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红楼判词

红楼判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到史湘云摆宴邀请自己,贾母显得很高兴。

【贾母等都说道:“是她有兴头,须要扰她这雅兴。”

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

史家人请客,这是长脸的事,到了吃饭的点,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还请了薛姨妈。

到了贾母还夸布置的好:

【贾母喜得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

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

贾母本来想着自家人请客,才兴致勃勃的来了,还叫了薛姨妈,结果没想到史家请客,还用薛家出钱,史湘云就没想到,这伤的是史太君娘家的体面。

这才有了后面贾母两宴大观园,说是还史湘云的席,实际是还薛宝钗的。

史湘云就属于那种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主儿,贾母当初放弃了史湘云选项,估计也是看出她有些缺心眼,更谈不上格局。连个里外亲疏都看不清。

要说这次宴会发生的时间,说巧不巧,恰好又是在八月二十贾政点了学差离府后不久,又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所以才说是赏桂吃螃蟹,桂花横行的季节又到了。

这时候,荷花已残,池塘中只剩残荷: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哪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

物伤其类,林黛玉葬桃花,留残荷,因为她的本命就是桃花,芙蓉,而桂花是属于薛宝钗的。

红楼梦林黛玉和薛宝钗始终是对立的两面,此消彼长,秋天荷残则桂盛,就是薛宝钗得意之时,她吃瘪的时候,多在芙蓉盛开的盛夏。

就好比前一回还是在夏天,薛宝钗听到贾宝玉的梦话: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对她又是一个打击。

宝钗对贾宝玉喜欢谁,心知肚明,但是她却没有知难而退,对于黛玉来说,是我只问心,对于宝钗来说,心在其次,得到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可以使手段用计谋,徐而图之,因为婚姻对于她来说,是一生大业。

在这三十八回里,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始终是相对立的写的。

关于摆宴会的地点: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

宴会摆在藕香榭,根并荷花一茎香,这藕香榭显然是林黛玉芙蓉属性

偏就有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好,是薛宝钗桂花属性

下文好端端的去写黛玉去钓鱼,宝钗就也拿着桂花,掐了桂蕊掷向水面。黛玉有心垂钓,却没写钓到鱼,反而宝钗的桂花蕊,引上了游鱼。

【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得游鱼浮上来唼喋】

让人觉得大有隐喻之意。

黛玉想喝口热烧酒,宝玉命烫了一壶来,黛玉吃了一口,宝钗偏也来吃了一口,就没写旁人。

【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放下。】

林黛玉魁夺菊花诗,薛宝钗就讽和螃蟹诗,令众人交口称赞。

说来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可是偏偏菊花诗,林黛玉三首都居榜首,而被称作山中高士的宝钗写的忆菊和画菊,却名落孙山,名次尚在探春,史湘云之后。作者这里的隐喻也很明显,林黛玉才是真隐士,而薛宝钗是假隐士。

后面薛宝钗做的螃蟹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又何尝不是自讽呢。

第二天贾母还席,众人游大观园,先去了林黛玉的潇湘馆。

【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

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过去娶媳妇,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婆敬茶,公婆接过茶才表示接受了这个儿媳妇,这里已经暗示了王夫人的态度,摆明了拒绝黛玉做儿媳妇。

接下来薛姨妈姗姗来迟,明知道是贾母还席,却吃了饭才来。

贾母转头就对王夫人说,黛玉的窗纱旧了,让她给换上新窗纱,专门指定了银红色。

当面呛着王夫人,给林黛玉甜枣吃。

等到了薛宝钗的房间,贾母先就表示自己的态度不喜欢:

【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她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打一巴掌,再给颗酸枣,送了几样东西,偏都是更素净的。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谁亲谁疏,一目了然。

这个局早已经摆开了,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王熙凤本就是一家子来的,王夫人还拉了女儿元春来助阵,贾母就算在贾府辈分最高,可是贾元春是娘娘,有君臣之别,所以贾母此时其实已经显出势单力薄了,也就说凭着圆滑老道的处事方法跟她们周旋罢了。

