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李承乾没把话说完,可王八郎王九娘已经了然。若被别家抢了先,他们的优势也便没有了。 李承乾走后,王八郎王九娘面面相觑。但二人都明白,李承乾一直说“你们”,其实指的并非他们兄妹,而是他们身后的长辈。这个决定他们是做不了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李承乾的意思传回去。 接到二人家书的王家长辈都沉默了,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一句话上——“我还有别的东西没修完呢”。 别的东西…… 李承乾当初圈地面积不小,建了图书馆,还留存许多。几乎是这边刚竣工,那边就马不停蹄接着干。这事崔卢郑王四家是知道的。他们也曾讨论过,太子这是又在做什么。 已有一个图书馆,如今施工地就在图书馆对面,与其临近,不可能还是图书馆。但这回没人再敢小瞧轻视,都觉得李承乾的举动必有深意。 而李承乾对王八郎王九娘所说的这句话简直是他们此前猜想的佐证。这新修的建筑不简单,即便不是图书馆,其作用也绝对不会亚于图书馆,并与图书馆一样,必然对世家冲击极大。 王家众人心头一凛:“家主,我们现在怎么办?” 王家家主深呼吸,这个决定确实不好做。如果应了皇家,便等于背叛士族;如果不应皇家…… 王家家主沉默良久,咬牙道:“太子不是说给我们时间门考虑吗,那便先看看。看看太子目前所建的究竟是何物。另外,让人盯着其余三家的动静,我们只需保证若要投诚,赶在他们前面就行。” 是啊。若要投诚,只需是第一个就行。那就暂且看看吧。 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施工上,不只王家人如此,崔家卢家郑家如此,天下人亦如此。 他们等啊等,又是三个月过去,秋老虎的余韵逐渐消退,天气由热转凉,又转到初冬的寒冷。建筑终于落成,这次不是一座巍峨的图书馆,而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平房,布局十分讲究,周围一圈石墙,院口立有一方牌楼,牌楼顶挂着块匾额,上书:集贤书院。 书院?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李承乾宣布。集贤,乃集天下贤才之意。书院,非藏书之院,为读书之院。本院面向所有大唐百姓招收愿意向学之人,无论士庶高寒,皆可报名。 此事一出,宛如砸下一颗惊雷。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而几大世家更是瞠目结舌。 书院,读书之院。竟是如此,原来竟是如此。 说什么“无论士庶高寒”,书院内老师八成是通过明经科入仕。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科不算难考。对于他们这种士族高门来说,家底丰厚,有更好的先生可以选择,自是看不上。因而士族高门不会去,也没必要去。 所以明着说“无论士庶高寒”,实则是为庶族寒门,平民百姓准备。 崔家众人面色大变,摇摇欲坠。他们以为图书馆就已经足够釜底抽薪,不料皇家竟还有此等更狠辣之举。 “怪不得。怪不得这些年明经、进士、明算、明律各科选取人数年年增加,许多通过科考之人都没及时安排职位,皆选入崇文馆或弘文馆学习辅教。 “我们当时还疑惑过,朝廷这番举措有何意义。崇文馆弘文馆哪里用得上这么多人,而且说是辅教,连个正经官职都没有。原来是为的今日,原来如此!” 众人满面苦涩。是啊。谁能想到,彼时谁能够想得到呢! 蹬蹬地脚步声响起,是崔家最得利的管事。 崔家众人齐齐站起身:“说,可是打探到详细消息了?” 对上一双双急切而炙热,焦躁又惊骇的目光,崔家管事心头猛地一跳,慌忙跪下:“是。” “是什么是,你倒是快说啊。” “太子说,若在集贤书院表现优异者,可被推举进入国子监,甚至崇文馆。”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国子监皆是贵族子弟,崇文馆更不必提,俱是权臣宗室之后。令平民庶寒以集贤书院为跳板进入这两处,很明显,是想打破天下向学多出贵门的现状。 朝廷不只想让平民寒庶得以有求学之路,还想让他们成为勋贵之外的又一股强大势力,为己所用。 “另外,集贤书院公示院规,设月考,季考,半年考,年考。只需连续三次考核都名列前十,就可免除半年束脩。在半年考、年考中表现突出者另有奖赏。” 众人脸色又黑上一分。集贤书院的束脩本就不高,再有各类奖赏以及免减措施,平民寒庶求学所需花费也就更低的。而此法非但能减轻学子的负担,还能激励学子努力向上。 “还有……还有……” 管事支支吾吾。众人又气又急:“关键时刻,你结巴什么,说!” 管事缩了缩脖子,硬着头皮开口:“圣人下达三条旨意。其一,扩建地方州学府学县学,增加各类教谕之职,改革州府县学制度,一切规章比拟集贤书院,同样面向所有大唐子民招生,不但设有同样的奖赏减免制度,还另设助学借款。 “若有成绩未能排进前十,却也不差,自己又肯踏实努力的,根据当地官员审查,如其家境着实困难,可以申请助学借款。” “助学借款?” 什么玩意。众人面面相觑。 管事解释道:“就是由学子向官府与朝廷借贷所需束脩银子用以求学,朝廷记录在案,他日成年后,依照金额返还朝廷,不收取任何利钱。最高可借贷五年。” 想了想,管事补充道:“当然这中间门还有诸多细则划分,具体文书,随后应当可在朝廷邸报看到。” 崔家家主强自镇定:“你说圣人下达两条旨意,这只是其一,其他呢?” “其二……”管事深吸一口气,才缓缓道出,“圣人鼓励民间门有学之士开办私塾与书院,广收学子,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并说,会每年选取优秀私塾与书院,钦赐嘉奖。所谓优秀,不仅看学子学识,也看学院学风,以及看先生是否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众人敏锐察觉到了这四个字的言外之音。 果然下一刻就听管事说:“所谓有教无类,有好几项,其中最大的一项便是庶寒平民学子在私塾与书院中的占比。” 众人神色大震,崔家家主咬牙问:“其三呢?” “其三,圣人欲将图书馆推广全国,在各州各府各县设立当地图书馆。并鼓励地方书局纸坊等如有意愿,可与朝廷合作,共印图书馆所需书籍。” 先是舆论打压世家声望,让世家陷入名誉危机,使民众对世家失去信任;再下狠手创图书馆,开书院,设置一系列政策缓解庶寒平民求学压力;鼓励民办私塾,欲将书院与图书馆遍布大唐。 一套组合拳,打得他们眼冒金星。 在场诸人个个脸色铁青,他们都明白,朝廷这一波大动作下来,或许二十年,或许十年,又或许更短,全国人才辈出,阶层跨越,而似他们这般的世家,终将泯灭在历史里的洪流里,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