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苏明兰将最后一口米糕吃完后见包子店铺老板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以为自己吃米糕的馋样让她看笑话了,眨了下大眼睛,大大方方地赞道:“大姐家的米糕好吃!”
李春花觉得自己的心被女孩无意识抛过来的小眼神给震了一下。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灵气逼人?
看着蒸笼里已经卖光的米糕,又得眼前美人儿的夸赞,李春花心情美美的,不自觉地搭讪:“多谢妹子捧场,妹子看着面生,不常来趁圩吧。”
原主一天天地被叶小红拘在家里干活,再加上趁圩要花钱,叶小红哪会让她常来,一年能来一次就不错了。
“的确是不常来。”苏明兰吃饱了正想找个人打探下铺租,摊位租金的情况,见这包子铺的老板自来熟,就笑眯眯地问:“大姐,你这铺子生意不错,铺租很贵吧?”
“我这铺子不大,但管理人员说是商用的,就贵点,6毛钱一个月。怎么,妹子也想开个铺子做生意?”平时打听铺租的人很少,李春花不禁好奇了起来。
早些年有人私底下做些小买卖不小心被发现了,就一律被按‘投机倒把’罪抓起来。
当时相关部门为了起到警醒作用,每每抓到这类人就将人五花大绑捆着游街,导致现在很多人听到做生意都还心有余悸,虽听说政策放开了,但也不敢贸然行动,生怕一个政策反复又被按‘投机倒把’罪抓走了。
她也是因为有亲戚是干部,一再跟她肯定政策不会反复后,她才敢从摆摊改为租铺子。
苏明兰听了租金的金额,摸了摸口袋那还不足一块的散钱,除了租金,开店还需要其它开支,钱不太够。
“店铺后面还有住人的地方吗?”苏明兰以后肯定是不会跟苏二贵他们在一起的,得找个地方搬出了。
要是开了个店铺,店铺能住人,搬出来住就顺理成章了。
“我这店铺能!后面还带有一个天井、厨房和两个房子,方便捣鼓吃食。”
“这镇上的店铺大多都是以前留下来的,什么格局都有,有些店铺只有一个店面,有些店铺不仅有主的还会配有一个大院子,租金也大不一样。”
“现在这些店铺都归政府管,店铺开起来之前要到政府那里办手续,妹子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那两个政府人员问问。”能问得这么详细的肯定也是有心租铺子了,很可惜这铺子的前期都是她家男人捣鼓的,具体什么手续的她还真的不清楚。
李春花有些遗憾地指着往这边走来的工商人员,让苏明兰去找她们。
“好的,谢谢大姐。”苏明兰见李春花不用自己问就噼里啪啦地说了起来,应该将她知道的都说出来了,其它她还是问工作人员比较全面。
苏明兰沿着李春花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两个工作人员,连忙谢了人,向他们走去。
“同志,你们好!我想了解下现在镇上老百姓开店面的相关政策。”
赵金花和宋小梅一听苏明兰想自己做生意,不禁眼前一亮,可看了她的衣着后心里又暗暗地泄了气。
看她这身破败的衣服就不像能付得起铺租的人。
但脸蛋美得让人赏心悦目。
难得有人主动来了解个体经济,还是一个容貌出众的美人儿来了解个体经济,赵金花和宋小梅都热络地拉着苏明兰,不但对其提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解答,甚至还宣传起新的市场经济政策起来。
苏明兰看年代文看多了,年代文你吃公家饭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鼻孔朝天,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她没想到这里的公职人员竟这么没架子,不仅答疑得详尽,政策介绍得也通俗明了了,就很有眼色地夸了一句:“你们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赵金花和宋小梅听了心里受用的同时,对望了一眼,都讪讪的。
这并不能怪她们。
皆因现在镇上的老百姓压根儿就没有来问这方面的事情。
政府早些年对老百姓做买卖的政策收得有多紧,现在他们的宣传和鼓励市场经济的工作就有多艰难。
捣鼓买卖。
开店做生意。
任何商业沾边的工作。
在百姓心目中都属于‘投机倒把’,沾点儿边都有可能被抓紧局子,被游街,最后被关进劳改农场中去。
这一两年,上头让她们这些基层的去群众中宣传新的经济政策,很多群众压根儿就没把他们的话听进去,还有人将他们的话当笑话听,鲜少人敢踏出一步。
当然这两年的宣传工作也收到了一些成效,就是将圩日经济又重新发展起来了,但这也颇费了一些周折。
一开始他们工商市场的人到村里宣传圩日,鼓励动员村民将家里的盈余的物品拿出去售卖。
村民都狐疑的看着他们,怀疑他们太闲了,骗人去捣鼓买卖,他们好抓人去游街,显得她们也做了工作。
这种状况直到镇里领导出去学习,借鉴了外头先进的做法后才好起来。
圩日那天,市场部人员在主街上画好摊位,并搬来桌子椅子在那坐着,有需要卖东西的百姓去他们那拿个盖有镇政府大章的说明条,说明条的大体意思就是说圩日的老百姓的买卖行为不会被纳入到投机倒把行为,并象征性地收一分钱摊位费。
刚开始,也没人!
