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边情紧急
而天皇自认将没几年活头儿,哪管死后洪水滔天,决定把烂摊子留给儿子,自己则开启享乐模式,继续大兴土木。
遂于朝堂之上,不顾东北战局,对司农少卿韦弘机说:“洛阳、长安两京,是朕的东西两宅。现在的宫馆,都是隋代所造,年代已久,已然颓顿破旧。朕想要兴建新的楼台,可是国库空虚,银钱不足。该如何是好呢?”
韦弘机奏称:“微臣任司农卿十年,任上曾差遣壮丁采办大批木材。如今户奴所砍伐的木材,足够使用十年之久。而朝廷征收的租庸调赋,库存还有四十万贯。两者相加足以营建新宫馆,三年必定能建成。”[1]
天皇大悦。任命韦弘机为东都将作大匠兼任少府卿,使其营造宫殿。
少府卿掌邦国财赋,油水丰富。韦弘机自是欣然领命,在洛阳西苑监督营造宿羽、高山等宫。
可惜周边民族不会惯着他。祸不单行,这头儿刚丢掉高丽、百济。不久,那边吐蕃便粉墨登场,连寇鄯州、廓州、河州、芳州等州。杀略士兵吏及牛马数以万计。[2]
军报一封封发过来。
天皇即命令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率兵抵御。士兵从兴州、凤州等地征发。
而自从李贤独自前往长安监国,天后的废太子计划便被迫终止。此次事件中,她好不容易再发现机遇。既然引诱太子忤逆不成,那么可以抬其他皇子获得军权去对抗他呀。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兄弟三个斗起来,自己就可以借刀杀人,成为最大的赢家了。
再者说,西域局势本就是大事,对本朝经济影响很大,根本不能这样敷衍了事。让皇子亲征,还可以提高胜率。一举两得。
于是她果断给英王、相王制造机会,上谏道:“陛下,单使令狐将军一人领导大战,力量显然不足。臣妾看不如让显儿、旦儿两皇子亲征,好鼓舞士气,改变西域不利局势。”
“也好。”天皇闻言点点头,就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确实不大行,只是如今国库钱财要花在营建宫馆上。大将需要的钱多,拿不出来。小将事少,才选择此人的。不过依天后之见行事的话,就没问题了。出动皇子,方便征收军费,毕竟不听话的能直接传到自己耳朵里,庶民不敢不交。
于是他任命三皇子、洛州牧、英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四皇子、并州大都督、相王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大将军契何力等人,讨伐吐蕃。[2]
两皇子面面相觑,他们当然喜欢手握兵权,可这是打吐蕃诶,风险未免太大。他俩只喜欢在两京掌握兵权,根本不想去边关。但是父皇母后都同意的事情,他们不敢反驳,只能不情愿地先接下任务。
这日下朝后,天后没有让婉儿去读书,而是将人带到自己的沙盘室中,一起分析局势。自己未来的宰相,领土知识不可或缺。
婉儿大开眼界,竟然会有这么直观的地理模型。唐及周边国家的山河道路、城池势力一目了然。而且这间偏殿中不仅有这个,还有幅巨大的地图屏风竖立。两相对照,了解疆域变得极其容易。从前看书时,一直想象不出庞大复杂的地域关系,这样一看直接就明白了。
天后将鄯、廓、河、芳四州的黄色小旗拔下,重新插上青色的小旗,代表那些地方已经变成吐蕃的领土。随后问婉儿:“看出什么了吗?”
