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鸿门宴
李云兴看着手上的奏折,柳仲卿居然主动想要当科举的监考官,他之前明明并不赞扬科举,如今居然主动请缨,还真是有趣。 “柳大人给我讲了一个笑话,我只觉得十分好笑。” 进喜在心中暗暗琢磨,也不知道柳大人讲了什么笑话,就能将太子殿下逗成这样。 苏妙雪拎着拿着食盒走了进来,她之前还在学习内务管家一系列的知识,如今就已经专攻数算,时间反倒多了些。 太子带回来的姐妹两个已经离开,如今府中就剩下她一名女子,她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能好好与太子培养感情。 “听说您晚上没有什么胃口,吃的很少,我怕您处理公务的时候饿了,所以专门做了些糕点。” 李云兴似笑非笑的看着她。 “听说你学习数算很是刻苦,还有时间准备这些吗?” 苏妙雪乖巧地站在一旁,微微俯下身,趴在李云兴的腿上,仰起头看着他,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整个人显得楚楚可怜。 “我学习数算是为了成为有用的人,为了能够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我很聪明的,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怎么会舍本逐末?” 李云兴掐住她的下巴,笑了笑。 “很好,今夜你就留在这吧。” 进喜听到这话,立刻屏住呼吸,识趣的退下。 第二天一大早,柳如絮就宣他进宫,来到椒房殿,竟看到柳大人也在这里,当然还有戚鸣和李云天。 整个店内气氛十分压抑,所有人都看向他,李云兴有些恍惚,若非场合不对,他都以为他是参加了一场三堂会审。 “今日的椒房殿还真是热闹,二弟和两位大人都在,看几位这架势,应当是有话要和本太子说吧。” 戚鸣最先发难。 “我听说太子殿下竟从太府的染织署随便选了一位少丞当做使臣出使大月氏,实在是荒唐,与他国相交一项是我鸿胪寺的内务,如何能让一个染织署少丞越俎代庖,若是他在大月氏闹出什么笑话,丢的是我武朝的脸面。” 李云兴自然清楚使臣代表的是武朝的脸面,自然要派鸿胪寺那些专攻此道的人,他只是挑眉坐到一边,喝了一口茶,对戚鸣的话置若罔闻。 戚鸣看见李云兴这样的态度,只觉得怒火攻心,差一点直接拍案而起。 他与柳仲卿不同,他第一时间便听说了大月氏公主要来武朝之事,只不过当时他并不在意,甚至觉得有些可笑。 依照律法,他国要派使臣过来,必然要提前发文,征得许可,再由两国制定时间,商定路线,确定人员,中间过程复杂繁琐,但全由他们鸿胪寺敲定,这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可大月氏的祖维尔却只送上一份报函,直接敲定公主要来之事,还要他们亲自过去接,这等要求简直闻所未闻。 他本想着等太子殿下过来发问之时,跟他讲清楚此事不可行,要断然维护鸿胪寺的规程。 谁知道等了一日,太子非但没有过来向他询问相关事宜,甚至还直接定了出使人员,就跟已经提前准备好,是的,连人带车走了整整一大排。 他有心想阻拦,但护送车队的是东南大军和西北大军,最外围甚至还围了一圈禁军,他根本就够不到里面的人,他便去找太子,想告诫他此事不合理,可太子那边压根不见他,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车队出了城。 而且那一排排马车里不知装的是什么,这等不在他掌控之中的发展让他分外无力,柳仲卿还过来指责他居然就这样容易让使臣的队伍出城。 用脚想也知道李云兴定是提前与祖维尔说好了,制定此局,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反驳的机会,况且城中还有禁军在,他们也无力反驳。 只是不知道他是何时与祖维尔联系上的,戚鸣想了整整一晚,想到廉湛失踪许久的事,说不定便是去做此事。 “太子殿下为何不回答老臣的问题,莫非是觉得鸿胪寺不配过问来往使臣之事吗?太子殿下莫不是忘了,鸿胪寺在前朝便已创立,只要涉及与外相交之事,便是连君王都要听鸿胪寺的安排,更何况您现在只是一个太子。” 李云兴本来正端着茶杯喝茶,听到此话,蓦然将茶杯摔在桌子上,顿时茶水四溅,瓷器碰撞之声将大家的目光都引了过来。 “戚大人好大的胆子,光掌管一个鸿胪寺有什么意思,你既然觉得你的命令比本太子的还要重要,不如直接由你当武皇,别说与外相交了,对内所有事务也归你管,怎么样?” 戚鸣被吓了一跳,他刚刚确实说重了,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说想要当武皇,若是传扬出去,那可是谋逆之心,他就是死十次都不够。 “太子殿下何必误解老臣的意思,我只是觉得太子殿下还未登基,年纪尚轻,不知道与外相交,其中深浅,这其中分寸若是拿捏不好,污损我武朝形象不说,甚至可能会带来战争,鸿胪寺更懂分寸,老臣也是为了武朝着想。” 李云兴哼笑两声,知道他性格残暴无度,竟然还有人敢在他的面前说为了朝廷着想,看来今日这场鸿门宴,只得先将此事掰扯明白了,下一个发难才会过来。 “戚大人,若像你说的,武朝便该没有外敌来犯了,怎么匈奴前些日子打过来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请命出使劝降?怎么像缩头乌龟一样躲在都城内,还要劳烦我带着柳大人亲自带兵攻打匈奴?” 戚鸣这么大年纪,何曾受过这般羞辱,手指着李云兴,气到说不出话来。 李云兴紧紧盯着他,继续说道。 “如果按照戚大人所说,对外都要找鸿胪寺,我看武朝也不必备着四大营了,直接让你们舌灿莲花,左联右结,保佑我朝百姓不就好了,如果戚大人认同我这个提议,明日我便下旨,让鸿胪寺所有官员去往边境,让那些士兵们各自回家种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