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座谈会
第二天下午,陆政东在省委党校又见到了周毓宁,昨晚的醉猫已经又重新变得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周毓宁讲的是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演讲很精彩,不过周毓宁的眼神始终游离在他的身影之外,看样子,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些赫然。不过陆政东也明白,周毓宁只是在某种特殊环境下在特定的情绪下的突然爆发而已……
听完演讲,陆政东正准备出门,班长周义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些经济学家、教授讲得很精彩,可是关于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现在又开始出现很大争议,让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难办。”
周义华是省政府办公厅的副主任,属于“天子门生”,被认定了班长。
陆政东知道周义华所讲的争议很大来自于什么,这一时期有个新的东西出现,就是在全社会广泛流传的万言书。万言书这种东西在明清时期就有,写一张纸贴在城门或者茶馆里,表达自己的不同政见。比如清朝末年,李鸿章主导洋务运动,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学习数学、天文、外语等等。当时北京的皇族非常不满意,到处贴揭帖,散发万言书,说放着四书五经不学,去学这些西方的东西,简直就是卖国。
一些反对私有经济发展的人士学了这些招数,年初的一份万言书讲私营经济已经很强了。再鼓励支持不就变成私营经济为主体了,也正是私营经济发展得快了,所以国营、集体企业才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更耸人听闻的是,他们讲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变了,阶级关系变了,社会意识变了,执政党也变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把党“连锅端”。所以私营经济是祸水,而是人们讲的活水。这些人自行印制文章散发,散发得很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该看的人全看到了。
这份万言书开列了一个很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名单,名单中包括许多著名媒介,许多经济学家、法学家、作家和理论家。万言书要求对这些人和媒介采取严厉行动。
这造成很大困扰。一位省委宣传部部长讲,一些负责经济方面的干部看了万言书之后。心有余悸,想说话不敢张嘴,想走路不敢抬腿。
某省的省委书记看到这个万言书之后,心有余悸,推迟了本来要召开的一次扩大开放的会议,想看看京城的动向的再说。所以。万言书广泛流传,对改革开放的造成了不小的困惑。
陆政东是知道后来情况的演变的,十余年后,非国有经济加在一起,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六成的税收和近八成的出口。并且吸纳了将近两亿人就业。这个事实说明私营经济不是祸水,而是活水。
想到这里,陆政东道:
“我觉得这样的观点也太左了,现在的问题正好相反,不要说私营企业,就是乡镇企业在竞争中都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比如在金融、土地等方面。比如在准入门槛上,得不到支持,有点像是后娘养的,不是亲生的。可就是这样,这些私营经济依然是活力无限,这就说明很多问题,我认为私营经济在市场准入等等方面要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渐达到和公有制经济相对平等的一个竞争平台上,这才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问题……”
陆政东是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的。对于私营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得更为具体和直观。但经过县委书记和副市长岗位锻炼,陆政东气质越来越稳重,他很清楚,万言书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也愿意在周义华面前只谈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的东西,而国有企业的改制,现在还没有真正进入攻坚阶段,有些提法上面还没定下来,那是雷区,搞不好就会被扣上一顶国有资产流失的罪魁祸首的帽子,所以他就回避了国有企业的问题。
周义华感叹一声道:
“从我个人来说,我也认为还是要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但理论是政策的先导,若祸水论成为主流,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甚至相关的干部,说不定到时还要承担责任。”
两个人正说着,省工商局的副局长周志鑫也从后面跟了上来,邀约一起去吃饭,
派别和山头,存在自然有其理由,物以类聚,人与群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读党校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认识一些“道”上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各地各部门的头头,多一个朋友,即使对自己的前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可是将来总多一条办事的途径。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走得更近的团体,诸如,省直机关的干部平时接触得多一些,或者说是互相利用的价值更大一些,所以在一起聚会的时间更多。来自各市的领导由于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在一起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聚在一起的时间就要稍多一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
陆政东还没有来得及表态,就有另外一位副市长争着请客,陆政东和他们不一样,心态就平和得多,官场和商场是最为势利的地方,没有实力和明显潜力,纵然是天大的人才也会受人白眼。在官场,友情只是陪衬,处于官场人际关系补充地位……
一行人约好吃饭的地方之后,陆政东回到宿舍,准备收拾一下就出去吃饭,电话响了起来。
“武山,什么事?”
