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云节入京
鑫后主十五年,天下已硝烟四起。此时,鑫军剿灭了北方一股小型起义军。
义军首领名唤李英,在义军被剿灭后,他这个义军头领自然被朝廷军队四下追捕。
云节高祖云生虽然只是一平头百姓。但却极其富有民族情怀。他在巷间遇到受重伤的李英。感念其为民族英雄。便邀其居于自家养伤,并舍命助其躲避官兵追捕。
一个月后,李英联络到其它义军部队,也是怕继续待下去会连累云家。于是便匆忙离去。继续加入到反抗鑫朝□□的战斗里。
一晃十年过去。鑫朝眼看逐渐不敌各路义军。便开始到处搜刮钱粮为向北方草原逃离做准备。
各地百姓于是纷纷组织民兵反抗鑫朝官兵劫掠。云生也加入其中。并在与鑫朝官兵对战中不幸身死。一同战死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云为国,云为族和云为民。
很朴素的名字。没有任何的附庸风雅。因为云生就不过只是一个小城中普普通通,但却心怀天下的百姓而已。他没有太多学识。却也有着为国为民甘愿身死的觉悟。
当时,李英已加入赵章军。并成为一方名将。云为国的妻子便带着年仅七岁的儿子云英前往投奔。云为族才刚新婚。不等妻子怀有身孕便已然战死。云为民更是才刚满十七。还不到当时及冠的年纪便以身赴难。所以,云英也是云家的唯一子嗣。
云英本名云并。当年鑫朝是覆灭并朝夺取的天下。所以当时天下各路义军都是举着恢复旧国的旗号。云生给孙子起名云并就有感念故国之意。
云英的母亲是为了讨好李英,这才给他改了名。并宣称是云生为了让云英长大之后能够成为李英这样的大英雄。所以才取的这名字。反正云家人都已战死。自然随她去说。
当然,有关这点除了云英本人和她母亲之外。是没有第三人知晓的。
此时,李英已经成为名动天下的大将军。不一定还会记得十年前只请他在家中躲避过一段时间的小人物。云英的母亲也是无法可想之下。这才带着云英前往投奔。
结果,她没能见到李英。此时的李英正随军作战。是他的夫人接见了云英母子。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对方竟然知道并且还记得他们云家。
当年李英落难时便已经结婚了。而且也有了子嗣。只是在打仗时跟妻子分开。得救后,也将自己是如何得救的事情跟妻子说过。没想到对方竟然一直记得。
对方当即为云英母子准备了居住的房子。并且还从自己的腰包中取出钱财供其母子花销。
李英得胜归来。得知云家遗孤前来投奔自己。家都没回便马不停蹄的前来看望云英母子。
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英从未曾将其遗忘。每年吃穿用度不曾少过。云英因此十分感激李英。对李英也始终表现的十分忠诚。这一点李英也看在眼中。
在云英及冠后,李英将其收为亲卫。并以亲卫身份参加了大都之战。因为鑫朝此时已分崩离析。大量皇族和官员都已逃往漠北。所以战斗并不如何激烈。
只是李英在战斗时贪功冒进误入敌方包围。云英拼死守护,对方也没有顽强赴死的决心。虽然受了些伤。但也守护李英等到援军到来。
鑫朝覆灭,赵章建立炎朝。李英受封镇北王,世袭罔替。
云英也因救护有功。被李英封为县男(男爵,六等爵位最末一等)。受三百亩田。虽然田产不多。但云家却也还是由此成为世勋家族。
之后不久,李英病故。李英之子李达即位。云英也在之后追随李达前往南方参加了针对割据军阀刘玉珍的战役。战斗最终也已胜利告终。云英也因军功加封两百亩田产。
之后云英又随同李达参加了针对常保保和杨友良的战斗。随着这两股势力的覆灭。天下终于恢复太平。云英因战功,封赏增至千亩。
战斗全都取得胜利。但在征讨杨友良时。部队爆发瘟疫。李达也在作战中被毒箭所伤。在当时虽说保住性命。但却依然留下病根。没能熬过那年冬天。
李达当时就只留下一个年仅十四岁,名为李昊的儿子。
于是,李家其它支族的人便以李昊年幼为由。起了争夺王位的心思。许多将领也认为一个才十四岁的孩子不足以胜任王位。于是纷纷支持起其她人。
但云英却始终站在李昊身边。因为,就只有李昊是李英的子孙。其他争夺王位的人并不是李达的亲兄弟。而是李英的表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嗣。
那些将领之所以会支持这些人。也无非是为了能有个从龙之功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些人却未曾想过。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当王可比那些老谋深算的家伙当王更符合朝廷心意。最终,朝廷下旨令李昊袭承王位。不但呵斥了其它争夺王位的人。同时也罢免了大量支持旁支的将领们。并且收回了他们的爵位与封地。
而在当时维护李昊的勋贵们自然是被加官进爵。云英也在李昊继承王位后受封为县子(也就是子爵,六等爵位中的第五等)。并加封两千亩田。算是对其不断支持自己的感谢。
虽然中原已经太平下来。但这世界却不会有永远的太平。北方游牧连年寇边。身为镇北王的李昊也常年与北方的草原人作战。
