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恭请太子登基继位
这段时间,边关文书如雪片般飞到紫禁城。
爱新觉罗满洲国正在兴起,日益壮大,窥视着关内的万里河山;东瀛日本也在兴起,侵略的野心膨胀,对大明属国朝鲜垂涎已久,跃跃欲试;大明国内财政危机,国库空虚,无力支付边境军队的开支;云南地震,黄河决堤,荷兰海盗入侵台湾,种种噩耗,不断传来。
太子尚小,无力理政,大明帝国必须尽快确定得力的首辅,力挽狂澜,应付现在的局面。
高拱显然不能重用,迟早是一个心腹大患,如不及早除掉会对儿子的政权形成大害。张居正虽是一个可用之材,但不愿卷入官宦争斗,冠冕堂皇的躲起来,如果不除掉高拱,他是不会出来的。皇后身边就冯保一人能用,可惜是个太监不能承担大任,还要应对高拱的进攻。
陈皇后极为不解,高拱已位极人臣享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为什么还要犯上作乱?即是别人当政,能允许他专权吗?他能做皇帝吗?真是利令智昏!还是让这一切快点结束吧!等太子登基后就罢掉他,让张居正出任首辅顾命大臣,我去享享清福,颐养天年。我又不做什么女皇,也不做什么武则天!当女皇又有什么好下场?!
张巨正确实是个很好的首辅人选,他不像高拱那样专横霸道,独断专行,脾气温良,性格敦厚,文质彬彬。用他辅佐太子,皇家放心,太子的皇权也有保障,一定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
太子朱翎均,年仅十岁,还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并不愿意做这个皇帝,认为这是个苦差事,但不做又不行,父亲传下的江山只能由他来坐,别人来坐,他就会掉脑袋。母后和大伴都骗他,等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再登基,他信以为真,固执的坚持着。现在他明白了,这是高拱不想让他当皇帝,是想要他的脑袋。被罚的这个官员才是忠于自己的,登基后一定要重重奖赏他。他一想起即将做皇帝,很兴奋,大伴给他说了做皇帝的诸多好处,做了皇帝就没人管了,拥有无限的权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奖谁就奖,想罚谁就罚谁,他的心情又变得欢快起来。
冯保此时最得意,他对手即将垮台,最愤恨的人即将被罢官。他得意地想:这可不愿我啊,是你高拱自找的!
她们进入大殿,在大臣们一阵山呼之后,朝会进入正题。
冯保高声说:
“太子有喻,各位大臣由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高拱站出来说:
“微臣有事启奏。”
太子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情,还是端着样子说:
“有话讲吧!”
高拱这几天的心情也极为不好。专权夺位的处处受挫,阻力重重,梦想难以实现。各项安排进展都很不顺利,屡屡失败,觉得很窝囊又无可奈何。他尽管不甘心,但还要遮人耳目,做做样子,为隆庆的事情奔忙。阻止太子登基,他没想到朝中没有皇帝言官的奏章根本没人看,起不到任何效果。他只好转变了态度,极力促成太子继位,以洗刷自己篡位夺权的恶名。
他在想等新皇帝继位后,他还是首辅顾命大臣,仍然大权在握,逼小皇帝除掉冯保,专权夺位的事慢慢来也不迟。
“先皇英年早逝,太子是个直孝之人。先皇一日不入土就一日不登基,安慰先皇的在天之灵。今十几日过去,张居正还在为先皇寻找仙穴,先皇的后事正在进行之中。可是边境不断告急,邻邦异族,虎视眈眈,朝廷无人主事,将士人心浮动,事关国家安危不能再拖延。臣等奏请太子及早登基继位,以安群臣及百姓之心。”
经过十几天的磨练,小太子已经成熟一些,听完此话,故意装着有点发怒的样子说:
“首辅大人,此事我已说过多次,父皇未入土之前不要再提此事,难道你忘了?”
“微臣不敢,太子以前说过的不会忘记。只是微臣是先皇托孤之臣,不得不替社稷着想。太子的孝心已举国共知,太子之德将流芳百世。眼前还是以国事为重尽快登基,以安军心,以定民心。太子登基后,臣民有了主心骨,一切事情就会慢慢地理顺,这也是国事的需要啊!”
下边开始吵吵起来,有人在下边小声议论,还有几个高声地说:
“臣等,奏请太子继位!”
刘显出班,高声奏道:
“微臣近日接到报告,土彝趁大明无主聚集五万人欲揭竿造反,大举向官府进攻。官兵人心涣散,无心恋战,屡屡失利。关外,满清国已经兴起,窥视中华,虎视眈眈,不断在边境上袭扰。太子登基后四夷得到安抚,臣民也得到安慰,为大明的千秋基业着想,请太子尽早登基!”
他说完又向太子叩了三个头,起身回到队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