“今天晚上省委省政府要接待了几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还要开座谈会。刘部长请你也参加。”
辛武山赶紧利落的说完笑着说还要通知其他人就挂了电话,陆政东挂掉电话又把本来已经换好的比较休闲的t恤换成了比较正式的衬衣。就给周义华打电话,准备推脱晚上的夜宴,不过周义华也接到了电话,也要参加晚上的座谈会。
于是两人相约一起过去,下了楼正好遇到了省体改委副主任张义民。
“周主任,办公厅的车就要来了,我们一起去吃饭。”
明明见到了陆政东和周义华在一起,却只是招呼了周义华。省体改委是省政府组成部门,是研究。协调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在政府部门中权重很大,所以张义民还真没有把下面市里的副市长瞧在眼里,但周义华不一样,周义华作为省政府的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天天围绕着省长和副省长转,前途光明。因此他对周义华很是热情。
周义华带着点遗憾的样子道:
“今天晚上我和陆市长都参加不了,刚刚接到通知,参加经济学家的座谈会。”
张义民听到这话一愣,等到周义华和陆政东离开之后,他就赶紧给体改委办公室打电话询问情况,
办公室主任道:
“这一次是国内几位经济学家到省里调研。杨书记陈省长都要参加晚上的座谈会,除了我们体改委的同志,还请了省计经委、省财政厅的相关同志。”
“好像下面市里也有人与会?”
“那倒不是很清楚了。
得知了这个情报,张义民心里便担心起来,省里准备搞一个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杨领导小组的组长是省长,副组长包括省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成员都是相关厅局的负责人,这些人只是挂个名,真正干事的另有其人,他希望学习结束之后能够到这个领导小组工作。到这个领导小组工作,接触领导的机会更多,对自己的下一步发展肯定更有好处。
而书记和陈省长一起出席经济学家的座谈会,参会的人是不言而喻的,周义华参会,张义民能够理解,毕竟是省政府负责协调经济事务的办公厅副主任,其目的就是希望这些专家学者能够为全省的发展建言献策。而陆政东有机会与会,他却没有,张义民心里的感觉就复杂了,体改委是改革的排头兵,他是体改委副主任,这一次进入后备班也是经过积极争取,这样的座谈会陆政东能参加,却没有他的份。这让他很有些不是滋味。
赵一芒的直觉是正确的,这样的座谈会参会人员是有讲究的,绝对不会胡乱点人参加,在西河的各个开发区中,长滩的开发区搞得很有特色,而且成效卓著,陆政东作为分管领导,被请来参会也算是作为市级政府的代表……
陆政东和周义华准时来到了会场,看到会议室里的经济学家除了熟悉的周毓宁外,其他都是如雷贯耳,更让陆政东感到意外的是,满头银发的国内经济学界的泰斗吴老先生也赫然在座。
省里出席座谈会的领导也都是重量级的,除了书记省长,还有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常务副省长等。
省里的大佬们如此重视,除了吴老先生本身在学术界和经济界的影响力外,恐怕更为看重的是吴老先生的另一个身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设计组”负责人,这个身份看着是学术身份,但大家都清楚其是为最高决策层的经济改革提供经济理论支持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其在决策层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对于已经到达省部级这个层次的领导来讲,意识形态那就绝对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摸清最高层的动态。
参加座谈会的级别很高,但人数反而不多,每个人的位置根据重要性而决定与省里主要领导的远近。
陆政东坐在了最末端,对面正好是吴老先生,金丝眼镜下有着睿智眼光,他的表情与省长朱建国等人略有不同,沉稳中又有几分学者教授的儒雅和蔼。
陆政东熟悉吴老先生,是因为吴老先生有国内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的称呼,最近也读过他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和国有经济、财政、金融、外汇管理、社会保障、政府职能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省里请来了国内的经济学家进行调研。主要是想给西河省的经济把脉,顺便也有探探口风的意思。
在座的好几位经济学家都对促进私营经济持有支持态度,与杨书记、陈省长等两位谈笑风声吴老先生若有所思地听着众人的谈论,并没有主动说话。直到省长陈建东请他对西河的发展提一提意见,吴老先生才开了口。
