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浮沉往事 > 第一百十五章 烽火中原路(一)

第一百十五章 烽火中原路(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信阳位于中原之南,东接淮泗,南通荆襄,通衢三省,是江汉地区的战略要地。自北唐与东吴相争两淮开始,信阳就不止一次地作为北唐在江汉淮泗地区的前敌指挥中心,历年以来,城池不断地加固,在白宪驻军之后,更是愈发坚固。在河北唐军惨败于涿州之后,整个信阳城里都散发着浓烈的战争味道,其他书友正在看:。一些城里的百姓也纷纷离开了城内,逃亡远方的亲戚家。

十二月初二,当东吴的旗帜出现在中原唐军的视线之内,东南战线上的北唐最高军事长官白宪并没有因为东吴的强大实力而固守城中,而是挑选了精干力量,在东吴先锋集群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突袭。

名将的目光,从来都不会被危险所阻挡。

东吴缺乏战马的弊端还是显露了出来,韩言之所以能在淮东屡战屡胜,一来是他本身的作战能力就超过淮东的诸多北唐军官,二来是淮东等地的兵力不足,其中混杂着不少的民兵,作战能力相对低下,三来是韩言利用淮泗的水网密布,通过水师快速地集结队伍和运输粮草。最大程度上地遏制了北唐的骑兵优势。

可是信阳不一样,白宪是当世第一名将,身经百战。麾下诸军虽然不能和时隽的西线各部精锐相提并论,但是面对着东吴的军队,自然是理所应当地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信阳虽在淮河以南,但是水师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正是北唐骑兵耀武扬威的时候。

鸡公山下一战,号称东吴精锐“替朕解烦“的解烦第八军和”无有可难“的无难第五军,联手阻击白宪的突击兵团一万余人。

战斗一开始,吴军就迅速排成了严密的阵形,重甲在前。弓箭在后,两翼放置拒马鹿角并且多安排盾牌手和长矛手。

白宪眼光何等独到,吴军军官阵形布的确是滴水不漏,更何况李泺主力也将在不久之后赶到,以稳妥阵形死守无疑是有极大的胜算。可是此役关键就是吴军重甲要挡得住自己的骑兵。

当今天下,若论重甲步兵,首推燕京南苑倒下的河北二十九军,再是西汉孟渝麾下的重甲步兵集群,然后再是襄樊李继业麾下的破甲步兵部队。此三军都无疑是重甲步兵的集大成所在。

东吴的解烦、无难,也算是东吴军队里一等一的精锐了。但是在白宪看来,东吴的精兵只有两处,一是武昌吴庆之麾下的几支混编王牌,二是广南的第七军,这两支军队,都是常年在前线作战,真真正正是战火淬炼出来的。只会便是韩言所部人马,也还未必担得上百战强兵的名声。真正的精锐从来都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要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世上只有一种兵是可以光靠训练就可以成为精锐的兵,那就是只会劈腿转身迈正步,看见刀子就尿裤子的仪仗兵。

东吴的这两部重甲,自然不是世上最差,但也只能算作是中上。

白宪先是用步兵冲击吴军正面防线,等到东吴军官感觉到前方阵列吃紧,把弓弩手集中往前调的时候,他再以轻骑兵袭扰吴军两翼。两部吴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久在京城,缺乏对战骑兵的经验。在骑兵不惜代价的猛烈冲击下,两翼的局面被迅速地打开,轻骑兵迅速地杀入吴军阵中,造成吴军阵列大乱。之后白宪利用重甲骑兵的强有力的正面冲击,将吴军切割成了无数的碎片,使得各部不能取得有效联系,步兵部队随即跟上。

不到两个时辰,号称东吴禁军王牌的两部人马,就在白宪的江南行辕大军面前溃败如山,若不是后续的部队及时赶到,而白宪手中的兵力又不是十分充足。后果当真是会十分之尴尬。

双方刚一交手,白宪便给了信心满满的四十五万东吴大军一极大的下马威。

李泺志在恢复中原,如何能在区区一座信阳城下消磨兵锋?大军赶到之后,日夜攻打,四十五万大军连下十八座大寨,巍峨蔓延,气势恢宏。

“手脚都加快些!将滚石檑木全部送到南城城楼上去!”江南行辕前军督护种师成正加紧指挥着自己手下的士兵搬运着守城器械。

他是河东种家的子弟,景熙初年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许昌的兵马监察使,也算得上是年少得志。关中大战那年,赵德昭从北唐各大战区挑选精干力量,他也被选在其中,督率了一队兵马赶赴西线,。那一场大战可谓是北唐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双方投入兵马超过了一百三十万,汇聚着双方近九成的王牌部队。

