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漕运总督
傍晚,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青石板。
李梁圃更是愁眉不展,还不知道运河那边情况如何了,这该死的雨!
漕运衙门根深蒂固,背后站着许多勋贵和大臣,所以才能搅动风云。
房间内,还坐着超过五位公候,十多位朝廷重臣。
李梁圃道:“漕运衙门关系的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更是与诸位的利益紧密相关!”
“如今漕运断绝,皇上很有可能借此发挥,全面推行海运。”
“李大人,这些话就别说了,若是我们不在意就不会坐在这里了。”说话的是礼部尚书陈敬。
陈敬早年担任河南儒学训导有功,被前任刑部尚书推荐为吏部尚书。
后被胡惟庸弹劾,罢官回乡。胡惟庸案发后,被起复任龙川知县。
之前,礼部尚书赵瑁因为犯事被下狱之后,又有人推荐了陈敬填补礼部尚书的空缺。
陈敬会支持漕运,完全是因为他是河南新乡人。
运河虽然没有经过河南,但与卫河相连,对于河南来说同样重要。
李梁圃道:“诸位,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寻一个对策,保住漕运!”
“这也是为了保住百万漕民的饭碗啊!”
没有人接他的话,那些勋贵哪里管什么屁民!把钱捞到自己口
袋里才是正事!
文臣里面倒是有一两个清流,但此事在这里鼓吹什么大义,显然不合适。
因为他们也收了钱,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李梁圃道:“现在工部那边是已经明确站在西山派那边了!”
陈敬微微皱眉,要不是李梁圃与工部关系闹得那么僵,就薛祥那个老好人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旗帜鲜明的支持西山派的!
李梁圃继续道:“刑部那边虽然杨靖支持陆渊,但下面几个侍郎还是能想办法拉拢的!”
陈敬微道:“我记得杨仲宁是山东山阳人,他反对漕运,支持海运,就不怕被家乡父老戳脊梁骨么!”
陈敬完全想不明白。
李梁圃道:“我也曾经找他谈过,但杨仲宁拒绝了。谁知道陆渊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反正这小子是铁了心!”
陆聚道:“那小子就是一个平民家庭,他当上刑部尚书,全家都搬进京城了,他自然不管家乡父老死活了!”
“这就难怪了!”
“杨仲宁真是不当人子!”
众人纷纷对其指责起来。
李梁圃继续道:“户部那边恐怕也难以争取,茹太素那老小子有些怨气啊!”
众人沉默下来,户部掌管钱袋子,这漕运衙门按理是算作户部下辖的,配
合户部的。
如今,就连户部尚书都站着西山派那边,他们这边形势不容乐观啊!
李梁圃道:“现在能想办法争取的就是兵部尚书沈溍,吏部尚书翟善。”
“沈溍是杭州人,这一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翟善是江苏泰兴人,也可以争取。”
“只是可惜韩国公现在置身事外,否则我们也不必如此麻烦了。”
李梁圃说着又长长叹了口气。
“韩国公怕是已经想要急流勇退了。”陈敬摇头叹息。
陆聚却是道:“李善长拿了好处,现在出了事情,就想跑,哪里有那么容易!”
“他李家人还吃着漕运的红利呢!”
陈敬惊讶道:“还有这种事情。”
陆聚呵呵一笑:“当初,李善长自己没有直接参与,但将这里面的事情都交给了外甥丁斌。”
“还有李存义父子在宿迁可是有大量产业,都是靠着漕运才能做起来。”
“他李善长能放手,其他人呢!他们会甘心吗?”
“这样的话,就能借助韩国公的势力了!”李梁圃顿时眼睛一亮。
李梁圃一一给在座大臣分配任务,务必尽力拉拢朝廷之中拥有话语权的大臣。
这时,郑国公常茂龙行虎步地走进来,后面一个年轻的仆从
打着伞一路小跑,却是根本追不上常茂的步伐。
李梁圃主动起身相迎:“郑国公可算来了!”
“我又不管事,只负责收钱!”常茂十分光棍地说道。
不过,常茂这话还真没错,他一向是不管事情的。
“那国公此来是为何?”李梁圃问道。
“我来是想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陆渊打算让黄河恢复汉唐故道。”
李梁圃大惊,直接将手边的茶杯打翻。
“这,这怎么可能!”
“若是让黄河恢复汉唐故道,那至山东以北的河段全部都要废掉了!陆淮之为了推行海运,竟然要置北方百姓于不顾!何其歹毒!”
陈敬沉声道:“我们必须阻止这个小人,否则我们都将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
常茂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诸位,再犹豫不决,那漕运必将就此消亡!”
李梁圃握紧拳头:“郑国公说得没错,为今只有一种办法了!”
“那便是让皇帝听听民间的声音,不能再让皇帝被奸臣蒙蔽了!”
“我马上前往宿迁,至于京城就拜托诸位了!”
“必须尽力拖延海运全面展开!”
陈敬不禁肃然,李梁圃这是要去鼓动民变。
一个不慎,那便是粉身碎骨的下
场!
李总督竟然如此大公无私!
陈敬沉声道:“我等必定竭尽全力,李公万事且小心,保住有用之身!”
便在这边一片悲壮之时,河道侍郎梁舒来到了金陵大学。
“宁远侯,你说什么!”梁舒瞪大眼睛。
“梁侍郎没有听错,我欲要恢复汉唐故道!”陆渊笑着说道。
“黄河故道淤积数百年,想要清淤岂是数年之功!想要恢复谈何容易!”梁舒依然不敢相信。
陆渊道:“如今黄河夺淮入海,导致黄河、淮河年年泛滥,而山东等北方地区年年干旱。”
“这点想必梁侍郎能看出来吧。”
梁舒脸色数变,最终缓缓点头:“我承认,确实如此!”
“若是黄河从渤海入海,黄河和淮河分家了,皖北和苏北不再洪涝了,山东不再干旱了,这些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陆渊道。
梁舒张大嘴巴,这个解决办法是他完全不敢想的!
只因为涉及的工程实在太大了!
梁舒道:“就算是陛下答应,那又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劳工呢!”
“若是大量征发徭役,必定会导致北方数省粮食减产。”
陆渊笑道:“不用征发徭役,梁大人且看着吧,很快就会有人的。”
梁舒依然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