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浮沉往事 > 第一百零八章 东吴的野望(上)

第一百零八章 东吴的野望(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北唐景熙十六年十一月初七

一个让洛阳禁军,留下着深深的叹息和悲凉的日子。。

在这一天,向以天子门生自居的洛阳禁军,在乃蛮人和塔尔人的两面夹击下,兵败如山,伏尸十里,无数的洛阳子弟把性命留在了这里,涿州城一线的十五万大军最后只逃出去了三万不到,超过十万人战死。

这场决定河北最终所属的战役,最终是以整整一座洛阳城的悲痛欲绝和蒙塔里的轻轻笑容作为结束。自涿州一战后,北唐在北方再难以调集大规模的兵团力量北上,河东一地的二十余万兵马,为了弥补涿州一战后,中原地区的空虚,不得不抽调兵力南下。

北唐景熙十六年十一月初七

一个让洛阳禁军引以为荣,永远值得赞叹的日子。

在这一天,曾经被各大边沿军镇笑称看见鲜血要尿裤子的洛阳禁军,用他们的生命,书写了刚强。

赵德昭率领骑兵突围之后,各阵线部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迅速地被切割包围。但是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月亮升起的时候才结束。

混编十八军主将、选锋大营镇守使薛辞修最后身边只剩下七八个亲卫,被乃蛮的骑兵团团围住。蒙塔里亲自上前劝降,许愿只要他放下武器投降,不仅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并让他担任乃蛮所属十万汉军部队的主帅一职,封魏国公,世袭罔替。

对于如此优厚的招降条件,薛辞修只是不屑的用鼻孔发出了两声“哼哼!”,然后举起长剑,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北唐右翼防守大将,常捷大营镇守使、混编第九军主将陈伯陵,在右翼被胡人骑兵切割之后,他和他的部队失去了联系,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的卫队士兵。当时有士兵提出要和陈伯陵互换衣服,好让陈伯陵有机会突围离开。但是他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而是死死守在右翼的北唐军旗下,用弓箭射杀着一个个想要拿他人头去请功的胡人骑兵。

战斗的最后,乃蛮大将齐而珠向他喊话“请将军放下武器,我们保证给您身份相等的待遇,!”

相对于齐而珠情真意切的劝降,身受重伤的陈伯陵只用嘴唇冷冷地吐出了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去你妈的!”

随即,他淹没在了骑兵的一次冲锋下,血肉模糊,只剩下最后的北唐军旗矗立在原地。。

选锋大营副镇守使,八十九军主将史恩臣,在阵线被突破后。奉命留守投石机、弓弩阵地的史恩臣没有撤退离开,而是指挥着并没有多少作战能力,混杂着大量民壮的阵地守军和胡人骑兵做着节节抗击。

当阵地被突破,他以一种军人最英雄的方式死去。在一百五十步以外,他就被胡人的弓箭射成了一个刺猬,可是他挣扎着没有倒下,挂着满身的箭依靠着一架投石机抗击着不计其数的胡人骑兵,跟了他十几年的卫队已经全部战死。看到他身上穿着的盔甲,胡人骑兵知道这是一个军职不低的大官,纷纷下马上前,想要抓个活的。

但是每个靠近他身边的胡人骑兵都被他一剑砍倒,尸体堆得像是一座小山。失去了耐心的胡人骑兵放弃了活捉的念头,一个集体冲刺,十几把长矛同时刺入他的身体,鲜血喷涌溅出,史恩臣挣扎着刺翻了最后一个胡人骑兵,然后,缓缓地倒了下去。尸体被七八个胡人骑兵切得稀烂,拿去请功。

涿州一战,北唐校尉一级以上军官无一人投降,铮铮骨气,足以令青史发出不住的赞叹。

夜色深沉、皎洁的月光,一寸寸地掠过那千重的宫门。

上百盏流光溢彩的宫灯照亮着,内阁成员会议待旨的宣阁殿,殿外成千上百的宫中禁卫执枪肃立,站在巨大的玄石玉砖上,华贵而凝重。比之洛阳,建业城内的东吴皇宫无疑要更加的宏伟和高雅

在江南这块繁华若梦的地方,你就是想低调朴素一些,都是一件极难的事。

万籁俱寂的长夜,四周不闻一丝响动,宣阁殿外突然响起的急促脚步声,在这样的寂静里,显得格外突兀。。

一名年纪不小,身上料子十分名贵的内侍恭敬地立在门外,对着里面的大人们慢声道:“公爷,淮泗的韩将军已经进宫了。”

“有劳刘公公了。”门缓缓地从里面被拉开,明亮的灯火从屋内透出,倾斜在殿外的玄石玉砖上,空气中,飘荡着一阵淡淡的檀香味道。一名身穿一品文官朝服的中年男子,不动声色地将一张面额不小的银票,交到了那名内侍的手中。轻轻地笑道:“以后还要麻烦公公,多跑几趟了。”

“应该的,应该的。”那名内侍笑着将这张银票揣进了自己的怀里,脸上都快要笑出花来了,笑道:“那咱家先走了,不耽误您了。”

