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四十四天
一、竞争的特征与功能。
1.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销售等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
2.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
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这个权威,竞争作为经济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种公平的机制。
其次,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竞争压力迫使各个经济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竞争的分类: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可以把竞争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又包括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
根据竞争主体所在领域,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不同产业或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竞争。
从竞争主体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买方之间的竞争,卖方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
根据竞争的手段,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4.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一,尽量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第二,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5.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严重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6.过度竞争的存在对资源配置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第一,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的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
第三,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
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
1.同一部门中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同一部门中的企业必然产生分化,其结果是在客观上造成生产和资本向优势企业的集中。
2.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竞争也引起并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规模巨大,经多元化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出现。
3.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就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及其大工业体系确立后,为生产资本向技术先进的企业集中创造的基本条件。
4.信用和股份公司是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的与加速的杠杆。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则为生产、资本集中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5.生产集中发展的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竞争引起的生产和资本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6.生产日益集中式垄断成为可能。社会生产一类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少数大企业有可能超过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组织协调,如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合约限制的竞争,通过联合、互相参股组成企业集团等都变得更加容易。
生产集中也是垄断,就必要性和必然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少数大企业之间达成垄断协定。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
1.按照垄断主体的存在领域不同,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可以区分为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市场垄断,及由产品差别而形成的垄断。
垄断行为包括价格垄断行为,非价格垄断行为及组织垄断行为等。
垄断的存在造成竞争的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市场,依垄断程度差别区分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三种基本的类型。
2.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某个产业或市场上卖方只有一家企业,其产品没有替代品,新企业不可能进入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及一家企业对市场的独占,它的形成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
3.进入壁垒:
第一,关键性资源为一家企业所拥有,或者说一个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生产基本要素的全部供给。
第二,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的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专利和版权法是法律保护下的完全垄断的典型例证。
第三,自然垄断,在某些公共事业中,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比两家以上的大量生产者的成本更低廉,就形成了自然垄断。
4.寡头垄断是由题目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
四、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对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品牌等排他性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中工人,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除此之外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占有的本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社会价值。
3.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垄断利润构成。
4.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定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定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垄断低价。
5.垄断价格不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的价值总量,只是会使社会总产品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垄断价格会阻断价格在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作用,造成资源配置损失。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即存在供过于求的状况。
第二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不足,即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
第三,一旦垄断价格形成,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存在寡头,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竞争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小,改善经营管理和推动技术革新的动力也相应减弱。
五、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1.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手段,形式和后果。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特殊性:
垄断组织以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益为竞争的目标。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采用一般和传统的经济手段,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商品质量,改善经营服务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经济以外的手段,如政治和军事的特殊手段,实现特殊的垄断利益。
在竞争主体上,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主要是垄断组织内部围绕省份额,利润分配和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垄断组织之间的角逐,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斗争。
由于垄断组织力量强大,使竞争的强度更大,更为激烈,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3.所谓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是指垄断企业与部门内部及外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关系。
其手段主要有: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通过转包等形式控制中小企业。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
4.统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在垄断企业进行价格协调的同时可能继续进行公开或隐蔽的价格竞争。
表现形式之二,是垄断企业之间还进行广泛的非价格竞争和市场外竞争。
5.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指不同部门的垄断机由于商业关系和投资关系而在相关和非相关的部门发生竞争。
六、有效竞争与反垄断政策
1.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有效竞争的具体含义:
第一,从短期来看,如果现实的市场背离了完全竞争的某个条件,那么最好在其他条件下也有所背离,这样的竞争才是有效的。
第二,从长期来看,存在潜在竞争和替代品竞争的产业或市场,就是有效竞争的产业或市场。
第三,工业生产经营多样化,也具有竞争的性质。当新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进入一个产业,并且使自由进入发生困难时,现有的实力强大的企业就可以通过产品多样化的方式,即通过产品选择和设计,以增加新产品的方式进入这个产业。
2.为了实现有效竞争,政府必须通过公共政策来规范竞争秩序,制约垄断的结构与行为。政府公共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规制政策。政府针对公共生产部门和某些具体产业部门实施带有分类指导性质的具体规范与制约措施。
二是反垄断政策。反垄断政策通常通过立法对垄断行为进行规范与制约,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3.反垄断政策及反垄断法的运用对于限制垄断行为,克服垄断避害,维护有效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垄断法的运用对生产的过度集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对以垄断市场,操纵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企业间勾结行为的限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使公开的垄断组织已经不能合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