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我生国死 我死国存(中)
阿木倒在地上,吃力地呼吸着最后的空气。目光所及,站在第一线的新兵超过一大半都已中箭身亡。剩下的一些也基本和他一样离死不远。
唐军在迅速地逼近,但是警钟却还不曾敲响。原本温暖的阳光变得火烫。看着头顶从来都只是一个模样的蓝天,阿木 忽然想到了当年板着脸的父亲总是慈祥地摸着自己的头,母亲为了自己所放弃的尊严,还有那个被活活打死,老是吃不饱饭和自己一起去厨房偷剩菜剩饭的小唐……
一生?原来,这么短,这么短……
他还来不及攒钱去给父母修一个上好的坟头,来不及给小唐的弟弟买一件没有破的新衣服,来不及和隔壁李大爷家的阿花说我喜欢你,。
是啊!他还来不及……永远地来不及了。
阿木深深地看了一眼城内为着战斗做着准备的男男女女,努力鼓起了最后的力气,奔向后面的警钟。
也就在他起身的那一刻,连续不断的利箭划破长空,洞穿了他已经流血不止的身躯。
然而,对于自由和尊严最虔诚的鲜血,终究还是沾染在了那个注定要千古流传的警钟之上。浑厚刺耳的钟声在这个安静的城市久久回荡。
阿木无奈的闭上了双眼,可是脸上却绽放着如春花一般灿烂的笑容。留给人间最后的话语,轻地已听不清楚。只是微微颤动的嘴角,分明勾勒出一个足以撼动山河的誓言“死且不悔!”
随军出征的曾华脸上有着不可置信的神情。作为第一波攻击部队的随行人员,他很清楚地见到了城头上所发生的事情。说实话,城楼上那些新兵虽然不差,但要走上战场还显得太过稚嫩。
他吃惊的是韩言的勇气.很少有人敢把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新兵放在这样紧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这种关系生死的重大战役当中
要知道,韩言将要面对的并非是一名不闻,随波逐流的一般保安部队。更不是东拼西凑草草成军的地方武装。而是有着部分从京畿一带抽调而出并配合河南地方驻军的精锐勇士。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声威显赫的王牌功勋部队。部队里的将军们,肩膀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这只军队的统帅东征西讨,历尽各大战役,一战不败。是当今这个世上最富盛名的将军。
可是韩言像是完全没有在意这一点,那些士兵仍旧出现在战线的最前沿。
当然,那些被寄予了希望的男儿大多用一腔热血回报了这一份信任。曾华还很清楚地记得,当初他第一次踏上战场时的紧张与害怕。更加不会忘记。当年偶尔几次进入寿春时,东吴百姓对于北唐那种发自骨子里的畏惧和服从。
他无法想象韩言是动用了怎样的手段,让一群绵羊一夜之间成了刚刚学会奔跑的野狼。手中的谍报文书因为手掌太长时间的触碰微微变了些样子,那些长满了刺的言辞在他的眼前张扬跳跃。“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吴人十万军."凝重的声音在曾华的唇间轻轻呢喃。这几个月来,那句原本不过一句梦幻般的玩笑?已成了真真切切的誓言呐喊。那个横空出世的少年,已然做成东吴百多年间多少君王重臣一辈子期望的大事
“是在感慨对面那个男人的成功吗?"不知何时,白宪已出现在曾华的身后。精神弈弈的一身戎装充分表明了他对这一场战役的看重“不管你有多么地全神贯注都一定要留心你身边的一切,因为刺客,总是趁着你疏忽大意的时候把钱赚进他的口袋。”
看着远处战火弥漫的寿春城头,白宪的眼中流露出真切的赞赏和担忧。韩言在城楼上的布置十分特别,那些指导新兵的老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久经沙场的战士。更像是一些有能力单独指挥小团体战斗的预备役军官。这样的编制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源源不断的军官,是一支军队在经历过大战后快速凝聚战力的捷径,在这样战役中更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吴人十万军。他到底是时刻不忘这刻骨仇恨。”白宪淡淡一笑“没想到鉴闻局苦心筹谋,剑阁倾尽全力之下仍旧不得成功。曾华你在淮西待了那么久.觉得这一战,我们有几分胜算?"