“慢走。”男子笑着关上了殿门,像是隔绝了此间万籁俱寂的夜色。

“你倒是好涵养,跟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太监也能聊这么久。”一名身材微胖,同样身穿一品文官服饰的男子,半是挪揄,半是认真地笑道:“凭你吴信之的这副波澜不惊,也怪不得能出使四方。”

偌大宣阁殿内,连同原先开门的那名中年男子和开口讲话的男子在内,也不过是五人而已,其中年纪最小的也近了不惑,最大的都已经过了花甲。这五人之中,虽有文武之别,却是五一不担任着东吴朝中的显要职位。身上更是有着一个深深烙印的特点,那就是尽是世家门阀的子弟。

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吴信之、文华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苏子卿、建业解烦大营都督、长兴侯苏子由、吴国公、镇东大将军陆云、户部尚书陆鸿渐。本来这里还应该再多上一个席位,可是自从韩言在淮泗崛起之后,那把设置了数百年的椅子,已经被撤掉很久了。

“皇上雄心壮志啊。“坐在户部尚书陆鸿渐由轻轻地吹动着杯中的茶水,慢声道:”章士南、余公绍、陈永义,史浩。一干心腹重臣在宣德殿中苦苦筹划,连韩言都从淮西赶来,北伐之事,皇上想来已经是志在必行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北唐在河北接连惨败,数十万兵马消耗殆尽。汉中的时隽所部一再抽兵北上,中原兵力显然已经是捉襟见肘。”苏子由久在建业,更是领兵作战的武将,对于北唐方面的情报,自然是要比在场的三位文官更有见地,慢声道:“皇上向来有中原之志,韩言又是军功赫赫,如此天赐良机,这一回的北伐,至少也是三十个军以上的兵力。”

“皇上的志向一向不小。”吴信之缓缓开口说道:“北伐的规模自然是不会小,只是不知,这偌大的兵马,皇上又准备从哪里集结。”

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到了平静的湖面中。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来说,能不能收复故土、进取中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若是东吴真的能一统天下了,那他们才会感到窒息般的危险和恐惧。

国家版图的扩张,不仅仅意味着土地、人口、财富的增多,更意味着新生势力的崛起和敌对势力的纳入。对于他们这些已经站在世家势力最顶端的家族来说,这些崛起和纳入的势力将成为皇室打击他们势力的利器,甚至取代他们。显然,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一个人的梦想,永远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梦想。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所有人支持的,只有利益。

“那就要看皇上开出的条件是什么了。”陆鸿渐的嘴角勾勒着凉薄的笑意,一字一顿道:“我们可不要走方家的老路了。”

淮泗的局势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当初李泺让方信北伐寿春这件事,显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局,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大家族,由此没落。皇室和世家之间不是没有过真诚的信任,在当年风雨飘摇的建国初期,在一次次北方政权大举南侵,饮马长江的时候。双方真的建立过相濡以沫的合作关系。但是那些美好的记忆永远都是暂时的。皇室和世家之间更多的是明里暗里的争斗。尤其是遇到了像李泺这样雄心壮志的皇帝。

“他能开的条件无非是钱罢了。”苏子卿半是嘲讽,半是认真地说道:“可咱们拉出去的,可是真真实实的军队。“

“那要看皇上怎么打了。“一直闭目养神的镇东大将军陆云突然开口说道:”如果皇上的大军出扬州,沿运河北上攻楚州,则我们要多派兵马参战。如果大军出淮西而攻信阳,我们则少派兵马参战。“

三名文官还没有反应过来,担任解烦诸军都督的苏子由已是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他是武职出身,如何听不出陆云对于此战的担忧,缓声道:“北唐东南兵力薄弱,白宪尽管军略无双,恐怕也能以独臂撑起将倾广厦。”

陆云在东吴的资历极老,隆兴年间便已是军中叫得出名号的人物,到李泺这,已经是四朝元老,南下广南打过蛮子,出东海剿过海匪,在淮泗长江和北唐拼过刀子,也曾去过荆襄和西汉孟家动过手,南征北战,军功赫赫。数十年沙场浸淫之下,战略眼光更是独到。一向以来,都被倚为国之柱石。

“江南富庶,百姓大多甘于平安。军中士卒操练远不如北唐,更何况战马缺乏。精甲未练,骑兵未成,凭什么和北唐争一日之长短?”陆云看了也算是统兵上十年的苏子由一眼,慢声道:“若大军攻略淮北,水路并进,凭借淮河泗水的地利,想要击破徐州大营里的数万北唐兵马不成问题。到时候我们把部队插下去,以险而守,就算皇上从中作梗,我们也可以通过水路支援。可要是大军攻略颖昌,想趁着北唐中原空虚而取洛阳,这江东子弟,恐怕是再难返回了。”

吴信之等人都是一怔,北唐在河北接连战败,中原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东吴朝野上下,无不以为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朝中的皇室主战派更是纷纷抬头。可是听陆云说来,分明是对这北伐一事,并不怎么看好。

尤其是苏子由这个正二品武官都督,东吴虽然不像北唐那样军力强盛,但是披甲也近百万,解烦、无难诸军足以和最精锐的北唐兵马一战。眼前这个机会是北唐立国之后都不曾有过的良机,若然放弃,从今而后,何谈中原北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