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无赖
下朝之后,朱翊钧本来感觉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大麻烦,正在悠闲地与李太后一起喝着茶。
突然张鲸闯进了屋内,“陛下,不好了,孔廉先生正率领一帮老儒生在午门口静坐!”
“啊?”朱翊钧大惊,毕竟他还从未见过这个时代文人耍无赖的方式。
赶到门前取出千里镜一看,果然,午门口坐满了白发老爷爷。
“张鲸,传朕口诏,要他们即刻离去!”
“是!”
没过一会,张鲸就跑到了午门前。
“传陛下口诏!令尔等速速退去,不得在太和殿门口停留!”
那群老人闻言,竟一动不动,根本不理会张鲸。
张鲸见状大怒,“你们这是要抗诏吗!”
闻言,孔廉缓缓地睁开双眼,“我昨日梦到了老祖,他告诉我海瑞此人于陛下而言乃是不祥之人!此人不除,老臣心中难安啊!”孔廉声泪俱下地呼喊着。
边说,还边把孔子像朝张鲸面前挪去。
张鲸看着那张无比巨大的孔子画,忍无可忍地吼了一句:“来人啊!把这群...”
突然,张居正站了出来挡在了张鲸面前,“不可冲动!”
张居正本来在内阁办公,就在刚刚冯保突然来到了内阁,并告诉了他发生的事;张居正闻言急忙向太和殿赶来,这才阻止了惨剧的发生。
毕竟得罪了这些老人,可就相当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文人啊!
“先带我去找陛下!”
看着面前因为跑步而脸色通红的张居正,张鲸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事件的严重性。
看到张居正赶来,孔廉没好气地说道:“张首辅,不要因为海瑞一人而影响了大明的国运啊!”
听到孔廉的话,张居正也不咸不淡地对着孔廉说:“这就不劳烦先生担心了,先生想要静坐就静静地呆着吧。”
说完,张居正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太和殿,孔廉见张居正如此地“不知好歹”,冷哼一声便又闭上了双眼。
此时,皇城中的百姓们都也注意到了那群在午门门口正襟危坐的读书人。
看到他们那素衣素帽的打扮,开棺材店的老李很是开心,以为自己终于要发财了。
一位准备进京参与科举的文人看到这一幅场面,也赶忙回旅店换成了同样的打扮坐在了队伍的末尾。
“这……”
“读书人就会抗议这一套,偏偏天下人都得受着。”
“你个屠夫懂个屁,你睁大眼看看领头者是谁!那可是孔氏族长,全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那又如何,我就不信这么坐着,就能把皇帝坐出来!”
随着时间缓缓流过,午门前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甚至连京城的白布都被买得差不多了。
......
乾清宫内。
朱翊钧,李太后,张居正都围在一起讨论。
“海瑞请求入宫。”冯保尖细的声音传进宫中。
“海瑞?他现在来干什么?”
“冯保,卿海爱卿进来。”
听到了皇帝的允许,海瑞捧着官服,官印缓缓地走进宫来。
此时的海瑞哪有当时进京时的意气风发,双目无神,脚步虚浮,形如枯槁。
“陛下,臣...乞骸骨。”海瑞好似用了全身的力气才缓缓地说完了这段话。
听闻此言,朱翊钧大惊,心中暗想:怎么我还没有发力呢,我军主帅就倒了?
“海卿,这是为何啊?”
朱翊钧赶忙双手扶起海瑞,让他坐到了椅子上。
“陛下,臣确实是不详啊!你的爷爷,臣的两个孩子都是因臣而死啊!陛下,你贵为皇帝,可千万不能再...再重蹈覆辙了啊!”
说着,海瑞的声音开始呜咽起来。
“海卿,可敢与朕开诚布公地谈上一谈?”
朱翊钧盯着海瑞的双眼,像是要把他看透一般的问道。
“陛下所愿,臣不敢辞。”
海瑞虚弱地回答道。
朱翊钧让张居正,李太后与诸位太监都出了宫门之后,才继续对着海瑞说道。
“海卿,在朕看来,你的疾病都源自于那《治安疏》!”
听到皇帝说到了《治安疏》,海瑞眉头紧皱:“陛下,《治安疏》有何问题?”
