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起八代之衰——韩愈
“听家父说韩大哥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乃盖世治国之才,且虹霓吐颖。说你腾蛟起凤必不会久居人下,将来前途无量啊!”韩愈依旧一板正经:“卢小姐抬爱了,在下不过一介寒门之流,虽有定国安邦之意,奈何不过是自己空有一腔热血而已。”卢小姐一听便知此人心理极其自卑,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只得好生劝慰,并夸赞他几句,希望能给他一点信心:“此言差矣、岂不闻是金子总会发光?韩大哥定大鹏展翅指日可待,小妹提前恭贺。”韩愈惊觉:果然是名门之后,不但谈吐不俗、且高瞻远瞩,初次见面便知晓自己怀才不遇,内心甚是敬佩。思忖间随口而出:“卢小姐怎知我志向并未实现?”“因为哭别人的时候有时也是哭自己,这世间百态“情”字其实最易解,横竖不过是同病相怜,同一种病痛的折磨才能共鸣,同一种境况的人才能相惜。你与父亲一样的耿直,所以我方能体察。”韩愈禁不住感叹:“蕙质兰心冰雪聪明啊!在下着实佩服!这与卢大人的悉心教诲是分不开的。”听到“父亲”两个字,她突然忧伤道:“昔日阮籍驾车而游,车到不通时,穷途而哭,流泪宣泄其实也是为生命疗伤。就像枯荷承受西风烈,才有嶙峋坚韧的凄美,而父亲不懂得明哲保身也就罢了,关键是路不通时也不知道转弯,其实他大可以在心中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山水。春看草长莺飞,冬来赏白雪覆梅,这不甚公平的的世道中,安于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感受那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淡泊,也不免是一种生活态度。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韩愈看看她:“卢小姐莫要难过,卢大人这种家国情怀的人,只有呕心沥血救苍生于水火,方能死而无憾。”“可是生命与道义孰重孰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卢小姐凄婉说道。韩愈安慰:“有些人一路赤诚,为了黎民苍生,燃尽最后一丝光亮,对他来说便是善始善终,我想他离世的那一刻是安心的,至少他为了自己的百姓奋起争取过。”“怪不得你与父亲惺惺相惜……”
他来到卢府的第二天,帮着家人精心给卢大人清洗干净,并换上了新衣服。卢夫人絮絮叨叨念:“活着的时候,你体恤百姓艰辛,从不肯做新衣服,临行让我们给你穿新衣,也是你最后一次穿我为你缝制的衣服了吧,若以后天寒觉得冷,请托梦给我……”话音落下,她拿起新衣亲自为大人换上,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卢小姐慌忙劝道:“母亲、不要把泪水流到父亲身上,那样他会死不瞑目的,”说着便给自己母亲拭泪。穿衣完毕,将珠玉贝米等等……放入卢大人口中,最后一喂饭,这大约是家人浓重的关怀吧。巾幡上写了卢大人的官衔,还有他从小到大的基本生活状态与重要功绩,将穿好衣服的人放入棺椁,盖好被子,亲人穿好“成服”(也就是丧服)接着韩愈与一众亲朋好友穿上专门的吊服,在死者灵前哀悼。他还给死者送了布帛马车等……用来陪葬,嘴里说着:“以后好好享受,不要似活着这般劳心劳肺了,”他边说边用袖子嚓泪。接下来只等停柩待葬了,家人处理一些忘记的末枝细节,就是怕疏忽拉漏。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朝夕奠,他随亲属一起,在下葬前的每个早晚都对死者进行祭奠,逢初一便进行朔望奠 (是指下葬前的每个初一、十五要对死者进行祭奠。)而后进行了卜宅兆(指挑选阴宅的位置,如果位置选得好就能够佑护子孙福寿延绵。)墓地选好后,自然是卜葬日(指挑选最好的时间下葬,目的和卜宅兆是一样的道理。)最后启殡朝祖,将棺椁转移到堂屋里对着先祖进行朝拜,这大约就是死者临行前拜别长辈。从堂屋出发前往下葬地,一路亲疏远近浩浩荡荡,哭声震天。黑压压一大片老百姓排在街道两旁,自发组织为卢大人送行,他们嘤嘤而哭,手里不停的撒着纸钱,嘴里默默念叨:“卢大人,一路走好,以后再也不用生气了,你这么好的人,定位列仙班……”韩愈听闻内心阵阵难受,等死者入土,虞祭也顺利完成(那时的人认为死者的魂魄必须接回家,所以需要进行一种叫“虞祭”的仪式以达到这一目的)。
