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婚、谋划
在李煜答应了立秦皇之女为皇后,两国往来密切,其乐融融。
在古代,皇帝立后,乃是需要祭拜天地,告慰太庙的大事。
由钦天监选择良辰吉日,再通过各种庆典和礼仪,完成册封大典。
不过,由于汉国的影响,一时间,边境再次笼罩了一模愁云,本来喜庆的立后大典,也无法将其冲淡。
李斯、张仪两人,趁此良机,频繁游荡在两国之间,想靠自己所学,再次搅动这天下风云。
“陛下,今结两姓之好,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汉国异动,却让人浮想联翩。
臣听闻,兖州魏国曹操和益州蜀汉刘备,都与汉国互通有无,似乎密谋一件改换天地的大事。
陛下,难道还不为所动?”
张仪见到李煜,便急不可耐起来,劝说李煜与秦国联手,先将汉国肢解掉,从而减轻威胁。
李煜看着张仪,笑了笑,终究是少年意气,有几分才智,却无法掩饰自己想要立功的野心。
“那你说,朕应该怎么做?”
张仪听闻满眼冒光,以为自己所言打动了李煜,随后,便侃侃而谈起来。
“外臣以为,陛下应与吾皇结为同盟,组建联军,击溃汉国,从而让他将嘴里的利益吐出来。
事成之后,陛下获得兖州、徐州之土,吾皇获得益州、豫州之土。
汉国尚未整合,刘裕虽臣服刘彻,但是手中还保留了兵权,甚至可以操纵荆州官员的废立。
而汉皇刘彻占有豫州、徐州、扬州和交州四地,看似强大,却远不如刘裕之辈。”
“愿闻其详。”
“陛下有所不知,汉国定都金陵,对豫州和徐州之地控制极浅,仅有冠军侯霍去病一军驻扎在淮南地区,掌控者豫州和徐州两地。
当初刘彻为了能在金陵站稳脚跟,将豫州和徐州许多的权力,让渡给了地方豪强和士族,使得地方豪强和士族成为了决定胜负的第三方。
不过,刘彻已经给予士族这么多优待,我们也难以争取,只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死存亡,他们才有可能会倒向我们。
至于扬州,已经被刘彻梳理成了大本营,阴蓄异志之徒,皆被斩杀,不过刘彻此举过于霸道,恐成后患。
至于交州之地,鞭长莫及,更兼有港口之便,其民富裕,难以战场厮杀。
只要陛下与吾皇联手,必能饮长江之水,成一番霸业。”
张仪颇有些自得,自己以弱冠之年,得皇帝赏识,前往他国,运用纵横之术,一展胸中抱负。
“陛下,汉国来势汹汹,不可不防,不如守望相助,共抗时艰。”
在一旁默默无闻的李斯,听完张仪之言后,打断了张仪剩下的言语,说道。
“今两国结成姻亲,乃是两姓之好,我与秦皇乃是翁婿关系,守望相助自无不可。
更何况,南面汉国来势汹汹,不得不防。”
张仪听闻唐皇之语,不禁喜笑颜开,这个世上,还是英雄惜英雄。
“正如陛下所说,一旦战事起,双方可以实际控制之地,划分国界。
若有飞地问题,双方可以协商,谈到满意为止,以免伤了和气。”
李煜点点头,从一开始,李煜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可以说,刘彻处于不利的地位。
司隶和雍州之地,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关隘众多,阻挡了东面之敌。
刘彻掌控豫州之地,却没能拿下关隘,一直处于战略上的被动。
这就使得刘彻不得不以当地土豪士族为首领,准许给他们的军权,让他们自己募兵、募民收关,汉国给予官职,但是粮食和武器,就由各家自己承担。
如此苛刻的条件,也吸引了一大批人,他们往往腰缠万贯,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地位,时常遭到墙插勒索、
而士族,则可以名正言顺的吸纳流民,变成自己的佃农。
至于兵士就更简单了,乱世之中握紧兵权,没准能给自己一场泼天富贵。
“此事,就依李丞相所言。”
李煜知道,秦始皇借了李斯的嘴说出了这些话,李斯所言,可能是大秦朝廷形成的共识。
。。。。。。
三天前,一个少年手拿一份卷轴,直入深宫大院,惊动了还在值班的宰相们。
虽然李煜还未给他们上称号,但是大家已经心照不宣,凡六部主官之上的,皆有宰相之资。
众人拿到竹简互相传阅,脸色越来越凝重。
竹简上,便是曹操所书之事,在信中,他将汉军最近的动向,向李煜做了说明,又将蜀汉归降之事告知李煜。
当初汉国使者前来拜见曹操,怕曹操反悔,就将蜀汉之事悉数告知,希望能够震慑曹操,让其知道天命在谁?
李煜看到曹昂的那一刻,便知道了曹操的想法,曹昂不禁是送信的使者,也是被托之人,希望李煜好生照顾。
李煜知道曹操生性狡诈,除了曹昂之外,恐怕剩下的曹氏子,他也悉数安排了,给自己的家族留下了血脉。
李煜也是很理解这种行为。
自从领主试炼结束后,李煜、曹操和张角三人相交、相识、相知,也算是半个知己。
三人的角色卡,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张角一介小民,以宗教为旗,积德行善为号召,掀起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黄巾起义,让本来就衰弱的汉朝,放出了身体中最后一丝血液,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支稻草。
曹操,宦官之后,一心想要扬名士族之中,立志为大汉征西将军,最终却成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枭雄,也是令人唏嘘。
李世民,贵族后裔,自十六岁起南征北战,雁门救驾,博得隋炀帝好感。
也曾晋阳起兵,跟随大唐的旗帜征伐天下,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李密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的格局。
随后杀兄囚父,又留下了千古骂名。
纵使贞观之治、天可汗、四夷臣服,也没能洗去玄武门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个唐朝都一直处在兵变的状态中,武德充沛,应该是唐朝留给后世唯一的印象。
这些印象,也导致了赵宋矫枉过正,以致国家倾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