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
献帝初平元年的时候,大汉男子化妆已经十分普遍,贵族男子尤甚。
有汉一朝,男人化妆蔚然成风,汉惠帝时,男侍不化妆不得当值。汉书《佞幸传》中甚至记载:“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郎中侍中上朝都要辅粉化妆。在初平年,虽然天下大乱,有时难以顾及仪容,但无论男女,在参加宴会或者面见宾客时,都需要梳妆打扮自己。这种男子化妆的风尚连武将也不例外。比如战功赫赫的江都王刘非,汉景帝之子。男子所用的化妆器物其实和女子差不多。脂粉香丸,一应俱全。这在世家大族中就是常例。但是孙家却是市井出身,并没有这些习惯。孙坚常年征战,也不常化妆。只是在上朝或者和官长聚会之时才可以洗面修须。
周瑜知道这次去陆康太守府邸参加竹兰文会,是很正式的场合,自然要精心妆扮,这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就是起码的礼仪,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他顾虑到孙策家中的情形,怕他没有妆奁之物,特地把自己的一套九子漆奁带来送给孙策。
孙夫人虽然并非官宦之女,毕竟是江东富户出身,一眼看到那漆盒,就知道是九子漆奁。
这黑底红花镂空的漆盒内还另放置了九个精巧小盒,长短各异,装些象牙梳子、夹套、小刷子、粉扑、香粉、胭脂,唇膏等家什。
在大汉是贵族之家才用的妆奁。九子漆奁据说是前汉废帝海昏侯刘贺所爱之物。因为他的推广,才流行于贵族间. 这样一套精致器物,价值不菲。绝非平常百姓用得起的。如今见周瑜拿来送给孙策,心中自然十分感激。
早饭毕,孙家的小包子们加上吴夫人都聚集在花厅里,应吴夫人的要求,本来该在孙策房中的梳妆改在了这里。吴氏的本意是要让孙家的其他几个孩子观摩一下出席贵族诗文会的礼仪装扮,这样以后去拜访名门望族也不会失礼。
孙策坐在一张绣墩上,浑身不得劲。
他被孙家的两个嬷嬷按住,小霏打开他的黑发,把他平日里勒住额头的红色丝绦解开。孙策的发质黑粗,有些不听话的发丝四处乱窜。小雯端着桂花油膏,用象牙篦子蘸着油膏把炸毛的发丝梳拢,在头顶绾了一个发髻。这是两个总角发髻的变种,用一根红珊瑚发簪子别住,在发簪的根部用红色丝绦缠绕,两根飘带随着脑后的散发一起垂下,这发式既青春活泼又庄重正式。尤其是价值不菲的珊瑚发簪,也是周瑜放在九子妆奁里送给孙策的。
吴夫人笑着看向周瑜:“阿瑜,难为你了,这么名贵的红珊瑚发簪送给了阿策,有点可惜了,他不是个安静的人,怕他哪天猴淘的时候折断了。”
周瑜对吴夫人恭敬地说:“阿娘,伯符是我兄长,不分彼此,何况他喜欢红色,我。。。用不上。”周瑜说到最后,声音忽然低了下去。
吴夫人猛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她望向周瑜一身雪白素衣,知道他还在为死去的周家兄长们挂孝。
同样是赴会,周瑜并没有特意梳妆,因为他平日就是衣装整齐,仪容庄重之人。他身上那好闻的侧柏香氛也成了标志,孙家小包子们只要一闻到这侧柏香味,就知道是小周公子来了。
孙家的人对香氛的喜好是浓郁的。周瑜于是给孙策带来的是比较浓但又不失淡雅的兰花熏香。
梳好头,换上大红色的锦袍,孙策立刻像是花厅中的小太阳,光彩四射。
吴太夫人望着儿子绝美的容貌还有这一身装束,他不说不动的时候,俨然是一个传承数倍的贵介公子。
正在端详,她忽然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儿子虽然容貌艳丽,在高出半头的周瑜面前总是有些显不出来。
周瑜的眉眼很端正硬朗,目光明亮深邃,鼻梁高挺,下颌线棱角分明,而孙策的双睛则大而圆,有着女子般的美艳。鼻梁没有周瑜那种英挺的高,却也不塌,嘴唇更薄,嘴角处一边一个梨涡,显得绝美中略有邪魅诱惑之感。这两人一白一红地站在一起,竟然有英雄美人的感觉。
孙夫人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让她极为不适。正在琢磨什么地方不对劲,就听见二女儿孙媱大叫:“大哥,你这眉毛太细了,看着像是公瑾哥哥的媳妇儿!哈哈哈。”她真是一语中的,当年孙策化了女装逃离寿春时剃了眉毛,还没有完全长成。
孙媱这么一叫,吴夫人也觉察了:“二囡说的对,就是眉毛太细了,显得女相了。”
“还有皮肤也太黑了。”孙媱又说。孙策虽然长相漂亮,确实皮肤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