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如何种植一棵羊咩咩 > 第九章

第九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天空失去了太阳之后,晚霞也渐渐消逝了它们华美的光辉,天空由粉及紫,最后,深沉的蓝色披散着点点星光从天幕中浮现出来,夜幕降临了。

克鲁盖尔斯特拉街1407号的一家三口以及他们邻居家前来蹭饭的小女孩都已经结束了晚餐,大李斯特先生先一步领着小李斯特先生出门上课去了。索菲亚借口回家洗澡,同安娜道别后抱着自己的词典和谱子回到了1408号。

将手里的物品归至原位,索菲亚坐在床上,闭上了眼睛,开始整理自己今天多出来的记忆碎片。

她进入到自己的记忆宫殿里,结果发现自己——好像压根就不用整理?

这一次的记忆碎片很奇怪,它们在出现之后,好像就自动根据自己所在的时间线位置融入到相应时期的记忆中去了。索菲亚找到时间线最靠前的那点记忆碎片,开始默默回溯着自己的记忆。

这些记忆大多是苏斐在高中摸鱼的时候读的各种有关于李斯特的书的内容,以及她本人对于这些书的感想及评论。虽然她上辈子是个高中时期就被父母美其名曰“历练”丢出国艰苦求学的留子,但闲暇的时候她还是更习惯看中文的书进行消遣(避免像李斯特一样去了法国发展就顺溜地把自己的母语遗忘了),所以除了学业及生活的必要,苏斐选择阅读的基本上是国内出版的书籍。

记忆里出现的这些书包括传记、作品分析、李斯特本人所著写的文学作品(例如《李斯特论肖邦》等)(根据自己的印象,索菲亚觉得这类作品其中一定有玛丽·达古伯爵夫人或是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的手笔,她们会在李斯特的默认下处理他书写的原稿,并对其进行文学上的润色),还有李斯特与瓦格纳的书信集——事实上,当时的她想看更多李斯特本人写的信件,因为这些大概率是原稿而不是经过其他人加工过的,她认为它们更能体现出李斯特真实的性格特点。但遗憾的是,国内出版的李斯特的书信集仅有他同瓦格纳往来信件的整理,就再无其他了。

她听了他许多的作品,但仅仅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以及顺带的音乐享受,所以她其实并不熟知它们的名字。即使她看了几本李斯特的作品分析,也只是为了从他作品表现出的听觉方面的外在、思想方面的内在去推断这人的性格方面的个人特质,他最常见的情绪,他的思考,他对美的体悟和表达,他的心灵……

“为什么你这么执着于体会李斯特作为一个人的本身呢?”苏斐的朋友曾经这么问她。

“为什么呢?”当时的苏斐重复了一下句中的疑问词,然后闭目作沉思状,随即一脸深沉地回答说:“始于美貌,忠于美貌。”

“不愧是你。”她的朋友丢给她了一个无语的眼神,然后两个人又嬉嬉闹闹地一起去吃饭了。

苏斐对李斯特最初的兴趣的确就来自于他出众的容貌以及魔鬼般的音乐实力。在当时,繁重的学业压力以及初到异国生活的迷茫心态让苏斐选择了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的摸鱼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偶然的一次,她在音乐史相关的课外读物上看到了李斯特正当年华的画像,顿时惊为天人,热爱音乐的她其实对李斯特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一直都算是比较了解,但她没想到他年轻时会这么——

苏斐不知道这句话究竟出自何人,但她仍然觉得它实在是精确极了——“他的笑容就像是阳光下闪闪发亮的匕首”。她忍不住在自己社交平台的私人号上引用了这段话,并配上了一连串的“啊啊啊啊啊”以及一张小猫晕倒的表情包。

她开始主动搜索着一切有关于李斯特的信息——他的音乐,他的文字,他的画像及照片,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甚至是同人小说——而她搜寻信息所存在的地方涵盖了各种网站、论坛、社交媒体,还有纸质书籍。她饶有兴致地了解着她能力范围内所能了解到的关于他的一切,她在社交平台上仅自己可见的主页上秘密地发布着相关内容的读后感,并综合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撰写了大量的人物分析和总结。

高中时期,“李斯特”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了苏斐被众人所模糊知晓但她本人却依然对此隐秘不宣的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她熟读过他的整个人生,剖析过他的情史和交友史同他自身性格和童年经历的关系,记录过他的爱好以及生活习惯,了解过他惯常的作品演绎方式及创作风格,浏览过他零零碎碎的糗事。如果她的主页内容通通可以转换成纸质版本,苏斐粗略估计自己都能出一套两指厚的书了。

他在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去不断地实践和证明自己的理念的方面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他在为自己的朋友们以及他发现的有才华的人的奉献方面充满着爱与无私。他多次巡演为筹集善款,他免费为学生们进行钢琴教学。面对他所珍视的朋友们对他的疏远和贬损,他都会回以正面的表达的文字形式来为他的朋友们撰写分析和评论。但越了解这个人,苏斐越是觉得他的人生事实上充满了一种不知归往何处的迷惘。结婚真的是他想要的吗?宗教真的是他最心安理得的归宿吗?苏斐觉得这真不见得。他虽然堪称是个品格高尚的人,但他在很多方面是缺失的,这导致了他穷尽了一生去尽力弥补这些自身的缺憾:有些是他主动去发现和弥补的,例如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有些是他潜意识中本能去追求的,例如频繁参与高强度的社交活动,去结识更多的朋友。

于是除了对这大量的信息进行浏览、阅读、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外,苏斐的“李斯特”课题研究开始进入到了一个secretly的创新阶段——幻想。这种幻想并不是幻想爱情,苏斐还没放任自己到成为梦女的那个阶段。她只是在发呆时会幻想着:假如他在童年时就接受到了很好的正常小孩的教育,假如他在少年时并不缺乏与同龄人的友谊,假如他在青年时顺利地同他的初恋卡洛琳结为连理……他的人生会不会就有所不同?

