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神雕的真实结局

神雕的真实结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金庸是一位对国学颇有研究的文学大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学艺术讲究留白。

《神雕侠侣》连载于1959-1961年,金庸在1959年,开始写《神雕侠侣》的同时写了《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的结局写道: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对于这种留白的写法,金庸在后记中说:

“《雪山飞狐》的结束是一个悬疑,没有肯定的结局。到底胡斐这一刀劈下去呢还是不劈,让读者自行构想。

这部小说于一九五九年发表,十多年来,曾有好几位朋友和许多不相识的读者希望我写个肯定的结尾。

仔细想过之后,觉得还是保留原状的好,让读者们多一些想像的余地。有余不尽和适当的含蓄,也是一种趣味。

在我自己心中,曾想过七八种不同的结局,有时想想各种不同结局,那也是一项享受。胡斐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种抉择,而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个性,凭着各人对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择。”

《神雕侠侣》的结尾其实也是一种开放性结局,因为结尾写到杨过携小龙女下山时说: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也就是说,他跟小龙女走了,并不是就打算从此不出来了,将来还有他日杯酒言欢再重聚的打算。

所以结尾引用的诗词是:【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也就是说人生聚散无常,书写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是故事还远未结束,到此时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书中每个人的最终命运依然是未知数。

《神雕侠侣》于1961年结束连载,同年作者连载还未结束,已经开始写《倚天屠龙记》了。

从《神雕侠侣》最后一章,金庸写尹克西和潇湘子偷了九阳真经,与苍猿一起离去,说明在《神雕侠侣》结束时,金庸已经构思好了《倚天屠龙记》的故事框架。

事实上,这两本书和《射雕英雄传》一起,被称为射雕三部曲,《神雕侠侣》主要人物的最终结局,埋伏在《倚天屠龙记》的故事里。

当然金庸并没有全部主要人物都直接交代,那样就无趣的很,而是把人物结局分三种写法,一是明写,二是暗写,三是留白,让读者去猜谜。

倚天开篇,金庸就引用了一首丘处机写的《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并虚构说这首词中所颂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当年丘处机一见小龙女,为小龙女所写。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倚天屠龙记》的主角并非小龙女,开篇忽然来一首赞美小龙女的诗词,大家不觉得有点奇怪吗?若只为了赞美小龙女绝色脱俗,引用在《神雕侠侣》中岂非更合适?

其实开篇忽然来这一首梨花词的原因,并非只为赞美小龙女美貌,除此毫无意义。之所以引用这首词,便是在开篇就交代了小龙女最终的结局。

大家都知道梨花的“梨”字,与“离”字谐音,所以自古常以梨花喻别离。而且这首词第一句,说的“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是祭祀亡人的季节。这便是金庸开篇引用这首词的原因。

他还在原词中的“玉树琼葩堆雪”中的“葩”字,改为“苞”字,葩为花,而苞是花苞,指未开的花骨朵。为什么要改这个字呢?难道小龙女的美当不起盛开的梨花,只能像花骨朵?而且这本就是梨花词,而非梨苞词。显然作者意不在此,那金庸特意修改这一字的原因何在呢?

其实也和小龙女的结局有关,意思就是设谜说她,并未开花结果就已经“瑶台归去”,以“苞”字喻夭亡,所以小龙女未开花,自然更无法结果,说明她并未留下后人。

这首词的最后一段【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更是直接交代了小龙女的经历,如梨花一样,下土难分别,在人世间掉入污淖,被甄志丙所玷污。结局便是此时已经【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归天了。

《倚天屠龙记》开篇的梨花词是出外寻找杨过的郭襄吟诵的,吟诵完这首词,

【过了良久,她又低声吟: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首词为元好问所作的《摸鱼儿·雁丘词》,词前的序言写道: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这首词写的是一双大雁,一只死了,另外一只落了单。而郭襄本来就是单身,所以作者此处让她吟诵这首词,并非在指她,而是同样在暗喻小龙女死了,只剩下杨过一人,只影向谁去?

所以倚天屠龙记开篇,郭襄吟诵的这两首词便是在交代杨龙的结局。此时小龙女瑶台归去了,剩下杨过是只影向谁去了。

紧接着,郭襄径直去古墓找寻杨过,杨龙二人果然并不在古墓里,而是出来两个丫鬟,说杨过夫妇外出未归。

其实小龙女之死,在《神雕侠侣》中,就已经埋伏下了暗线。当时杨过跳下悬崖,与小龙女重逢,曾问小龙女:

【杨过道:“那时你中了冰魄银针剧毒侵入经脉世上无药可治,却如何在这谷底居然好了?】

小龙女回答:

【小龙女道:“我在此处住了数日后,毒性发作,全身火烧,头痛欲裂,当真支持不住,想起在古墓中洞房花烛之夕,你教我坐在寒玉床上逆运经脉,虽然不能驱毒,却可稍减烦恶苦楚。这里潭底结着万年玄冰,亦有透骨之寒,于是我潜回冰窖,在那边耽了一会,竟然颇有效验。】

她首先说在冰窖类似古墓寒玉床的功效,但是寒玉床并不能驱毒,否则当初小龙女回古墓疗伤就行了,不用跳崖了。所以小龙女在冰窖只能稍减烦恶苦楚。

另外她又说:

【我服食蜂蜜,再加上潭中的白鱼,觉得痛楚稍减,想不到这玉蜂蜂蜜混以寒潭白鱼,正是驱毒的良剂,如是长期服食,体内毒发的次数也渐渐加长。

初时每日发作一两次,到后来数日一次,进而数月一发,最近五六年来居然一次也没再发,想是已经好了。”】

蜂蜜加银鱼也只是驱毒的良剂,并非专门针对小龙女中毒的仙丹神药,显然小龙女长期服食,再加上冰窖和修炼十二少功夫,暂时压制住的毒性,只是近几年没再发作,【想是已经好了】而已。

其实武侠本来有些玄幻的成分,以金庸的想象力完全可以编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让小龙女的毒解了,但是他没有,他只是让小龙女和杨过十六年后重逢了,却没有说小龙女毒解了。

另外在书的最后一章,金庸还埋下伏笔:

【小龙女在暮霜苍茫中瞧得清楚,但见郭襄长长的睫毛下泪光莹然,心想:“她神情有异,不知怀着甚么心事。我和过儿总得设法帮她办到,好教她欢喜。”】

但是后来郭襄终其一生,也未找到杨过小龙女,小龙女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因为她在和杨过重逢没过久,就因为离开寒潭银鱼,并且经历大悲大喜,旧毒复发死了。

所以神雕侠侣结尾才写:【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重逢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在一起了。

这一次杨过却没有与她同死,因为他已经为小龙女苦守十六年,并跳崖,还了她的恩情,并且信守了对郭襄的金针承诺,不再寻死,这里也是金庸的一处伏笔,意思就是杨过不会再去为小龙女殉情:

【杨过叹了一口长气,一个人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经过一转,不论死志如何坚决,万万不会再度求死。】

那么他只影向谁去了呢?就在郭襄离开襄阳去寻找杨过时,按照金庸的伏笔,襄阳城也发生了巨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