婉儿点点头,有了沙盘辅助,吐蕃的意图就太清晰了。它如今的地盘就像一个胖胖的“<”,再补上一个小缺口,便将成为一个大三角。
她遂指着缺口答道:“吐蕃此次入侵的四个州,都在其最北边与最南端的连线上。它是想将这一块全部收入囊中。下一步不出意外的话,就是进寇松州、茂州了。到时候,陇右、剑南这部分区域,就成他们的了。”
天后很满意,给自家两位内宰相补充知识道:“没错。先攻吐谷浑、再攻松州这个路线,松赞干布时期就实行过。只是那时他们实力不足,没能拿下,便转而要求和亲。看来这些年,他们的思路一直没变。”[3]
裴禹闻言感慨:“换了赞普之后,战略思想还能这么统一,怪不得吐蕃越来越强大了呢。”
她和婉儿在这方面有共同点,都对古代史很了解,对当代史反倒概念模糊。当代史实民间不许著书议论,朝臣总结的版本又是机密,二人看不到。跟了天后之后,方才越来越明晰。
天后继续分析:“如今吐谷浑旧部,吐蕃已经消化完毕。老登不死,松州也马上要成为人家的了。”
婉儿回道:“所以应该建议天皇加强两地守卫。”
“建议没办法提,老登不会听的。咱们只能自己心里有个数。”
婉儿皱眉道:“好可惜啊。那么一大片地,估计很快也要没了。”
然而她们的担忧无济于事。
天皇继续玩乐。韦弘机的宫馆营建有了些进展,已经废利涉桥,移洛中桥至长夏门。天皇于是游洛水之北,登高临下,感叹此间景致秀丽,宛若天宫,随后令韦弘机再在此地列岸修廊、造一高馆,名曰“上阳宫”。[1]
本来营造宿羽、高山等宫,国库银钱便消耗甚大。如此一来,国库枯竭,军费更是捉襟见肘。
两位皇子也终究是不敢前往。唐对吐蕃败率那么高,死在那边怎么办。此番终于找到借口,纷纷派府官上疏,进言亲王所到之处花销较大,唯恐百姓承担不起,不如二人遥领,不到前线。只派将军们出发。
天皇无所谓,反正最终后果是太子承担,自己只需保证生前不被打到长安就好。便同意了奏疏所言。
天后很无语,那两个扶不上墙的废柴儿子,给机会都把握不住。
但是即便如此,军费依然不足。将被派遣出去的将军们提出问题,岂料天皇直接让去抢一点。
婉儿大为震惊,下朝后问天后:“陛下,天皇这人也太没下限了,竟然明目张胆让去抢哎。天呐!可是就算是这样,他都打不赢要怎么抢呢?”
天后解读道:“这就不明白了吧。你还是把他的下限想得太高了。他的意思显然是,打赢就抢吐蕃的,打输就抢同胞的。”
婉儿惊讶道:“这也太过分了吧!人怎么可以做成这样呢?”
天后回道:“他就是这样的,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的利益牺牲。不只是他,还有不少皇帝是这种想法。雄性掌权就是这样恶劣。”
“为什么这世界不由好人掌权呢?这太不合理了。”
天后满意地微微一笑附和:“对啊,朕也是这么想的。”
“那我们能不能争取一下呢?”
“你想抢皇位啊,那要废掉太子哦。”
婉儿闻言愣了一下,不再言语。太子不算坏,大概率不是个昏君。抢他的皇位,庶民生活可能没什么不同。还坑了恩人一把,不太好。
天后见状也不再说话,看来还是不能将自己计划告诉婉儿。他俩果然还是有所发展的,等回到长安之后,还可以继续施行引诱计划。
不料这回她想曹操,曹操便到。由于修建宫殿噪音较大,天皇决定率领官吏返回西京长安。三人自然也跟随返回。
婉儿到长安后,跟随公主换了读书的地方。因为长安的东宫不在大明宫内,离公主的住处远。她们从东宫崇文馆转至大明宫弘文馆读书。这样一来,除了请安、朝会时偶尔能见一眼太子,平时再没见过。不过她无所谓。
但李贤对婉儿的印象却更加深刻了。经过一年的恢复,她如今圆润了几圈,肤色变白许多,人也长高不少,气色大好。外形简直要变成他的理想型了。但是人家不愿意跟自己,他只能专注事业。
很快,他为做的注释编写完成,向父皇献上《后汉书注》,请其过目。天皇非常满意。在朝堂上赞美太子,宣读手敕:
『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风,既尽於哀矜,刑网所施,务存於审察。加以听览馀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国家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
