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一三三章 新城(二)
在忍受了袁沢将近一个时辰的废话之后,我问他秦军要来攻打新城,怎么办?
袁沢沉默了片刻,道:“开城门降秦。”
我正要质疑他是否对得起韩王的提拔和重用,只听得袁沢幽幽道:“我也当自刎以谢我王。”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能理解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好像只要自刎谢罪就没有罪了。我道:“韩王将新城委于君子,如何能轻言弃之?与其自刎死,不如一战。我墨者善于守城,可以一试。”
袁沢看着我,摇头道:“墨子之学,某也深为佩服,然则终究是小学。世之大学,当看透天下玄机,顺势而为。请问先生,新城即便守住了,会有多少百姓填于沟壑?新城在墨者的帮助下又能守住几年?新城若是永远不落入秦人之手,对天下万民来说真是件好事么?”
袁沢一连抛出三个问题,目光变得清澄起来。这三个问题都是对当世社会有着深刻见解的人才会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是生与义之间取舍。第二个问题是势与力之下的判断。第三个问题是天下一统与诸侯分立之间的思考。韩国居然还有这样的学者!
我不敢大意,略一沉思道:“郡守所问,正是燎多年来所想,冒昧一二,还请恕罪。生生乃天性,义却是百姓立身之本。君子怜悯其填于沟壑,难道就不悲恸其苟活人间为亡国之奴?屈从暴行就是最大的不义,只要君子献城,满城百姓及其子孙都将背着不义的负累。”
“至于能守多久。”我笑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袁沢追问道:“钜子以为,此乱世之时,还要延续多久呢?”
“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我看到袁沢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我们都互相低估了对方。我道:“不过我们墨者不愿意看到由残暴的秦国来完成这样的天命,他们会将天下带入更悲惨的境地。”
现在列国间的诸侯还是很有排场的,而经过楚汉战争之后,就连皇帝都只能乘坐杂色马拉的车。
后世都说项羽是个莽夫,只会烧杀抢掠,如果不是秦国连楚人的老坟都不放过,项羽至于那么报复么?整个秦末战争,很大成分上都是在报复秦人的残暴统治,以至于汉朝开国之后,只要事事都跟秦法反着做就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
“钜子以为,该由谁来统一天下呢?”袁沢直截了当问道。
“鄙人更相信赵国。”我道,“想必君子听说过吴王与孙武子坐论吧?”
袁沢摇了摇头,道:“愿闻其详。”
“昔者,吴王问孙武子晋国六卿之事。”我清了清喉咙,侃侃而谈。虽然不知道当时吴王怎么会对六卿争权的晋国感兴趣,但是孙武从田亩大小和税收制度上论述了六卿的先后败亡顺序,还是十分精彩的。
孙武预言,范氏和中行氏会最先灭亡,因为他们的亩制最小,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租税高达五税一。其后是智氏,再然后是韩、魏,因为他们三家与范、中行都是一丘之貉,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只有赵氏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十五税一,上不贪婪,下民则有活路。这就是所谓“得人者得国”,也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初级版本。
“现在赵氏宽政简刑,狐子又在赵国推行变法,轻刑狱,重公义。鄙人游走列国,未尝见赵国之气象者。”我道。
“狐子变法,某亦得闻。”袁沢道,“只是听说狐子已经远遁齐国,赵国大司寇李兑尽废狐法?”
“狐子之法顺应大势,凡逆其所动者,诚如以螳臂之薄而挡厚车,必然粉身碎骨。”我道。
袁沢点了点头,道:“钜子此言善。然则远水不能救近火,此地与赵国并不接壤,赵国也未必肯为救一韩城而靡费百万。除了降秦还有其他法子么?”
