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千户制计划
巴图的分配很丰厚而其他人的也不差,哈撒儿、别勒古台、撒察别乞分别是八百户蔑儿乞人、五千只羊、两千匹骏马、五百头牛。
至于忽察儿、合赤温、答里台、帖木格则是每人五百户蔑儿乞人、三千只羊、一千匹骏马、三百头牛。
如此分配对忽察儿与答里台看似不公平,其实不然、毕竟他们两人加起来可不比撒察别乞差多少。
博尔术、速不台、忽察儿、者勒蔑属于铁木真的家将,他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营帐,因此并没有人口等分配,不过每人分了五百匹骏马与一千只羊。
虽然都分配清楚但是巴图并没有在乎分配的多少,因为他知道只要铁木真一称汗乞颜部必然会重整、那时候人口、牲畜才真正固定下来。
为此铁木真在散会后单独把巴图留了下来:“巴图,这次的牲畜暂时不要献祭明白吗?”虽然明白巴图那并不是献祭,但是铁木真感觉这样说顺口。
“大哥可是要实行千户计划?”千户计划就是铁木真在成立蒙古帝国后的一种军政合一体系,提早成立这种体制对于乞颜部的发展无疑是很有好处。
千户制就类似于宋朝的县、郡制度,千户制度分为百户、千户、万户。不过万户不太可能有,毕竟此时的乞颜部还达不到那个地步。
不过如果没有祭天大典这种千户制度不要想成立,因为撒察别乞忽察儿等人绝不会答应。这相当于把乞颜部的牧民放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这样一来撒察别乞他们就没有了嫡系。
但是祭天大典过后乞颜部人心统一,此时撒察别乞、答里台、忽察儿他们除了以前的嫡系人马,剩余的牧民们效忠之人已经不是他们而是铁木真。
如今的撒察别乞与答里台等人想要不同意都不行,因为他们的部众不会帮助他们攻打铁木真、也不会跟随他们离开铁木真。
本来铁木真完全可以按下战利品等千户制度落实后统一分配,但是如此一来容易引起撒察别乞他们的怀疑。
一旦让他们发现铁木真准备实行千户制度,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捣乱甚至叛逃。万一他们投降蔑儿乞人,那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很可能让原本胜利在握的形式发生颠倒性的改变,铁木真、脱里汗、札木合很可能会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没错,等消灭完蔑儿乞人我们就实行千户计划。”铁木真一想到千户制度就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孛儿帖时间后铁木真第一次如此开心。
“不不不!大哥必须当上蒙古的可汗后才能实行千户计划。”巴图伸出食指摇了摇说道。
“没错,只是希望撒察别乞不要捣乱为好。”铁木真有些忧心的说道。
“只要不让他知道我们的计划,他会同意大哥当上可汗的。至于之后想要反对?嘿嘿,那是他找死。”巴图说到最后忍不住冷笑起来。
巴图与铁木真从大帐中出来的时候帖木格与合赤温已经整顿好部队,而者勒蔑也安排好牲畜、俘虏。
为了保证俘虏能够安全的运走,两万人的部队合赤温与帖木格会带走一万。不过光是两人铁木真有些不放心,最后又让呼必来担任这次的统帅一同回部落。
“铁木真、哈撒儿你们要小心!还有小巴图,不要再独自一人进行厮杀、那不是为帅者应该做的事情。”孛儿帖很关心铁木真与他的这些兄弟们。
“放心吧大嫂,接下来的战争已经没有什么危险。”哈撒儿说到一半就被孛儿帖打断:“万事要小心,看似安全的地方危险更甚!”从这句话中巴图便明白孛儿帖也是饱学之士。
其实这也很正常、弘吉剌部紧挨着金国,金国的从中原学到的很多东西已经影响到弘吉剌部。
比如弘吉剌部的房子、床、桌子、白酒等等,最重要的是大量来自中原的书籍也进入到弘吉剌部。
弘吉剌部的很多牧民都会两句汉语,更有甚者会写两个汉字。中原的儒家思想也开始入侵弘吉剌部,生活习惯、饮食让弘吉剌部很富裕、但是儒学却让他们的军队愈来愈弱。
这也不仅仅是儒学的原因,弘吉剌部开始享受生活才是最主要的。以前天天骑马放牧,如今吃上中原的粟米后他们的骑术自然会下降。
巴图就是担心自己的营地也变成这样才让他们保持放牧的生活习性,面粉、红薯只是保障部落不会有人饿死。
距离元旦还有十天的时候,呼必来带着合赤温、帖木格护送被蔑儿乞人掠夺都走的孛儿帖以及大量俘虏、牲畜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来的时候浩浩荡荡,回去的时候队伍更加的庞大。俘虏们都是整整齐齐的三十人一排、三十人一排,每一排都用一根麻绳捆着。
如此庞大的队伍自然是嘈杂一片,旁边看护的蒙古骑兵会不时的训斥一番。如果不听就会一鞭子抽下去,看到这种情形巴图就知道在路上死亡的蔑儿乞人绝对少不了三千。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俘虏就应该有俘虏的待遇。总不能让他们有马骑吧!那样估计不到乞颜部就跑没了,甚至杀掉看守的一万骑兵。
都说数量一旦上万看起来就无边无际,而现在光是蔑儿乞人就高达十余万、更不要说还有六十万的羊、十万匹骏马、近万的牛了。
“大哥,这一万骑兵没有问题吧!”巴图对此显得忧心忡忡,一万人看守十万人、近八十万的牲畜实在是太困难了。
“这也没办法,总不能把俘虏都押送回去再攻击其他的蔑儿乞人吧!”铁木真就不担心吗?他当然担心,不止是他就连脱里汗、札木合同样担心。
但是除了这样他们没有其他的办法,毕竟把俘虏送回去后再想攻打蔑儿乞人就难了。那时候他们一定都聚集到了一起,消灭蔑儿乞人的代价就会无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