“我对西河的情况还不大熟悉,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暂时不发表什么意见,不过,谈改革就离不开转变思想观念,谈发展也就离不开资本和市场。我讲个故事吧。”
“年初的时候,我看到一篇万言书,有天在一个餐馆吃饭,在座的马先生当时也在场,谈论起第一份万言书,餐馆的老板也都熟了也在一边听着我们谈话,这位老板听完脸色就变了,没多久就把自己变成了澳大利亚人。把财产转移出去了,因为他害怕再来一次公私合营,害怕把他抓起来,现在他变成澳大利亚人,就是外商了,这里面的很多问题值得深思。所以总设计师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很精辟,也很有现实的意义……”
吴老先生讲话之时,大家都静静地听。陆政东向来注重实干,他认真领会着吴老先生话里的内在意思。实际也就是讲要转变观念,不要受有些东西的干扰,进一步进行改革开发,吴老先生并没有讲高深的经济理论,但是就这短短几句话,恐怕也是给省里的领导吃下了一个定心丸。
陆政东心里也不由想着。越到高层越注重理论,虽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真正在实际的改革开放中,更多的时候是理论先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论证,没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决策错误将是十分严重的错误,影响也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理论也是有着实际意义……
第二天是周末,周毓宁等人就离开了西河,陆政东下课之后准备去沈如双那里看看,组织员吴老师却找上了他:
“陆市长,学校觉得趁这些经济学家来西河调研的这股东风,去考察一下开发区的发展和推动私营经济的情况,长滩开发区搞得很不错,就看看长滩,你到时候介绍介绍经验,如何?”
理论联系实际一向是党校学习的传统,但陆政东也知道,长滩市最近因为杨凯麟的事情是弄得鸡飞狗跳的,厅局级后备班到长滩考察调研,说不定就会惹来省内不少媒体的注意,这个时候到长滩,说不定刘建中和葛云昌都是很头痛,所以推脱道:
“长滩毕竟属于不发达市,开发区的格局还是太小了,我看还是去高塘开发区考察调研。”
陆政东顿了一下又道:“最好是到经济发达省份看看,这些地方的开发区和私营经济肯定水平都比我们高,看到差距,对大家的触动会更大一些。”
吴老师也笑道:
“陆市长这想法也不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不过如果学校领导不同意去外地,你可不能推脱。”
陆政东也只好点点头,回到了宿舍,陆政东想了想,还是个葛云昌打了电话,说了吴老师的意思。
电话里的葛云昌略为沉吟了一下,道:
“我是欢迎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的领导以及厅局级后备班的同学到长滩来指导工作,只是政东你也知道长滩眼下的局面,如果确定要来,一定要提前通知……”
陆政东打完电话,就下了楼,准备享受难得的双休日,双休实际上是从今年五月一日开始的,不过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双休单休都差不多,反正有事情都是连轴转。
到了沈如双的住处,沈如双正忙活着,看到他进来张望着,不由道:
“梦甜现在是建行的主办稽查,经常跟着她们的总稽核陆大姐在地市跑,经常不在家……”
说着看了他一眼道:
“没见着人,是不是很失望?”
陆政东听沈如双的话不由也道:
“哎呀,是不是醋瓶子打翻了?好大一股醋味……”
沈如双知道她说这个是自己找不自在,想到在山洞里三人胡天胡帝,沈如双知道说这事肯定是越说越不自在,瞪了他一眼道:
“赶紧先喝点汤,饭一会就好。”
一边说着把手中的托盘放在桌上,然后用一条白毛巾垫着,把托盘里的瓷盅端了下来,陆政东知道沈如双不像张梦甜那样,不喜欢做饭,看她那副小心翼翼的样子,陆政东第一次感到沈如双真的象是一个体贴入微的小妻子。
看到陆政东有些惊讶,沈如双心里也有些感慨,经过了山洞的同生共死之后,她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或许,和陆政东这样子,已经是事实了,这样的事情很难用对错来判断,仅有的,只是个人的一种理解,还有就是珍惜这样在一起的时光……
陆政东心中充满着欢乐,可是现在也没有适应那一种关系的变化不由说道:
“能让鼎鼎大名的沈主任这双玉手为我端汤送茶,都不知道我上一辈子敲碎了多少木鱼!”
沈如双闻言,脸上划过了一丝红晕,轻轻横了陆政东一眼,道:
“行了,别贫嘴了,快点儿喝了吃饭。”
陆政东笑了笑,虽然经历了山洞那两天的胡天胡帝,不过,回归到现实之后,疯狂的沈如双还是回归到有些矜持上来了,如果是张梦甜,此时肯定是早就钻到他怀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