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浮沉往事 > 第五十九章 一个姓崔的谋士(上)

第五十九章 一个姓崔的谋士(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月色深沉,照在辽阔的草原之上,更仿佛,照进深深的人心。入目所在,力竭而死的勇士、千疮百孔的战马、允自滴血的弯刀还有那被血色深深染红的泥土。都被这清冷的月光,一寸寸地抚平着哀伤。

此时离淮泗之战结束已经一年有余,赵德昭在襄阳战事结束之后,立即抽调北方抽调精干力量南下增援,并同时大加封赏襄阳一役中有功将士。而白宪虽然在淮泗战败,但是救援襄阳得力。赵德昭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依旧让他节制淮东、荆襄军务。只是兵力上未曾补充。

北唐虽然在两淮、荆襄一带连连丧师失城。但是在西线战场,却是收获良多。时隽在十余年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突破石立在汉中布置的防线,连下阳平关、棋盘关等诸多军事要地,兵锋直逼利州、巴州,。蜀中震荡,西汉朝野一日数十惊。

“师父,你真的要助这些胡人南下吗。”一名不过十八、九岁的少年看着身边相貌温和的中年文士,缓缓从锅中舀出一碗浓汤递了过去,轻声道:“师父若是这么做了,身后名声……”

文士摆了摆手,轻轻笑道:“谁不想百世流芳,万古敬仰?只是际遇难逢,若是籍籍无名一生,不如背负骂名万年。”

那本是极为温和儒雅的相貌,在说出这些话时,布满着深深的落寞和无可奈何。只不过片刻之后,都被轻轻地掩饰。

他姓崔,名伯渊。是洛阳崔家庶出的子弟。少时便刻苦专研经史子集,二十余岁便已是进士及第,官封翰林。寻常看来,这必定是前途光明,不可限量。若放在西汉、东吴,数十年后未必不能执掌中枢,出阁入相。可是北唐赵氏以武立国,朝中文官不仅地位上难以相比武将,便是这内阁之中,也多是军职出身。翰林院虽然受人尊崇,但是却是升迁极缓的地方。而崔伯渊更是因为不愿巴结上司而使得十年不得寸进一步。

身负屠龙之术,必有屠龙之心,如何能够忍受大好光阴白白浪费?

崔伯渊一怒之下,弃官不做,投到了北方乃蛮胡人部下,做了出谋划策的军师。

那时北方草原仍以契丹最为强大,占据着大片水草丰茂的草原,而如今声名显赫的汪古、勃勃等诸多草原势力,都在当时被契丹狠狠地欺压在脚下。把他们的男人驱赶上马背去替契丹征战,掠夺他们的妻女,把他们的牛羊宰杀送入自己的口中。而当时的乃蛮部落更是一个连名字都很难被人记住,常常被契丹欺凌的小小部落。

但是崔伯渊到来之后,一切随之改变。

草原部落对于中原的渴望从来没有消退的时候,尽管北唐稳守河北,没有丝毫疏忽,但是一些靠近边关的小城几乎个个都遭受到了胡人的洗劫。当时崔伯渊献计乃蛮首领,将入关后所有劫掠到的财富全部进献给入关的诸胡统帅,契丹左院大王萧不疑,请求他不要再派乃蛮出战,留守草原。

这个决定几乎遭受到了所有乃蛮人的反对,他们想不明白,有什么理由要将已经到手的财富全部贡献出去,而且草原贫苦,马背上的战士大多都是靠着入关劫掠来过活。一旦留守草原,等于断绝最大的财路。

可是乃蛮首领蒙塔里却是一力支持崔伯渊所说。之后的两年,乃蛮部落过得更加困苦。几乎每个草原上的民族都将乃蛮部落嘲笑成没有男人的部落,而入关之后的所得,更是彻底与他们无缘。

而这时的北唐方面,因为胡人的屡屡入关,已经逐步在燕京一线增强兵力,更是出动洛阳禁军北上,作为反击草原的力量,曾季甫,那个如今已经淹没在北唐史册里的人物,张网以待。

没有觉察出危险的胡人依旧大举入侵,结果那次连同契丹在内的二十余万草原战士,全部葬身在了河北战场。各大部落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只剩下一群的老幼妇孺和零散的一些战士。乃蛮部落因为留守的缘故,实力没有任何的损失,趁势崛起,一下子就占据了草原上最辽阔、最肥沃的土地。而各个部族除了契丹和汪古等少数几个部落之外,这些年所有入关所劫掠到的财富,都落入了乃蛮部的手中。原本籍籍无名的小部落,一下子跃居为草原上的大势力。

