
一家人除了出门在外的李铭齐全部到齐,周氏高兴极了,忙吩咐琴娘摆饭,李惊鸿惊奇的发现,一桌子菜竟全都是自己爱吃的。
“听说你又伤到了脑子,吃个鱼头补一补吧。”少年别别扭扭地夹起一块红烧鱼头放入李惊鸿的碗中。
周氏也知晓自己的女儿从前便患有失魂之症,对于崔祯隐晦地告诉她李惊鸿“伤到了头”只以为是自己女儿的失魂之症又复发了,故而李家人都没有多想。
“怎么说话呢,臭小子自己吃自己的,少碍眼。”周氏将其筷子推走,自己则又给李惊鸿夹起一块糖醋排骨,“红儿,吃这个,别理他。”
李惊鸿笑着雨露均沾地都收下,对上李浮舟偷偷看她时得意的一笑。
崔祯赶忙转移众人的话题:“浮舟过段日子便要参加乡试了吧?”
李浮舟点头,府试之后博得了一个秀才的功名,这些日子以来都在书院中准备乡试。
“那一会儿用罢了饭去书房,我帮你看看文章。”崔祯提议。
李浮舟眼前一亮,点头如捣蒜,“多谢姐夫指点!”
...
李家老宅,李哲彦也回到了家中。
花厅中众人已经散去,倒是二房母女俩住的西院,每隔一会儿子便有人拜访。
李哲彦进西院大门的时候恰逢某一房的婶娘从门内出来,见到李哲彦竟还略带讨好的一笑。
没错,讨好。
李哲彦从没有被人这样“讨好”过,就算是曾经带着秀才的功名来到李家时也不曾有过,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那位好姐姐的缘故。
缓步入内,柳氏见到他回来微微一愣,随即斥责道:“你不是在书院中准备乡试吗,回来做什么?”
李哲彦敛去眸中情绪,恭敬道:“今日听闻两位姐姐都回乡省亲,浮舟下了课便匆匆回了家,儿子想着,姐姐既然回来了自然也应当回来看看姐姐。”
“两位姐姐?”柳氏不明所以,随即想到李哲彦说到李浮舟也回了家便忽然明了,“你是说...大房的那丫头也回了乡?”
李哲彦颔首,“同窗是这么说的,浮舟的姐姐回来了,故而浮舟向夫子告了假要回家两日。”
实则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愿意待在书院之中看那些枯燥的文章了,凭什么李浮舟想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玩都可以,而他却要十二个时辰被按在书本上学习?
就算他不拼命学习、温书,有那本册子他照样不用发愁乡试。
柳氏却皱起了眉,“有什么能比读书更重要的,你记住,往后我们二房可都要靠你这个男丁来撑着,你若为了探望敏仪耽误了学业,考取不了功名,敏仪亦不会为此欣喜。”
李哲彦掩去眸中一闪而逝的厌烦之色,垂首称是。
他的这位母亲啊,可不是表面上那般柔软可欺的,骨子里要强得几近疯魔,他在书院中习了多少字、抄了多少文章、读了多少书都必须一一按照她规划的来完成,恨不得时时刻刻看着他温书。
他也想散学之后和同窗一道去郊外游船,在茶楼中听人说书,甚至去花楼里喝花酒...
但柳氏不允许。
“既然来都来了,就进去和敏仪说两句话吧,让她给你讲讲陛下的喜好和如今京中的情形,你以后进京赶考也少走些弯路。”柳氏肃声道。
“是。”
李敏仪没想到李哲彦竟然为了她专程从书院赶回来,心中被李哲彦的这一番“真情”感动。
她带着哭腔道:“哲彦,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待到了京城就能和姐姐作伴了...”
她一个人在京城,像浮萍一般没有人让她依靠。
李哲彦微不可察的拉了拉嘴角。
念书,又是念书...
就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