“海卿,你觉得《治安疏》是你的荣耀,还是你的痛苦之源?”
海瑞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荣耀!臣上书是为民请命、致君尧舜。这是臣最大的荣誉!”
“那海卿,那在诏狱最后一天,狱卒张罗酒菜请你吃饭,你为何在听说先帝驾崩后,会把吃下去饭菜都吐掉,直到哭得昏厥过去?”朱翊钧看到了海瑞的变化,自信的问道。
“听到君父驾崩,难道我不该悲伤吗?”海瑞粗重的呼吸变得混乱起来。
“你哭就哭,干嘛还把吃下去的饭菜都吐出来?”朱翊钧直视着海瑞,不让他目光躲闪道:“你那时的反应根本不是因为悲痛,而是因为可以官复原职吧!”
“但当时的你察觉了自己心中阴暗的想法,而感到自责,才惩罚自己将饭菜吐出吧!”
海瑞被朱翊钧看得面红耳赤;但好的是,海瑞的双眼终于恢复了人的神色。
“在你出狱之事,得知二位公子死去,你是不是认为是因为自己骂死了先帝,所以招来了天谴,收走了你视若性命的两个儿子?!”
朱翊钧步步紧逼,不给海瑞留下思考的空间。
“难道不是如此吗?”海瑞怔怔出神的看着面前的朱翊钧,眼角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当然不是!因为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天人交感,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意!更不存在所谓天谴!两位公子之死只是意外和疾病而已……”
朱翊钧此言可谓是真正的离经叛道,将过去的儒家学说贬得一文不值。
“那不过是董仲舒之流篡改阴阳家的学说,取悦皇帝的歪理而已!在他之前,可从未有儒家先贤提过什么‘天人感应’。”
朱翊钧继续说道:“不信的话,海卿请随朕来。”
听到朱翊钧的话,海瑞看皇帝在挑战自己的毕生所学,便愤怒地跟着朱翊钧向窗边走去。
“海卿,你认为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海瑞丝毫没有犹豫,“当然是因为有龙的存在啊!”
“哦?那在这种艳阳天中可会出现彩虹?”
“不会。”
“那海卿请看此物是什么?”
朱翊钧拿出一个小型三棱镜摆到了阳光之下,让其绽放在后面的一张白纸上。
霎那间,七彩色光闪现了出来。
“海卿,难不成这一块小小的玻璃里有龙?”
朱翊钧看着莫名其妙的海瑞问道。
“这应该是由于陛下手持的缘故。”
海瑞海不可认输。
“哦?那你自己拿着试试。”
朱翊钧将三棱镜递给了海瑞,海瑞一试,竟也在身后的白纸上投出了七彩阳光。
“海卿何解?”
朱翊钧紧追不舍的问道。
海瑞呜呀了两声,没有说出话来。
“海卿,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根本不是儒家说的什么唯一的“理”!”
...
汉儒先贤告诉他们,这世上是存在唯一真理的。
这个唯一的真理,是世间最根本的法则,便是所谓的‘理’。只要悟出那个唯一的理,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这份诱惑对于读书人来说太过有诱惑,他们一直在苦苦追寻,但千百年间都毫无所获。
后来程朱理学出世,告诉他们‘格物致知’的道路。
这下才有了方向,可他们按照朱老师和程老师的指导,怎么也格不出那个唯一的理来,于是又有无数读书人疯掉了。
直到横空出世的王阳明,大声告诉读书人,根本不用那么麻烦,大家苦苦追寻的那个‘理’,就在所有人心中,只要你为善去恶就是格物,然后你凭这点良知,知行合一,便足以指导自己的一生了……
这才使许许多多读书人,终于挣脱了理学的枷锁,走出了求道的死胡同,心灵得到解放,成为了阳明心学的信徒。
但海瑞这类人却认为王阳明是在避重就轻,自己还钻在死胡同里,不肯出来。
...
听了朱翊钧的话,海瑞才终于找回了一点精神,“陛下,臣想回屋子去想想。”
“好,海卿,这件三棱镜也交给你了。”
“谢陛下。”说完,海瑞便向宫外走去,虽然身体仍在摇晃,但是脚步却坚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