“我们和东吴争夺淮西百年双方积怨已久。当年曾督虽然努力平复,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往日城中将士随意欺辱百姓,杀人而不犯法。多年仇恨埋在心中一旦爆发,实在难以想象。"
极力压抑下的勉强平静,和那些不愿说得太多的罪恶,其他书友正在看:。很清楚地被白宪看着眼里却假装视而不见“你觉得次战我们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是大人战无不胜的名声和麾下这支如狼似虎的军队."
“是胜利”罕有的严肃与认真出现在将军的脸上,沉声道:“我们最大的优势不是寿春的兵力薄弱、不是我们拥有多么强大的军队、更不是我的那些世间虚名。而是北唐历代先贤衔胆栖冰,刀枪剑林里打下的那一场场胜利。两淮的东吴百姓,从他们爷爷的爷爷的那个时候开始。便不断看到吴军一败再败,尽失胆勇锐气。每一次大战结束,从来都是壮士卸甲、儒冠屈膝,更无一男儿慷慨死节。对于吴军他们早已从心里面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痛恨,对于我们已是不得不感到畏惧。韩言刮起的这一场风暴或许能给他们一些希望,却绝不可能改变原有的畏惧。就好象干枯了千年的土壤,不会因为一场倾盆大雨,而重新拥有孕育生命的能力。当一个集体连他内部都无法真正得到一致,你还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
曾华大着胆子问道:“韩言既然敢孤军死守寿春,手里一定会有些凭借。如果民心不可用,他还能借助什么?又为什么要守这一场?"
“民心不是不可用,只是不可能成为韩言最大的依靠。淮西战役结束后,方家和东吴皇室必有一番较量。我不清楚李泺为什么选择了最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结果是方家几乎被逼到了绝境。作为李泺的绝对心腹,韩言必须设法稳住方家。避免其投向我们,令淮西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他之前传出假死消息调出我们在江南大营的机动部队.只要他坚守住寿春,李泺便可以从容应对方氏家族最后的反扑.更何况还有荆襄的暗流汹涌.我们在准备远远少于吴军的情况下面对坚城尽管兵力上占据优势,胜负也不过是四六局面."
“大人已经明白了韩言的布局为什么依然不准备退兵?"
"从军征战,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局面因势利导.任何一场战斗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走完所有的路.我们需要能力去克服中间出现的问题.要清楚我们这一退就是要眼睁睁看着韩言完全整合淮西各处力量,立下根基.韩言此人雄心壮志又惊才绝艳,一旦给了他图谋发展的机会,后果不堪想象.我们对他一定要赶尽杀绝不留一丝机会.除掉韩言便可以消除北唐统一天下的阻碍.荆襄方面虽然有一些艰难,但只要能够守住襄阳便是胜利,此役的关键在于寿春.如果韩言头脑发热地相信百姓的力量,恐怕今天便可以进城吃上晚饭."
远处的寿春城垛上,一个手臂上绑着青色布条的吴军士兵,正在和八个刚刚踏上战场的新兵耐心地教导着什么。面对寿春这样大型的城市,上万人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守住那么宽广的攻击面,更何况还有伤亡消耗和日夜倒班的存在。所以征召青年民壮的作战势在必行。
早在锁河山战役进行之前,韩言便已经在军中开始组建教导队性质的编制,替日后淮西战场上的诸多场战役做准备。这些教导队里的士兵都是相对经验较多,作战思路较为清晰的一批人,也是韩言着力培养的一批人。
“我们都明白,既然反抗,就不会再有退路!“年轻的教导队士兵薛虎,看着同样年轻的民兵们,沉声道:”今天之后,我们可能都会死去。可是今天之后,我们的子孙,一定会挺起胸膛做人!再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从一出生就低人一等。“
他身前的八名民兵都是下意思地吞咽了一下口水。紧紧地握住了手里刚刚领到的兵器。
“咚……咚咚……咚咚咚!“如若惊雷一般的战鼓声,瞬间击破了寿春城楼上数以万计的民兵,刚刚聚集起来的安定。鼓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响,犹如狂风骤雨一样滚滚回荡在天际,纵然是连北唐一线战力都还算不上的地方、京畿混编而成的部队。都拥有如此赫赫军威。
薛虎的眼中流露出一抹凌厉寒芒,和无数韩言军中的士兵一样,这些所谓北唐精锐的赫赫威名,有多少次,是拿着他们亲人的人头去请的功劳?淮西的曾布大军是覆灭在了锁河山,可是整个北唐,手上沾了他们亲人鲜血的,又何止是一个淮西军?东吴、北唐相争百多年,该为之付出代价,当是整个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