“以新城之固,屯粮之厚,挡住二十万秦军三五个月倒也不成问题。”这话是糊弄他不懂军事,重点是在后面,“但是,秦军大可好整以暇,围城打援。新城固然得守,也诚如郡守所言,人民困死无数。”
“闻钜子所言,必有教我。”袁沢躬身拜倒。
“鄙人以为,可以先降秦。”我见袁沢一脸茫然,“先降秦,而秦不疑,大军必然东进。待秦军悉数过了新城,则我等可以起事。”
战国时代的都城城墙都筑得很变态,以我所见识过的那些夯土墙,一战时的火力都未必能打垮。列国战争之中,雄城城墙被撞塌是双重十分不可思议的事:守方建造了豆腐渣工程是第一不可思议;攻方会去撞墙是第二不可思议。
然而像新城这样的小城就不然了,真碰上二十万大军过路,破城是必然的。
所以秦国能够不攻城自然乐得不攻城,等他们占据了新城之后我们再从内部起义,杀其首脑,占据新城。只要做到这点,东进的秦军就被断了后路。二十万人马,人吃马嚼,日费千金,到时候新城等得起,秦军等不起,开出什么条件都没问题了。
等我将这些考量说给袁沢听了,袁沢沉默片刻,道:“到时候城中尽是秦兵,该如何是好?”
“有墨者百人,尽是剑术高超,善于守城之人。”我道。
“恐怕不够。”袁沢摇了摇头道。
“狐子愿意出私兵一千人。”我道。
我在陶邑的时候并不想动用上谷那边的力量,一来要防止燕王反悔,二来廉颇带去的都是强兵种子,不训练出一支强军出来就耗用在战场上实在有些浪费。不过得到了白起为将,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消息,保险起见我还是得调用廉颇过来。如果不是考虑到田章年纪大了,我更希望能得到那位老将的指点。
这些日子廉颇在上谷编练新军,真正能够调动出来的不过五百。我翻倍告诉袁沢,就是想坚定他的信心,而且这个时代所谓的兵势不都是加上杂役之类的么?我那五百人可都是纯正的战士,战十倍之敌是绝对没问题的。
“千人之聚,怎么能瞒过秦人的耳目呢?”袁沢道。
“大江大河即便再显眼,一旦汇入东海也就看不见了。”我笑道,“只要天下人都来新城,谁还能分得清狐子的千人?”
“新城固然商贾聚集,但是与钜子所言,相差甚远吧。”袁沢疑惑道。
“那就要郡守出面了。”我微笑道。
有墨家和商家的双重运作,炒作一下,弄得天下皆知,有什么不好安排的?一旦成型,恐怕不止我的五百精兵能顺利混过来,陶朱氏那边应该也能给点军事援助。我从郡守那儿回到住处,写了一封不短的招股说明书,告诉了朱氏我将谋取的陶邑的计划。当然,墨者是不能出仕受封的,陶朱氏显然也更希望能够潜伏地下,所以另一个合伙人狐婴占了总股份的四成,墨社与陶朱氏各占三成。
入股的投资并不大,两千私兵,只要能过服从调令就好,另外再加一批铁锭和刀枪斧钺。
为了这个炒作活动,我特意拿出了三样列国巨富乃至诸侯都会感兴趣的东西。
第一件是自行车。
第二件是千里镜。
第三件是大水车。
其中大水车和千里镜都是墨子流传于世的东西,只是知道如何修造的人很少,我只是将它们复原出来,绘成图册,公开发行。大水车对于民生的促进很有用,千里镜却是用透明度极高的水晶打磨成两个透镜,一个目镜一个物镜,光学原理十分简单,战场用处很有限,只是让那些富贵人家过过瘾,玩个新鲜罢了。
自行车才是我最得意的东西。早期的自行车几乎没有技术难点,战略使用的意义很大,只要有了自行车,军队日行百里就不是什么梦想。而且拆解之后容易仿造,各个环节都没有什么技术难点。
问题在于,我不会告诉他们,要想用自行车,先得修路。我更不会告诉他们,在橡胶轮胎发明之前,这车只能在路况条件极端良好的宫城里使用。
“你把这些明珠卖掉吧?能换好多财物呢!”庞煖在一旁瞎出主意。
明珠卖了,我晚上怎么看书写字!
“得突出墨者啊!墨者!”我道,“否则到时候墨者出现在新城就太突兀了,也会让人想到一些深层的东西。我们一定得是被郡守请来的客人,卖一些稀奇的墨家珍宝。”我道。
“真是吝啬,我去睡觉了。”庞煖很不爽地走了。
这孩子多久才能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