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多年媳妇熬成婆
好在小野猪虽顽劣,但不懒惰,让他念简习字,就去念,只是念的过程中常与人打架而已。
让他习射,就真的站在院子里嗖一箭嗖一箭地射出去。
无论开始做得好与不好,就这种开端认真的架势,就让刘启高兴。
人生很长,从小有心做,总会做好的。
这是刘启看问题的方式。
王阿渝也知道他看问题的方式。
小野猪也认可这种方式。
所以,小野猪就会成为贾良人心中“圣上最宠爱的儿子”,不是因为他年龄小受宠,而是他总能合刘启的心意。
王阿渝看着这对父子在院中一个认真教,一个用心学,备感欣慰。
正安排李尚宫把藕片也切上,就听院外又有了动静,是王儿姁在哭,“姐姐,你帮我看看越儿这是怎么了?”
心里哀叹一声。
王阿渝也只能跑出去,看到刘越在吐奶而已。
这对襁褓中的孩子来说很正常,只需让孩子与自己齐肩立着,在其后背拍出两个嗝就行了。
但王儿姁偏就吓得花容失色,泪流不止,像孩子生了严重的大病一样。
如此紧张,刘启是满意的。
“姐姐,我怕今晚他再这样......”
唉,王阿渝只能继续做个好人了,“那,我帮你照看一晚吧。”
王儿姁立马止哭,破涕为笑,除了谢谢姐姐,自然还要留下一起用膳的。
不用说,这顿晚膳后,刘启就得回去了,不仅来了一个孩子,还来了......
一室两姐妹,他能呆得下去,王阿渝都呆不下去。
作为亲姐,你能怎么办?能把她打出去么?
刘启没准还觉得自己小心眼,不能容人。
自己在他心里实在宽容温婉太久了,做出的事若超出他的预期,他已不能接受了。
有时闷头做个不争不抢的老好人,以为吃点亏是福,没准这个亏会一直吃下去。
除了心里泛起丝丝苦涩,王阿渝只能努力不表现出来,咬紧牙关顺其自然。
果然,膳后,刘启走了。
须臾,王儿姁也走了。
孩子留了下来。
刘启就是半夜再回来,也得走。
这就是命吧。
王阿渝也让自己先认命,平时除了督促儿子好好练习六艺,监督女儿们早早习字,暂不想别的。
流逝的光阴中,也开始和其他后宫人一样,除了孩子,就安静地在宫中耗着,然后月中月末去东宫按时请安。
未央宫在长乐宫西侧,去长信殿比去北宫时距离短了些。
窦太后刚成为东宫之主,比薄太后在位时严厉些。
薄太后不喜热闹,无论皇帝的后宫,还是太子的后宫,能删繁就简时,就尽量简洁,让众人少了许多车马劳顿。
可能刚开始需要拿出太后的威仪感,窦太后喜欢来请安的人都规整严肃些,尽量都来。
王阿渝不敢怠慢,匆匆坐着马车穿过长长宫道,过了巍峨的东宫西阙门时,看到馆陶公主坐在车上,在遥遥与同坐马车的栗美人说笑。
王阿渝让车夫慢些,不要上前并行,慢慢跟在后面就好。
馆陶公主回头瞥见了王阿渝,当作没看见,两个美人只能顾一头,现在栗美人才炙手可热,人家的长子就差一步就要坐镇北宫了。
转眼到了长信殿,馆陶公主提前下车,还上前殷勤地搀扶栗美人。
虽看不到栗美人的表情,但也知道她扬眉吐气,心里很满足。
只是在并肩攀阶时,王阿渝才看到栗美人翻出一个冷漠的白眼......是给馆陶公主的,还是给自己的?
窦太后端坐在以前薄太后的位置,阳光从窗透过来,照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和历经岁月的沧桑容颜,也显得更庄严肃穆。
毕竟,现在终于坐稳东宫之主了。
真正意义上的多年媳妇熬成婆。
对未央宫帝姬的请安,她淡淡笑着,无比宽容,说了些天气越来越凉了,大家多穿衣之类,就没话了。
以前薄太后在时,不见得对帝姬们有多少兴致,但话题一定会落在孩子们身上,谁谁几岁了,会读什么简了或骑射又进步没有,充满浓浓的舔犊之情。
窦太后很少与众宫人说起孩子们,也不说让人把孩子带来看。
王阿渝觉得,她更喜欢梁王刘武和馆陶公主的孩子吧,毕竟那才是与她血脉相通的。
果然,殿门口红衣一闪,就见阿娇飞奔向大母扑去。
王阿渝是在王儿姁神采熠熠进来时,选择礼毕出去的,怕别人尴尬。
刚出殿门,就看到程良人在低着姿态与栗美人说笑。
“你看新来的王少使,恨不能把你以前的衣裳全穿一遍,以为这样就能取得圣上的欢心。”
栗美人冷冷瞥了一眼,“东施效颦罢了。她愿意嚼别人吃过的饼,有什么办法?”
直至王阿渝走过来,她们才止声。
王阿渝觉得脸臊得慌。
正月的小寒风漫过渭水,顺着汉宫萧瑟的甬道,吹得内侍和官员的夹袍捆在身上,让人的身形如挑了面旗子。
灰尘被扬起来,回旋在殿阁门口,一束阳光照射过去,颇有和光同尘的意象。
苏小鱼迈进门槛向里望了望,无数矗立到殿顶的高大简架中,终于看到一角绣着飞龙纹的衣缘。
天禄阁是汉帝国的典藏馆。
刘启正站在典籍架前,看前朝留下的旧简很久了。
这些都是当年项羽火烧咸阳宫前,大汉第一任丞相萧何抢先运出的秦国官方珍贵文献,有关关东诸郡的图集和文典最初的资料都在这里。
苏小鱼站在槛内的阳光处,轻声道:“禀陛下,陶丞相有要事相禀。”
刘启摆手的瞬间,丞相陶青就冲了进来,拱手递上奏疏道:“陛下,晁错有罪,吴楚等国反了!”
刘启瞬间凝了一下,事情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吴王刘濞现已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正向长安起兵。
起兵,即谋反。
刘启既震惊又意外,小小的吴国,竟然能串通其他六国,向长安逼宫!
分封制,笼罩在长安每一位君主头顶的噩梦,果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