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 生存需求
夏川喟叹一声:“儿子不行,关键就在父母。
你看当今社会,当父母的都心疼儿子,从小就不让孩子接触社会,怕磕了,怕碰了,怕学坏了,饿了给喂奶,冷了给盖被,你指望这孩子有多大社会竞争力?
真正有社会竞争力的,要么没爹,要么没妈,要么爹妈都不管,像小凤那样的极度贫穷随时可能饿死。他们的竞争力从哪来?
就来自生存的需求!
而溺爱的孩子,哪有生存危机?爹妈能让他死吗?既然什么都不干,什么都干不成也有饭吃,他还干什么啊?就是想干也干不成啊,怎么和小凤那样的孩子竞争?
所以都养成巨婴了,啥也不是,还觉得哪顿没喂他们是父母不对,哪个好处没捞着就委屈的嚎啕大哭。
企业一个道理。
巨婴永远做不出世界品牌来。
不是华夏人愚笨,也不是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只是因为当父母的在保护。
为了他们,把所有国外汽车巨头都挡在门外,给他们时间发展,可这完全是徒劳,白白浪费几十年时间。
为了他们,不允许民营造汽车,只允许巨婴造,这市场都给他们留着,可他们造吗?
相反。
如果允许他们破产,允许民营企业造汽车,允许国外汽车巨头进入华夏,那是什么后果?”
夏川严肃的一拍胸脯:
“我以性命担保,让民营企业造汽车,华夏必定诞生世界级品牌!
你发一张汽车牌照,就诞生一个世界品牌,发两张汽车牌照,就诞生两个世界品牌!
我们的汽车一定会跑遍世界,打垮所有国外巨头!
因为我们的市场最大,未来的需求最大!
但前提是,巨婴不要参与民营企业,否则谁也惹不起他们,就把企业吃垮了。
如果再解放一下思想,让国外巨头进来,那就更快了!
国外巨头来了,不是你们想象的,一下子把巨婴弄死就是他们的天下了,天啊,这是华夏,是我们国家,还有比我们更懂我们的市场需求吗?
我从来没觉得外国人比我们高明,只是他们有法制保障经济运行,有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仅此而已啊。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竞争。
你放开哪一行业竞争,哪一个行业就高度发达,越放开越发达。
巨头来了,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有产业链了!
他们会给我们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给我们培训高端人才工程师,催熟我们的工业体系,让我们踩着他们的肩膀,挖着他们的墙角,模仿着最高端的技术,用他们催熟的产业链,一举超越他们。
这就是放巨头进来的好处。
你看我们现在的汽车合资模式,人家拿核心技术来了吗?没有。为什么呢?
就俩字,利益。利益在哪?
相反,如果允许他们在国内独资造车,他们还万里迢迢从国内运核心零件过来?那可能吗?在哪造都卖那个价,核心技术也没丢,我们的劳动力多便宜,何苦拿那进口关税,高工资高成本做出来的零件?
资本都是逐利的啊。怎么赚钱怎么来!”
大老板听得目瞪口呆,真如醍醐灌顶,全身都通透了。
他沉吟了一会儿,还是问:“你别跟我打岔,你帮助米国人和我们竞争什么意思?”
夏川哭笑不得地道:
“你们都没问专家吗?就我说的那个刀片电池,除非我做,否则二十年都造不出来!就难在量产,那需要整个产业链升级换代!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催熟工业产业链!”
大老板轰然猛醒,彻底明白了夏川的动机。
夏川忽然压低了声音:
“还有石墨烯那个。那就是个大坑。千万别朝这个方向死劲儿。
让他们研究去吧,我们做做样子就行了。三十年内,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互联网!就靠这个弯道超车!超越米国!
假设互联网需要投入一万亿,那石墨烯投入一万就行了,对外宣传投入一万亿,以后表彰科学家的时候顺便提一嘴,在石墨烯研究上做出巨大突破,为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让米国人竞赛吧。”
大老板目瞪口呆。
卧槽,夏川这是要玩死米国的节奏啊。
就算这个没成功,架不住他套路太深了,一个接一个的陷阱啊。
大老板定了定神,稳住,吸了口气问:
“给你一个汽车牌照,你保证诞生世界级品牌吗?”
“那当然。汽车都玩不明白怎么上天?”夏川理所当然的道。
大老板莞尔:“好,你说需要竞争,一个不够吧?”
“那当然。没有竞争压榨不出全部潜力,他们既然能卖出去,何苦拼命投入研发呢?资本都是逐利的啊。所以必须充分竞争,两个是最少的,一个主攻电动汽车,一个打造燃油汽车。”
大老板心中一动,微笑道:“你可真不贪,我没说都给你啊。”
“嘿嘿,只要是民营,你给谁都一样,哪怕他们只有几百万,也一样成长起来。”夏川笑道。
大老板被这几百万打败了,这和夏川动辄几十亿的的体量差的太远了,这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啊。
更关键的是,给别人也不放心啊,三两下被夏川弄死了。
他毅然道:
“好。战略层面的东西就不需要论证了。这事我和老朱沟通一下就行了,别人理不理解都闭嘴。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两个牌照,两个汽车企业,每个注册资本不能少于十亿。”
夏川松了口气:“谢谢,我真怕你喊出一百亿,那我就得卖房子了。”
哈哈哈,大老板豁然大笑。
随即又话锋一转:“你别哭穷,不管是你还是蒋玉华,都得做点公益事业,否则你们承受的道德压力太大,我也不给你们设限,保证媒体能有东西宣传就好。”
这话真是太直白了,你捐了有好处,给你宣传。
夏川毅然道:“没问题,我保证每人每年至少捐一个亿,重大灾情另算。”
大老板立刻满意的点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