也说明贾府的确是气运已尽,就算贾母这么有福泽的人,也无法力挽狂澜了。

可到了第四十二回就是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林黛玉就又被薛宝钗的几句话给收服了,真心当薛宝钗亲姐姐一样了。

可惜了老太太还在那帮她顶着呢,这姐比史湘云也就强一点,不过一心谈恋爱,好歹还得了贾宝玉的情,一说送她走,就要死要活的,史湘云连这个也落着。

林黛玉的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

贾母这个东风是给她了,真的怨不得东风了。

所以大家看到了,脂评中提到的章节,正是钗黛之争,此消彼长,林黛玉被薛宝钗几句好话收服,正是落入套中,桂压芙,螃蟹横行之时,可以看到书中种种细节都是相对立而写的,脂评反而认为这回两个人和解,使两个人合二为一了,简直是南辕北辙。

脂评中还提到【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1]”(第四十二回总批)。】,黛玉逝后宝钗的文字,因为后面原书的缺失,也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想来也不过些兔死狐悲之语。

单就他提到的这两章,确实一点看不出钗黛合一之意。

为了解释这个钗黛合一,我还看到有人说林黛玉是取了作者出世的一面,薛宝钗取了作者入世的一面,且不论真伪,就果如此,跟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又有什么关系?

脂评的确有我们没有优势,就是评者应该是看过全本的,所以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可以提示缺失的内容,但是毕竟也是一个读者角度的解读,有他个人的主观看法,或者是作者熟悉的人,也不必把它当作百分之一百正确,我看倪匡评金庸的书有时候也马马虎虎。

解释不通也要强行解释,牵强附会,就大可不必了。在我看来解读作品,还是作品本身最重要。

在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的立场是相互对立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缘注定是不能共存的,作者也是一直对比着来写她们,如果说她们同处于一个婚姻悲剧里,就算合一的话,那千红同窟,万艳同杯,岂不所有人都是一个人了。

接着解读判词吧,前面说到林黛玉带玉而来,这也是之所以癞头和尚送薛宝钗金锁的原因,否则薛宝钗拿什么抗衡。

癞头和尚对别人都是要渡化的,对比黛玉会发现态度截然不同:

【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为什么对薛宝钗却是推波助澜的?这也说明薛宝钗孽鬼之首,是来造劫的不可渡之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判词的整张图画: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是不是和另一支曲子终身误一一对应。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用带子挂在双木上的玉,空对着下面的雪;

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玉不是一直挂在林身上吗。

而木为什么枯,下面埋着金钗,金克木,又是雪,她能不枯死吗?所以这也说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立关系。

再来说说这句金钗雪里埋。

当然首先是谐音,雪宝钗,谐音薛宝钗。

词曲中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这个山中高士肯定就是薛宝钗了,山中高士就是隐士,隐士就是隐而不仕之士。

这里曹雪芹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为什么呢?因为隐士分两种,一种是真隐士,一种是叫允隐,就是以隐士为名,沽名钓誉,以达到求仕的捷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就是讽刺这些假隐士的。

隐士自古有之,最受宠最得意的是在唐宋两朝,因为唐宋的皇帝特别尊崇隐士,所以唐朝还兴起了一阵走终南捷径之风,比科举升的还快。

所以有些隐士,不过是把隐士当做求取功名的捷径而已。

就像薛宝钗,当她戴着金锁走进荣国府时,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嫁给贾宝玉了,【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都不过是为了想当宝二奶奶而已,其实既不愚也不拙,更不会安分随时。

汉代淮南小山的名篇《楚辞·招隐士》,

把隐士居住的地方描写的十分恐怖荒凉,巧的是开篇就是桂树丛生,枝条纠结在一起,芳草萋萋,怪石林立,还有虎豹争斗,最后讲: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感觉这招隐士像招魂。

曹雪芹讽她是允隐,假隐士,和做菊花诗时名落孙山相呼应,还是很明显的。

我说几句闲话,并不是说,就要说薛宝钗不好,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共情薛宝钗,就包括现实中的婚姻也是,又有多少人能不考虑其他,只论心呢。

所以说林妹妹是属于仙界的,看文学作品毕竟不同于现实,总有人还是希望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