苏斐有时候会忍不住拿起笔,随意地写下关键词或关键句来畅想李斯特人生的if线。她有试过完整地写一些同人故事——毕竟同人故事也算是将某个特定对象放入到一个特定情景中进行衍生的一种方式——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她发现自己无法展开所有自己设定好的if线,因为她只了解李斯特,并不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更不了解他身边的所有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她不确定李斯特在她给定的情形中会不会改善他的性格,会改善多少;而假定他真的完善了他性格上的部分缺陷,她不确定他周围的人会如何改变他们对待李斯特的模式,毕竟影响一个人态度的方面可真是有太多了。

苏斐很快意识到自己试图开展完整if线故事的行为按照她自身的标准无异于徒手创世,所以她在想通之后就很快放弃了。但她很多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想要脑内自我拓展一下李斯特的if线人生,即使那并不合理,但不论如何,作为一个站在未来的时空中以回首过去的方式看着他长大的人,她由衷地希望他能稍微幸福一些。

后来在大学报名的时候,在城市的选择方面,她考虑过法国巴黎、德国魏玛,甚至是瑞士的日内瓦,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这几个城市的院校她都没有去成。她最后很安心地待在了意大利——这是食物烹调方式极为丰富、而音乐气息也分外浓厚的地方。顺带一提,和李斯特一样喜欢作弄器乐表演类学生的帕格尼尼的故乡也在这里。苏斐心想,这四舍五入也算是跟李斯特搭上了一点关系……即使这种关系对于器乐生其实是残酷的,但是这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她器乐表演类方向的朋友们在得知了她对李斯特的浓浓母爱(???)之后,都纷纷对此表达了极大的震惊。

“……所以你一看就绝对不会是器乐表演类的学生!!”他们痛心地对苏斐说道。

“当然了,”苏斐用一种怜悯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小伙伴们,然后毫无心理负担地开始贩剑,“我是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怎么会轮到我来演奏李斯特或者帕格尼尼的乐曲呢?”然后她脖子一缩,富有远见地脚底抹油、抱头鼠窜,险险逃脱众人的怒打。

而在20XX年10月22日,大学一年级秋季学期的那堂音乐史课程上,她睡着的第一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还是李斯特。

因为这一天恰巧是李斯特的生日,所以老师特地就李斯特展开了课堂内容,而这对于苏斐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她一向对音乐史课程不是很上心,但是关于李斯特她还是可以努力地摆出一点端正的态度的。她一开始还认真听了一会儿,但是因为课程内容对于自己来说太熟悉,而且老师的声音实在是太催眠(回忆到这里时索菲亚突然觉得她那天睡着的主要原因可以换成这个),苏斐因早八本来就不算是十分清醒的大脑可以说是毫无反抗的力气。可是如果在李斯特的生日当天就在关于李斯特的课堂上睡着,那她会是第二个勃拉姆斯吗(。)

苏斐没有放弃,她强撑着在自己面前铺上一张纸,一边试图用笔继续记录着她关于李斯特人生if线的关键词来阻止自己意识的逐渐模糊,一边运转着自己已经杂乱无章的大脑:好烦,感觉写不出什么合理的if线,如果我亲自去可能会好点,毕竟我虽然管不了别人怎么做,但是我自己的行为应该还是可以由我本人亲自控制的……

感觉到自己又在胡思乱想了,她使劲地摇了摇头,接着很快注意到已经停留在纸上不知多久了的笔尖下早就晕开了一小片椭圆形的黑色墨迹。她下意识地把笔尖移开,那团黑色的墨迹却如同黑洞一般让她无法移开目光,她试着不去看那团墨迹,却发现自己甚至连眼睛都眨不了。

这是做什么?长得像个黑洞别真是黑洞啊,有本事送她去见李斯特啊!苏斐叛逆地想。

“好。”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好”字突然出现在了苏斐的脑海里,占据了她全部的思绪。她震惊地瞪大了双眼。

不是,这是什么东西?她别是精神分裂了吧?她最近一切正常啊?

就算真的有超自然的东西……虽然她是李厨但也别太荒谬,别是送她去天堂见李斯特吧?

“不是。”同样的效果再次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中,苏斐来不及思考,那团墨迹在她的视野中疯狂扩大,直至将她的意识彻底吞没。

苏斐的头因失去意识轻轻搭在了桌面上。她不知道的是,白纸上那团诡异的墨迹随着她闭眼的一瞬间就奇怪地消失了。

纸上杂乱的书写痕迹都还在。最后一行最后一段的关键句仍然潦草得张牙舞爪——

“假如回到1811年的今天我会”……

笔迹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