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有了样板都想发财
R+周放收到的坏消息还不止一个,在张艺坤与周桃定亲这件轰动整个榆石岛的大事情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被不少人忽视的消息。 那就是王远鸿和张艺坤养殖海参的计划已经成功了,提亲的那一百斤聘礼就是经过人工繁育投放到海中的生长起来的。 这也就意味着,王远鸿已经掌握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致富密码,而张艺坤也摆脱了与那些商贩们纠缠的商战,现在的他们拥有稳定的货源,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加上精心培养出来的品牌效应,只要不是个傻子,这纯粹妥妥的财源广进啊。 现在张艺坤和周桃的消息绝对已经传遍了整个榆石岛,顺带着还将海参养殖成功的消息传递出去了,恐怕先要走这条路的人不会少了。 果然,就在张艺坤订婚的第二天,就有人找到了王远鸿询问海参养殖的事情,王远鸿自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细地将自己养殖的过程说了一遍,当然具体技术细节并没有说,这可是张艺坤用来收揽货源的最好法子,用张艺青的话来讲,这算是技术入股了。 然后,前往狗牙礁的海参养殖场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当然也包括来自四房乡的领导们,赵雁行第一个收到了这个消息,立即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直奔榆石岛而来。 当然他还带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算是给两个新人祝贺,这个举动倒是让一贯大胆的周桃有些不好意思了。 养殖场的宣讲工作暂时交给了周桃,王远鸿也交代了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讲,周桃也明白这关乎到自己未来老公的生意,自然非常认真。 王远鸿此时已经带着潜水队前往海上养殖区对成品海参进行捕捞作业,为了能够让今后的海参养殖不会出现断档,健康持续的发展,捕捞作业也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分区按照等级作业。 张艺坤则是在加工厂蹲点,时刻关注海参原料和成品的质量,当第一批海参出炉之后,经过仔细对比之后发现,与之前海碰子捕捞的海参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为了保证更具有权威性,张艺坤还特意做了营养成分对比,也验证了这一点。 其实除了最初的生长阶段之外,这批海参一直都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当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 有了充足的货源之后,张艺坤的榆石岛海参再次开始畅销起来,不再进行当初那种饥饿营销的方法了,当然为了保证高端客户的份额,他依旧将所有的海参分成了各种档次,最好的自然是野生五棘刺,价格也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在提升高品质海参的档次之后,寻常的榆石岛海参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人家,特别是张艺坤还提出了海参走进养老院,和海参进百姓家两次活动,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轰动效果。 榆石岛海参立即成为众人追捧的目标,自然也有不少海参贩子开始准备故技重施,不过这一次他们可是真的不敢这么大张旗鼓的了,毕竟上次的教训记忆犹新,用张艺坤的话来讲,谁要是敢破坏艺坤商贸榆石岛海参的名声,我能告到他倾家荡产,甚至为此张艺坤还请了两个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专门应付这种事情。 经过了几次根本没有胜率的官司之后,市场上的贩子们都老实了,再加上他们发现有了榆石岛海参的宣传,其他的海参销量也慢慢增加了,既然有没有风险的项目,谁还往枪口上撞呢? 榆石岛海参的品牌效应立即显现出来了,前来榆石岛的商贩们又多了不少,看着大家争相开出来的价格,海碰子们都乐了,岛上的老百姓们也红了眼,这钱不能都让外人挣走了啊,但是海域承包权是拍卖出去的,大家自然不能违背,何况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当海碰子。 不少人见王远鸿一筐筐地往回拉海参,也动起了这个心思,纷纷去狗牙礁看情况,一时间狗牙礁成为榆石岛最热闹的地方。 看到池子里一只只小海参之后,大家觉得着自己也可以搞这个,海参自古以来就是滋补珍品,任何时候都是供不应求的,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就必须要抓住了。 当然也有不同想法的人,认为不能重蹈貂皮的覆辙,不过想来,海参是消耗品,吃掉就没了,谁也不会闲得没事儿买几十件貂皮轮着穿,除非家里有矿的那种不可,而海参只要买得起就行,何况送人情也比较体面。 村委会要求承包海边赶海自留地的人络绎不绝,而且要求再次展开海域承包权的拍卖工作。 对于这种来钱的活儿,王远鸿自然是很高兴,集体的资金越雄厚,将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方便的。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榆石岛集体拥有的这些海域当初就规定了,只有部分可以承包出去,大部分必须是村集体拥有,所以能够拍卖的海域数量并不多。 拍卖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虽然钱多是好事儿,价格太高的话,也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再加上海参养殖并不是短时间的项目,需要数年的培育才行,这里面投入的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 面对这种情况,王远鸿提出了村集体入股个人养殖场的项目,也就是说村集体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供一定面积的海域,根据使用海域的时间来确定将来“分红”海参的数量,犹如变相的收租,而且村集体可以提供技术支持,也就是以技术和场地入股。 只是这种“不花钱”的海域并不能挑选,只能由村集体指定,倒也能够减轻不少养殖户的负担。 这个项目展开推出之后,立即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现在只要自己建一座海参池子,搞好海参前期的繁育工作,然后投入相应的海上养殖场就座等海参长大拿钱就行了。 这样的就进一步降低了养殖的入户门槛,到海边查看赶海自留地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琢磨着如何才能够用最小的价格拿下最好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