建武十三年(十七年前),云英在一次与草原人的战斗中罹难。云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云松,次子云柏和三子云槐。是的,都是以树为名。且是能够在北方苦寒之地生长的树木。
取意让云家能够像这些树木一样。战胜艰苦的环境。能够顽强的在北地茁壮生长。
随着云英故去,云家三子也选择分家。云松承县子。云柏和云槐因在之前的战斗中获得过军功。所以先后受封县男。
建武二十年,赵章开始对各地贵族转封。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在之后方便他削藩和诛杀世家勋贵。把奖赏出去的土地都收回到朝廷手中。
当时是没人发觉的。只是古语有守家待业的说法,所以各地勋贵都不愿离开故土。
为了让小贵族们同意转封。赵章承诺给同意转封的小贵族们加封。于是,这才开始有大量小贵族接受转封。云槐和云柏也在其中。云槐被转封至南方。云柏则被转封至京都。
小贵族们大多如此。要么放在眼皮子底下。要么就是转到别地去当钉子。
建武二十三年,赵章开始出手削藩。并对曾经的功臣们挥下屠刀。
每年都至少有一位王爷及数名公侯获罪被诛族抄家。不是没人想过反抗。只是,不反抗还能多活一阵。反抗了当年就得死。
赵章手下的士兵既多又强。那些王爷们就算合在一起也难以取胜。所以全都只能乖乖做一个缩头乌龟。只等皇帝罗织罪名,直到屠刀落在自己头上时才做出最后挣扎。
说回云家,云柏被转封京都后。确实由县男升为县子。并获赏望京城外三千亩田做为封地。同时也成为一名禁军校尉。
建武二十五年,徽王朱元不满赵章诛杀功臣。主要也是刀已经落自己脖子上。无奈走上造反之路。
赵章亲自领兵作战并强制小贵族们加入军队上阵杀敌。而且还是做为敢死队来用,不是派他们去冲击敌阵。就是派他们去率先攻城。云柏就是在攻城时不幸战死。
云柏原配夫人因难产身亡。转封到望京后,因爵位较低又是“外人”。所以一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夫人再娶。随着云柏身死,他这一支自然就断了。
云柏无后,朝廷自然就要收回对其封赏的爵位及土地。想要避免爵位和土地被朝廷回收。唯一的办法就是过继个儿子给他。
为了让活下来的贵族们能够继续赴死。所以朝廷也承认这种过继关系。并规定贵族及冠就必须在军中任职并随军参与作战。
同时,还规定承爵位者必须满及冠之年。如无达到规定要求的子嗣可承爵位。朝廷一样要收回爵位和封地。但却会按爵位不同,给孤儿寡母扔下些银两。
同时,在战斗中战死的贵族也会因军功继续获封。比如云柏,战死后爵位虽然没变。但土地却增至五千亩。
朝廷亏了么?当然没有。因为这些小贵族大多都是在天下大乱时获封的。出身草莽。很多早就与家人失散。就是哥自己。这种贵族一死。土地就直接被朝廷重新收回。想过继都没人。
毕竟过继不是随便过继的。活着的时候当然可以随便收继子。可一旦死了,就必须是子侄(亲兄弟的孩子)才可过继。不然随便抱个孩子来就说是其继子。朝廷也不可能承认。
云松在带兵出战前就收到弟弟战死的消息。云蓿身为长子。要留在北方承袭自己的爵位。所以刚刚及冠的云节便是唯一符合承袭爵位及过继要求的孩子。
如今天下一统。北方虽然依旧有战争。但想要通过战争获得爵位已经没太大机会。尤其是他们这种小贵族家的子嗣。云节想要在官路上有所发展就只能依靠科举。这也是云节特别热衷读书的原因。
可如今却有了另外一个机会。就是前往京都,过继给云柏承袭县子爵位。只是,如今朝廷直辖,尤其是京城周边的爵位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因为一旦开战,这些勋贵们就都会被拉去当敢死队。新承爵的勋贵十成有八成都是一场仗打完就没了。
运气好些的,打仗前生个儿子,死后获得些银两。运气差些的,也就是顶着爵位的名头过几天好日子。但所谓富贵险中求。承袭县子爵位。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而且这么一个爵位白白舍弃也确实可惜。可云松又舍不得儿子遇险。纠结来纠结去,等到仗打完他也没做好选择。最终。便只能找来云节问问他自己的意见。
云节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为国为民本就是他的夙愿。虽然年纪还小。但他也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而且,家里少个人,余下的也能过的更好些。至少吃饭时能多吃上两片腊肉。
于是,次日他便将自己的爱马拴上绳子用来拉车。拜别父母,辞别兄妹。带着失去手臂,却照顾自己至今的云伯。就这样一人一马一名老仆外加五十两银子便千里迢迢的赶往京都。
一路上风餐露宿,轻车简行。在荒野中过夜不说。甚至还遇到过山匪。经过不知多少磨难。这才终于在一个月后抵达京城。类似他这样由家族送来过继和承袭爵位的人很多。所以程序走的到很快。简单验明身份便将地契和委任状给了他。同时还给了他一个校尉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