后来是一些党员干部的家属带起了头到圩市买卖东西,老百姓见这些人没有是受到任何的处罚,才慢慢地有人尝试。
参加过圩市的人毫发无损地回到村里,次数多了,村民才慢慢活泛了起来,来镇上的趁圩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才有这圩日半天的繁荣。
圩日经济是有起色了,临街的店铺并没有全部租出去,更不要说卖出去了。
如今好不容易逮了一个乐意听她们说话的妹子,难免就多说了几句。
这件事也能作为素材写进月度工作总结里,说不定能得上级的一两句夸奖呢。
“谢谢妹子夸奖,你要是想买铺子、租铺子,或者租个日摊子都可以随时来找我们。”见苏明兰顺口说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赵金华肉眼可见地更热情了。
这么高大上的口号,现镇里普通老板姓没个人能说得出来。
且现街上那些店铺,很多都是干部家属,亲戚,都是在那些干部一再保证不会再按投机倒把抓起来才敢开的。
这妹子估计是被家里的当干部的亲戚劝来打听,不管她那个干部亲戚是哪个层级的干部,这妹子都是不能得罪的。
“好的,谢谢两位同志,再见!”苏明兰打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告别。
“再见,妹子记得来找我们。”赵金花和宋小梅都说得意犹未尽,分别时还叮嘱她一定要去找她们。
苏明兰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情况如她先前预想的那样,无论租或买店面,都需要户口资料和村委大队证明。
这是目前苏明兰没有的身份资料,这些对于原主来说更是陌生的,因为这些资料她还没有机会接触过。
至于我国的身份证,现在大城市已经慢慢开始实行了,而像西槟镇这种偏僻小镇,估计得再等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她得找机会试探下苏二贵夫妇,看他们愿不愿意给给她这些资料或者协助她办理这些资料。
一分钱一日的摊位对于她目前的情况来说倒是很适合,不需要证明,只需要交一分钱就行了。
圩日捣鼓买卖的话,苏明兰打算卖卤菜和竹篮子。
熟食卤菜的话,由于现在这个年代包装材料有限,有汁水的肯定不行,得弄一些干的,比如花生、黄豆等豆类,能用纸袋子兜着住。
竹篮子,未穿书之前她奶奶就会很多样式,她从小就跟在身边学了不少,比现在西槟镇圩市的好看多了。
况且编织竹篮子她师出有名。
原主跟肖北安两人订婚后,肖北安家里就有只剩下他奶奶一个人在家,由于他奶奶年纪大了,她是时常到他家帮她做干点力气活。
肖北安奶奶就会编织篮子,闲暇之余经常帮村里人编各种篮子。
要是有人拿她编织竹篮子来说事,她就说跟肖北安奶奶学的,这样别人也不会怀疑点什么。
苏明兰心里有了打算后,来到了荷香饭店,
刚才她经过的时候,就留意到这家镇上的饭店贴着‘收购菜谱,价格5元到十二元不等。’的告示。
菜谱就是做菜法子,80年代什么各大菜系的菜谱书籍几乎没有,这时在这个小镇捣鼓出一个川菜或湘菜估计也能赚点小钱。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手上有足够的钱后,证件一到手就能将小店开起来。
苏明兰的脚踏进“荷香”饭店,里面的女服务员张小芳立马就迎了上来:“妹子,要吃什么……”
待看清苏明兰身上的衣服后,张小芳招待客人的声音戛然而止。
这妹子身上的衣服看起来不太像是来店里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