种师成在那场战役里表现的可圈可点,白宪返京之后,时隽接任安西大将军。将种师成提拔到了整编三十军的副将位置上,景熙五年,原三十军主将鲁崇义在陈仓战役中战死,种师成随即扶正,接任了三十军,就此迈入北唐高级军官的行列。那一年,他才仅仅二十三岁,算得上是北唐少壮派系中的佼佼者。

景熙十五年,襄樊、淮泗战场连连失利之后。赵德昭虽然没有给东南战场再增加兵马。但还是从西线的军官中抽调了一批支援东南战区,而种师成便在其中。十多年的岁月,也不过是走了一个大圈。

他和白宪也算是相识多年了,当初在关中,他的部队还担任过白宪大帐外围的警备,对于白宪的才华,他从来都是服气的。

如今东吴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在种师成看来,却也没有多少威胁。李泺若是全军压上淮北,不说徐州大营守不住,便是整个山东都未必留得下来。但是兵出中原,未免也有些赌的太大。

诚然,自乃蛮进入中原,官军河北战场连连战败之后,朝廷兵力布置的重心不得不从西部战区转移到了北方,以后的日子里。邺城至太原一线无疑将成为重兵云集的所在,毕竟协议只是一张一捅既破的纸,若是双方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所有的条款都是扯淡,这个世界上,武力是一切事物建立的基础所在。

可是时隽辖下的西部战区大军云集,共有八十多万大军,若是北上,除却留守北方的部队以外,南下支援的少说也得有一二十万人,信阳这里也有**万。只要守上一两个月,两军会合。便足以和东吴一战。

东吴的军队,武昌和广南两处倒还有些看头,可是眼前的吗?这几日,东吴也无非是仗着江南富饶,造出着各种攻城器械和强弓硬弩。种师成虽然看不上东吴的军队,但是对他们的装备还是佩服的。攻了有几日了,各种攻城器械走马灯似地来,倒也是让他们很是头疼。

没有多久,北唐东南战区最高军事长官白宪便带着一帮子的文武官吏大步而来,这些日子吴军日夜强攻,各处城墙都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是这南城楼一线,更是成为了吴军的主攻方向,一些石块甚至越过了高高的城墙,砸到了城门附近一带的民巷里,不少人家都是被砸的家破人亡,根本不敢再住下去。

“南门算是交代了。有信阳本地出身的军官小声地感概,残垣断壁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石块砸过的痕迹遍布街道,一路走来,他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平整的土地落脚。

北唐信阳府的知州史全义更是愁容满面,南门这边的百姓失了房子,替他们安排的事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头上。而其他的几处城门,在白宪的指令下,也开始驱逐城楼附近的居民,以免百姓受到不必要的伤亡。

这可是给这位知州出了个大大的难题,战事一起,不少的城外百姓都带着一家老小投奔到了城里的亲戚家,信阳城里如今已是人满为患,这房子再拆掉,知州衙门里都是打满地铺了。而白宪还要求在城楼之内构筑一丈多高的矮墙,以免不测。压在他这个信阳知州身上的担子自然是不清。

以往的信阳虽然也是战略前沿,重兵云集的地方,但是一来北唐一向在襄樊稳如泰山,武昌、江陵不能寸进一步。二来自北唐立国以来,在和东吴争夺淮泗的战场上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信阳府不过是保证大军粮道畅通罢了,所以信阳一直是文官升迁的宝地之一,原因无他,只要大军在淮泗战场获胜,作为信阳府的知州,只要“活动活动”,大多都以“督运粮草得力”的理由在升上一升。这里几乎就是升官发财的必经之路啊。

可是等到他接任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当年和时隽、白宪并称三杰的曾布,淮西一败涂地,襄樊战区更是在西汉的强攻下只剩下了一座孤城。信阳一下子就成了坑。一旦江南行辕出了什么问题,那些军官还能凭着以后的军功再扳回来,可是他这个文官,可就得用数年乃至是十数年的时光去熬回来了。他是真想用全身力气朝着天空大喊一声“凭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