而崔伯渊,也就此取得了乃蛮部落全体上下的无限信任。

第二年,觉得蒙受了莫大屈辱的契丹人派出了十万勇士来征讨乃蛮,一些被乃蛮占去了土地的部落也纷纷响应。

当大部分的乃蛮人都觉得对手势大,需要暂避锋芒的时候。崔伯渊力主死战,并亲赴契丹上京,并用重金贿赂当时与契丹统帅阿里木不和的丞相萧古,让其诬陷阿里木谋反,并断绝大军的粮草供应。

内部争斗不休的契丹大军最终覆灭在乃蛮部落的勇士脚下,乃蛮声威至此扬名草原万里,便是强大如契丹这样的草原霸主,之后也不敢再轻易挑战乃蛮的军威,好看的小说:。

之后的乃蛮东征西讨,不断地兼并着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势力一日一日地壮大起来。在崔伯渊来到草原的第八个年头,乃蛮已经成为可以和契丹一较长短的草原新生霸主。

数十万马背上长大的勇士在乌梁素海展开厮杀,那一战之后,草原上的野狗因为吃多了人肉而个个双眼血红,偌大的乌梁素海飘满了尸体和旌旗,无数失去了父亲和丈夫的草原儿女日夜啼哭。

当年号称将敌人的鲜血洒遍每一寸草原泥土,拥有超过四十万马背上男儿的数百年草原霸主契丹,在那一战之后,不得不退居辽东。而乃蛮部则完全接管了契丹的霸权,号令着每一个草原上的部族,达到了部族数百年来未曾达到过的巅峰。这其中,崔伯渊无疑是居功至伟。他的名声也就此随着草原上经年呼啸的冷风一样,迅速地传遍了每一个草原部落。

当年那个郁郁不得志的北唐翰林,如今,无疑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巅峰。

“师父,您这些年替胡人做事,声名已显。“那少年凑到崔伯渊身前,低声道:“如今师父要是南下去投赵德昭,他必定是倒履相迎。”

这少年本是西汉人氏,只是父亲早年抛弃了母亲,数年后母亲也是撒手人寰。他毫无依靠之下被人当做牲口一样贩卖到了草原,是崔伯渊将他买下,说是下人,其实就是弟子。在他心中,自然是将崔伯渊看做父亲一般。

替草原部落整合力量,建立霸权,对汉人而言。虽然并非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尚可以理解。但若是助关外胡人进入关内,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会受尽世人唾骂,死后都未必能埋入祖坟。

崔伯渊淡淡一笑,伸手接过了少年递过来的又一碗鱼汤,慢慢地抿了一口。轻轻地吟诵“沐落燕南渡,北风江山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曼曼。”

大概永远要久久地远离之后,才会日夜不停地思念着故乡,这十多年来,他不是没有想过回到故里,看看旧时山水。也不是没有想过,凭着这十多年来在草原上打下来的赫赫威名。去北唐谋一个出身。虽然他只是崔家庶出的子弟,但是家国大义,却也从来不敢忘记。

如弟子所说,一旦帮助胡人破关南下,他永生永世都只怕要钉在那耻辱柱上,日日夜夜受尽世人唾骂。他也是十年寒窗的苦读士子,自然不是不在乎。

可是他终究是不甘心,不甘心他的一生到了这里便结束,不甘心他百年之后别人都不能记得,他到底都做过些什么。

如今江山万里,三家争鼎。诸大势力看上去好像都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但是实际上,能给与崔伯渊的施展余地,很少,很小。

东吴内斗不休,便是以崔伯渊这等目光如炬,也是难以断定皇室和世家之间究竟会是何种结局。毕竟东吴当年之所以建立便是在世家的基础之上,一旦世家陨灭,东吴皇室未必能够坐稳江山。而西汉偏安川蜀,格局太小。自己就算在孟渝手下得到重用,也未必能够力挽颓唐,到头来不过是为人所笑,白衣出降。

本来北唐是最理想所在。荆襄、淮泗战事连连受挫,但是北唐根基尚在。只要自己稳定南线战事,画影凌烟不过是举手之间。但是如今时隽在西线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举攻入汉中。此刻自己过去,赵德昭到履相迎倒是干得出来,可是要像蒙塔里这样信任自己,言听计从,却是绝不可能。

谋士和武将最大的区别就是,谋士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君主的支持之下,失去君主支持的谋士,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华,也是无计可施。而只有在君主无可选择的情况下,你才能最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去争取,而后放弃剩下的全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