注解原件也被收录至秘书省。
朝中大臣认为天皇时日无多,早想投靠太子。此次回长安,见太子所修之书被褒奖,一时间争相传阅。此书乃适合成年人所看之书,大臣对其颇多称赞。太子名声更盛,依附者越来越多。
范晔这版《后汉书》原书对东汉时期出现的大量太后临朝现象持反对态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
恨比爱更能让人团结,反武派也随之向太子集结。
天后自然也在看这本书,且尤其关注
太子对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干政部分进行的注释。这部分必然会引发士人针对她,反对自己摄政,大触她的忌讳。
她大为不悦,对裴禹说:“瞧瞧,贤儿已经开始反对朕了。就知道他最麻烦。老登也是,奖励这种东西,他是真的很讨厌朕。”
随后吩咐:“去通知北门学士,让他们搜集孝子事迹编写一本《孝子传》,再搜集孝顺太子事迹编写一本《少阳政范》。编好之后,我们修改一版送给他。教教他怎样做儿子,怎样做太子。”
不过李贤本人其实没那个意思。选择这一版,是因为其它的汉书都被注释过了,且有比较权威的注解版本。这一版还没有,他才选定它的。
朝廷内部小小动荡,外部却也依旧不太平。皇子没到任,边防士兵条件艰苦,军饷不足,士气依然低迷。吐蕃军队势如破竹,又进寇叠州,[2]攻下密恭县、丹岭县二县。随后又攻击扶州,打败扶州守将。[4]
天皇收到一封又一封急报,不能再坐视不理。调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率军反击。刘仁轨被他坑了一次,不愿再卖命。保护自己要紧。是以他的反击也没有成效。[4]
天皇只得遣使求和。
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接待使臣,听取了唐天皇的意愿。安排使臣暂住时日。且当日便召集宰相商议此事。
可惜吐蕃地处高原。常年高寒、缺氧、高强度光照、气候变化剧烈、食物种类稀少。自然环境的恶劣,给族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他的身体同样也有着严重损伤,当晚一命呜呼。
他的长子赤都松赞年仅六岁。
吐蕃正在开疆拓土的关键时刻,重臣皆统兵在外,朝中权力真空。此等大事,当然不宜让大唐使者知晓。否则吐蕃难保统一,将面临巨大危难。
宰相论钦陵当机立断,决定向唐使提出和亲要求,掩盖赞普去世的事实。
他知道唐王朝只有一个公主。大概率不会同意。他们只要坚决要那位公主,而大唐不给,他们就占理,战略可以随意定制,要继续打还是停战都站在舆论高地。赞普去世的事也不会被发现。借由此事拖延,可以正大光明的休战,不会被发现空虚。等吐蕃政局稳住,再谈其它。
于是他按照计划行事,派遣自家使臣外出提亲,跟随唐使共同前往长安。
吐蕃内部,则安排年幼的赤都松赞继位做赞普。
吐蕃使臣来到长安,提出强烈要求:“尊敬的大唐天皇陛下,我王命微臣向您问好,并向您转述他的提亲请求。”
“王听闻陛下爱女太平公主,热情奔放、秀外慧中、贤良淑德。热切希望能纳太平公主为妃。昔日大唐文成公主与我吐蕃先王松赞干布已经成就一段佳话。我王愿与太平公主成就另一段佳话。只要将唯一的亲生公主嫁于赞普,赞普便同意和解,否则一切免谈。”
天后闻言极其不满,委婉拒绝:“尊敬的论塞调傍大使,您初来乍到,该先好好休息一番才是,体验体验大唐的风土人情。哪能一来就谈论政事呢。未免太过严肃了。此事再议吧。”说罢当即命人请使臣去休息。
然而使者为了掩盖赞普去世的事实,继续强烈请求:“我们吐蕃族寿命较短,我王等不起太久,请陛下尽快答复。我王想尽早完婚。若是有意拖延,我们就权当陛下是拒绝了。微臣只能回去复命。”
天皇心烦意乱。他是想同意的。毕竟自己很怕吐蕃,把女儿交出去,换几年和平,然后自己安稳离世,后面的纷乱便再也与他无关。
但天后反对,他自己就不好意思说了。只好让臣子说,然后装作不情愿的接受。于是开口问:“诸公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