在卢府的日子,他一直帮着忙上忙下,空闲忙着哭,卢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个小伙人长得长得帅气且正直重情。一直等到卢大人一切后事处理妥当后,他去找卢夫人辞行,他来到堂中,卢夫人比起几前天更加憔悴不堪,一脸的悲凄,看到韩愈到来,她抬头笑笑示意他坐下:“贤侄这些日子让你费心了,如果大人活着,看到你千里迢迢来探望,定无比欣慰,可惜人走了,再也看不到了……”说完轻轻饮泣。韩愈慌忙劝慰:“夫人请节哀,如果大人在天之灵看到您如此伤怀,以他老人家的性格定无比难受?您一定要好好爱惜身体,颐养千年、这样大人九泉之下也安心。”夫人道:“多谢贤侄宽慰,我听说你很快要回京了,本来大人尸骨未寒,提起小女婚事有些唐突,如今我年事已高,后宅之事怕力不从心,这一别也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万一哪天我一命呜呼,小女婚事尚未着落,也是死不瞑目啊!”韩愈赶紧应到:“夫人万不可胡思乱想,您宅心仁厚,定福寿安康。”“贤侄说话总是能说到老身心坎上,咱们娘俩言归正传吧,不知贤侄尚有婚配?或定下了哪家名门闺秀?”韩愈一听心里有些明白:“夫人、只因家境清寒,在下尚未婚配。”卢夫人面露喜色:“那贤侄我就开门见山了,大人活着的时候,十分欣赏你的才华,常常提及你难掩喜悦之情,小女待字闺中,若贤侄不弃她钝口拙腮,可愿与她永修同好?”韩愈听了甚是吃惊木讷道:“夫人、我怕小姐跟着我吃苦……”卢夫人看见他脸上不安的表情:“无妨、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她生来就是吃苦的命,享福强求不得,顺其自然就好。”韩愈心想看来夫人不在乎自己外在硬件所带来,与卢府的差距,可是自己十分清楚,越是人家这样坦诚相待,越不忍卢小姐下嫁。夫人似乎看出来他的为难:“贤侄、老身与别家夫人并不相同,没有那么多规矩,只要日后你们夫妻和睦,我也就放心了。”如此豁达气度的母亲,怪不得女儿闲贞静雅 ,韩愈想。卢夫人也明白他不语的理由,心下想:这孩子真是厚道之人,女儿嫁与她未曾不是一种福分:“贤侄回去请派媒人上门提亲,等小女孝满,便行合卺之礼可好?”韩愈:“夫人不弃,在下从命便是,只是怕委屈了小姐……”卢夫人其实明白他的担心,笑笑不说话。 最好的时光发生在生命与苦难的争斗里,尽管经历了许多的离合与悲欢,岁月深处,总有一颗素心如水般澄明的人,在不远处等着你,余下的每个日子都怀着诗意前行。从洛阳回来,御使大夫的光环便围绕着他前行,从此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所在。
“申包胥大哭七天七夜才感动秦哀公发兵救楚,那还是因为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国的公主,所以才肯救助。而刘备虽然哭得几度昏厥,那也是借助怀中婴儿才收买了人心。人家跑去洛阳哭了几声,便哭回一个媳妇……”酒楼内刘禹锡大谈阔论。元稹:“早知道你抢先一步,哭他个昏天暗地,媳妇肯定是你的。”刘禹锡“去去去,君子哪有夺人所爱的,也不看看我是谁?”“我只看到你满脸都是羡慕,并没有看到君子成人之美的姿态……”正说笑着,一个声音传来:“我是不是来晚了?”韩愈大声说:“就等你了,来、罚酒三杯。”他们几个抬头疑虑,韩愈道:“贾阆仙是也。”白居易一听:“此人孤僻,不喜与人来往,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作诗喜欢苦吟,在一字一句上狠下工夫,韩兄说得可是此人?”韩愈:“对啊!就是他。”说话间贾岛走来,寒暄几句落座。刘禹锡:“请问兄台跟韩兄可是旧识?我怎么未曾见过?贾岛看到几个大文豪,受宠若惊:“让各位大人取笑了,容在下细细道来 ,因才疏学浅,写诗不像各位大人出口成章,我需要字字斟酌,才能有脸示人。那日参加完科举应试,便骑着驴子四处溜达,不知不觉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想吧“敲”改为"推“字,反反复复想来想去,也定不下来……”韩愈大笑打断他说:他当时在驴背上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做着敲打的样子,我盯着他看了许久,街上许多人好奇的打量着他,他呢自顾自的沉迷着,居然没有看见人们的指指点点,我当时想这个人想什么想的如此痴迷?如果是文章的话此人定非同凡响,”说着笑个不停。