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妃是影射康熙
《红楼梦》书里,前文的事往往埋伏在后文,现在再回过头看冯紫英所说那件大大紧要的事,应该就是要去见北静王,汇报有没有邀请到宝玉。
薛蟠被薛宝钗和薛姨妈怀疑,说是他把宝玉跟蒋玉菡的事情说了出去,薛蟠说:
【那一回为他不好,姨爹打了他两下子,过后老太太不知怎么知道了,说是珍大哥哥治的,好好的叫了去,骂了一顿。今儿索性拉上我了!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
这里薛蟠说的珍大哥就是贾珍,这里因为什么事,宝玉不好,贾母就把贾珍好好的叫了去,骂了一顿,作者没有说。
这事却落在了后文。宝玉挨打这事发生在端午节后五月份,到了这年除夕的时候,贾珍在家打理年货,有人来回:
【“北府水王爷送了字联、荷包来了。”
贾珍听说,忙命贾蓉出去款待,“只说我不在家。”
贾蓉去了,这里贾珍撵走贾芹,看着领完东西,回房与尤氏吃毕晚饭,一宿无话。】
这里北府水王就是北静王,因为他名字叫水溶。
贾珍这时已经分配完东西,本来没事了,北静王派人来送东西,贾珍却推说自己不在家,让贾蓉接待。
要知道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可是赏脸越礼参加了,很给贾珍面子,贾珍对北静王也十分殷勤。
【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
作者用了“急命”和“连忙迎来”,来描写贾珍对北静王的殷勤态度。
然后到了这年除夕,贾珍对北静王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因为什么?这事就落在半年前薛蟠这句话上,这次北静王坑宝玉,把薛蟠也坑了,让人都怀疑是薛蟠泄密。作者通篇没废话,薛蟠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那次也一样,是北静王因为宝玉把贾珍给坑了。
贾珍不仅有钱有势,而且有手段,王熙凤都不是他的对手。在贾莲偷娶尤二姐时,王熙凤本来略施小计,想让贾琏把尤二姐退给张华,被贾珍找人轻易就摆平了,让王熙凤反将刀靶付与外人,悔之不迭,因此才派兴儿去杀人灭口。
所以贾珍被北静王坑了,心里很不爽,才开始有意敷衍疏远北静王。
然后北静王给贾珍的年礼是荷包。黛玉送给宝玉的就是荷包,因为误会宝玉给了人,还把那个荷包给剪了。
这就是作者留下的线索:怕没人注意扇坠儿,用坠儿被撵的事呼应。再由薛蟠提出贾珍被骂的事,在后面用贾珍不接待北静王的事,提醒是因为北静王,再用荷包提示黛玉。
北静王给秦可卿送葬时,书里说他现今年未弱冠,即不到二十岁,当时宝玉十岁,所以北静王比宝玉大七八十来岁,不超过十岁,黛玉比宝玉小一岁,所以北静王比黛玉也是大十岁往里。
到第五十八回的时候,书中写一位老太妃薨了,就是去世了。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所以贾府后来也把芳官等戏子都解散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位老太妃的丧制也太高了。的确没错,按礼制太妃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礼制。
清朝太后的丧制:“内外各官二十七日除服,百日不作乐不嫁娶,至于军民百姓,则仅仅是“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
皇后去世,级别比太后更低一等:“内外官员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皆百日剃发。军民素服,七日不作乐不嫁娶”。
太后、皇后尚且如此,更何况只是一位太妃。
那么书中所说的丧制应该是谁的呢?是康熙。
按清朝礼制,只有皇帝驾崩时,国丧才有规定:“在京所有人员需着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百日内不许嫁娶。”
书中又说,这位太妃薨了以后,【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
这项法令是谁发出的呢?是雍正,雍正二年,雍正在料理完康熙的丧事后曾亲发上谕禁官员蓄养优伶,一时间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
这是雍正为了康熙丧事的推恩令。
所以不存在袭人将来嫁蒋玉菡入贱籍的事,因为雍正一继承皇位就废除了贱籍制度。这位老太妃影射的就是康熙帝。
因为作者不可能照搬写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里发生的事情,所以他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只是在行文间影射了一些历史事件。
对于曹家来说,康熙的死对他家影响很大,因为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得天花时,也是在孙氏的悉心照顾下才得以死里逃生,所以康熙跟孙氏感情特殊。
他和曹寅是一块长大的法小,比跟韦小宝那种都亲,所以他对曹家特别眷顾。
康熙下江南时,就如同红楼梦中说的江南的甄家一样,曹家当年接驾四次,也因为接驾,花钱如流水,亏空严重,当然也替康熙办了不少事,这个以后说曹家和冒家关系时再讲。曹寅因此被参奏了好多次,都被康熙压下来了。
等到雍正继承皇位,曹家就没有这么好命了,靠山不在了,雍正六年就被抄家了。
所以小说里,贾府从这位老太妃一薨,就开始出现了败像,抄捡大观园就是败家前兆,紧接着甄家就被抄家了。江南甄家就是影射的曹家,贾府是曹家之影,写了一部分冒家的事。
所以说,吴伟业和冒辟疆怎么可能是作者,他俩比康熙还走的早,怎么可能预知后事。
老太妃薨了以后,贾母等人每日都到朝中祭拜,祭拜回来,就赁了一个家庙歇息,跟北静王住在一起。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
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
这里提到的太妃少妃,显然是北静王府的王妃,这个太妃是北静王的母亲,少妃,就是北静王的王妃。可见此时北静王已经娶亲了。
待到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时,也提到了北静王妃前来贺寿。八旬之庆,是七十大寿的意思。
【乃贾母八旬之庆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俱是按品大妆迎接。】
南安王府还是太妃,秦可卿葬礼时南安郡王之孙也来参加了葬礼,但是他已经不袭王爵了,因为前文提过,四王中,唯有北静王的子孙还袭王爵。不知道为什么南安郡王的王妃和儿子儿媳没有出现,因此探春嫁的不可能是南安郡王。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所以我觉得黛玉不可能嫁给北静王,她不会去做侧妃的,北静王不能得到黛玉怀恨在心,可能黛玉最后远嫁,他也功不可没。
北静王想得到黛玉,大约也是从宝玉而起,书中在手中把玩过那块通灵宝玉的人,一个是宝钗,一个就是北静王,都是觊觎帝王之棋的人。
北静王:【因问:“衔的那宝贝在哪里?”
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
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
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
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
宝钗:【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再看黛玉,袭人主动要拿给黛玉看,黛玉忙制止: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
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听得说,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来的,上头有现成的穿眼。等我拿来你看便知。”
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大家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
还记得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第一出戏就是《一捧雪》,说的就是莫怀古因家传宝贝玉杯遭致权臣迫害的故事。
所以这个《一捧雪》的暗喻应该就落到了北静王这里。北静王因为觊觎通灵宝玉,最终导致宝玉遭难,所以黛玉有绿珠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