贾岛接言:“这时候韩大人车正好走到跟前,我浑然不觉,不停的做着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动作,不知不觉中挡住他的去路,韩大人丝毫怪罪的意思都没有,他差人带我到他面前,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只得老老实实回答,我刚想到了两句诗,不知是用“敲”字好,还用“推”字……”心急的元稹问:“到底用了哪个?”白居易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然是“敲”字”,好诗好诗,真乃神来之笔……”元稹:“看来以后咱们又多了一个吟诗作对之人,”说着拍手叫好。韩愈说:“我也是停车想了好久,才告诉他用“敲”字。”刘禹锡:“哈哈哈、一字之师啊!而后呢?”贾岛:“而后韩大人不弃在下低微,邀我一起坐车回府,我们在一起竟然忘记吃喝,只顾讨论作诗,至今大人滔滔不绝的声音犹在耳畔,让我这辈子受益匪浅啊!而且硬是不让我走,一直留我在府上住了好些日子呢。”元稹戏谑:“幸亏你不是个女子……”说完几个大笑。韩愈白了他们一眼,一本正经说:“就这样两人还成为了知音,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模样了。”觥筹交错:“为知音干杯……”
三年后洛阳城、两年轻人坐在草地上,听清风喃喃絮语,讲叙离别思念。面对即将过门的卢小姐,韩大人敞开心扉,他讲叙了被杜府拒婚的奇耻大辱,卢小姐很是同情的望着他,轻轻拉住他的手,默默安慰。他彻底打开心扉絮絮叨叨:父母去世的时候,自己年幼,尚不知生死为何物?哥哥去世的时候,他躺着床上一动不动,起初以为他睡着了,直到嫂嫂大声哭泣,才明白哥哥再也回不来了,也知道了死亡是怎么回事。送走哥哥,特别害怕嫂嫂丢下我不管,当时家境十分贫寒,抚养我与十二郎两个孩子,对于嫂嫂一个弱女子来说,那困难可想而知的?好在嫂嫂为人厚道,她对我说就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我养大……”卢小姐感叹:“嫂嫂真的是一个贤良淑德之人,咱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他,把她与十二郎一起接到身边,这样你不但没了后顾之忧,而且一家老小从此其乐融融。”韩愈拉着卢小姐的手说:“你真愿意随我一起孝敬嫂嫂吗?我以为你会嫌弃我拖家带口呢?”“这呆子关键时刻就愚钝了,你也不想想嫂嫂为了你付出多少?做人知恩图报的心还是要有的,我即是你的人,跟你的心自然是相通的。”“我从小贫寒交加,没想到与我携手并进的人,还要跟着我受苦,实在是心下不忍,”他愧疚道。“当日母亲与你提亲,我偷偷躲在门外,从你脸上我看了抗拒,我以为我们两个就此要错过。现在才知道你是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原来是杜小姐的原因。”韩愈:“都过去好几年了,怎么空气中依然散发着酸味?”卢小姐笑:“去你的、没个正形。说实话当时心里紧张的很,如果你辞婚,我不只是脸上挂不住,想到明天我的世界再也没有你,纵使清风明月,也没有可以分享之人,世间再好的风景还有什么意义?”韩愈赶紧回答:“我只是有点发懵,当良缘落在我身上,当时就怕是一个梦境,偷偷掐了一下小指,才知道不是做梦 ,”说完他低头憨笑不已。“瞧你那点出息?”卢小姐白了他一眼。她一脸憧憬望着远处青山说:“你大约是被杜府给伤到了,遇见我便成了惊弓之鸟,你用自卑给自己套上铠甲,可是生活本无枷锁,何必让自己如此紧张?自己主宰自己就好,何须在意他人的目光?你看云气叆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爱这一切的人的人,才不会辜负人生。余生共享一杯粗茶,哪怕乱芳华。”走在暮晚的黄昏下,张开双臂,闭目感知清风的一拂而过。等山河踏遍,等你,来一场轻舟已过万重山。回到长安、在嫂嫂与十二郎的欢声笑语里,两个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803年,关中地区连续大旱,地上寸草不生,粮食颗粒无收,天灾人祸,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百姓比比皆是,统治者歌舞升平的时候,街上饿殍遍地,他们对此视而不见。身为京兆尹的李实不但对上封锁灾民的消息,而且谎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衣食无忧喜乐安康。当皇帝的愿意听粉饰太平,国祚昌隆之类的鬼话连篇,能视而不见就听而不闻。他不但不开仓救济百姓,居然收回减免租税的诏令,这让有识之士彻底寒了心。大唐盛世到了这里,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如果他的祖宗李世民亲眼看到这个昏庸无道的东西,堵耳蒙眼治理天下,估计能气得从坟里跑出来。一直不明白这些皇帝为何沉迷于自己所谓的励精图治里暗自得意啥?为何不去民间微服私访一遭,看看百姓的饥寒交至数米而炊,甚至大多数人无米下炊。他们是怎么做到面对生灵涂炭充耳不闻的?却对奸佞之辈嘴里忽悠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而心安理得。没眼睛总有眼眶挂着吧,没耳朵也有耳廓摆着呢?怠政懒散、上下不作为,眼里繁华盛世,嘴里粉饰太平,当眼耳沦为摆设之后,大唐不亡、对不起这些祸国殃民欺上瞒下之流。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名相文献公张九龄因忤上意,君臣闹掰而遭贬谪,他死后、盛唐就此谢幕。所以忠义之臣不但是百姓的福音,也是国祚延绵的重要利器。可惜被蒙蔽了双眼的帝王,在阿谀奉承者嘴中吹嘘的太平盛世里掩耳盗铃。
话归正传、亲眼目睹灾情的韩愈寝食难安,看着怨声载道的灾民,在哀鸿遍野中苦苦挣扎。朝廷不但不赈灾,而且加重赋税,苛政猛于虎,压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往往都是日积月累的凄风苦雨。这个时候的天子,如果不行天命,那么叫天天不灵的时候,打着我要替天行道的口号,百姓自然揭竿而起。横竖都是死,拿生死赌注一把,或许还有活下去的一线希望。这个时候居然有些官吏上门催租收税,拿不出来的,一顿拳打脚踢加明火持杖,看着哀嚎不已的百姓,他怒发冲冠。虽然李实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在他升职加薪的路上功不可没,没有他就没有韩愈的今天。可是面对横死街头的百姓,活着的卖儿卖女,依旧饥寒交迫,内心的良知不允许他面对一群人的苦难,只为一个人知恩图报。如果他假装不见也没有人在乎这些,毕竟沆瀣一气官官相护,才是职场通行证。可是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唐韩愈,一个刚正不阿,恢廓大度兼济苍生,走过千百春秋,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政治家,绝不会苟且眼前的小恩小惠。
一夜愤然疾书,“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 。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 ,寒馁道途,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今瑞雪频,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至。谨录奏闻,谨奏。”第二天一早,他把《论天旱人饥状》的奏状呈报皇帝,文中详细揭露了灾情造成百姓的流离失所,请求皇上减免周边县域的赋税。状文不但介绍了今年京城周边一带遭受灾害的严重情况,而且还请求皇帝停征灾民今年的赋税,等来年有了好收成的时候再一起征收。最后他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说自己愚昧鲁莽,看到什么说什么,绝不欺瞒。这篇揭露现实的文章不但没有激发统治者的的同情心,居然还能触怒了天颜,做皇帝做到如此地步,国亡之不枉啊!
韩愈于儒家体系里 ,是积极入世的坚定拥护者,他谨遵修炼完美的道德之身,而后进入统治系统,实现自己达济天下,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真正的儒者,需要向帝王揭露社会的形形色色,让他了解民间疾苦,而不是替帝王发声,去欺压百姓。面对苍生苦难装聋作哑,成为帝王眼中的完美个体,这是韩愈这个有良知知识分子所鄙夷的。一片赤胆忠心,翘首以盼希望得到减免百姓沉重赋税的旨意 ,这样他们才有一丝喘息生存的希望。却不想闻信的李实先下手为强,他反而參了韩愈一本,这皇帝呢也是负责搞笑的,本来被欺瞒,却不仅没有怪罪李实,他一句我看着韩愈烦,反而听信其谗言,这皇帝便真打发他出了长安,这一贬便到了广东阳山县。“阳山,天下之穷处也。”荒蛮偏僻,人烟稀少,来到这个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不但亲友看不到,而且几乎与世隔绝,遭到横祸的韩愈,当时心里的悲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