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土地流转的后果
袁守道骑马来到杨再兴的身边,与杨再兴并肩齐驱。
“杨先生,我倒是很好奇,为什么你们有如此强大的财力,能够给这么多士兵,每人都配备一套盔甲。”
杨再兴知道袁守道是在打探自己的老底,不过杨再兴也不在意,现在状况已经变了,身边都是自己的人。
十万人马想要保全自己还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杨再兴说道:“其实也很简单,杨庄地处明州,那里是大魏的边境。”
“大魏的货物要想安全的卖出国就需要镖师,而镖师一般出价都很高,毕竟算得上是跨国业务。”
“而我们杨庄因为地理位置,再加上我在匈奴的身份,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胆子敢劫掠我的货物。”
“同样,匈奴人的牛羊,还有动物的毛皮、酥油、奶一类的物品想要卖到大魏,也需要经过我们。”
“只需要经过我们杨庄,就可以保证他们的货物安然无恙,同时我也会向他们多收一笔钱,这笔钱我称之为保险。”
“只要他们愿意多花一点银子,按照货物的不同种类,我们会定不同的价格,从五十两到三百两不等,货物一旦出现损坏丢
失,我们照价赔偿。”
“同样我们杨庄自己也做点小生意,就比如我们有木炭,我们杨庄附近有很多很多枝繁叶茂的林子,每砍下一颗就要种下三颗,靠着这些木炭卖到草原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杨庄还可以在冬天种出新鲜的蔬菜,在冬天新鲜的蔬菜可以算得上是绿色的黄金,要是拿到匈奴那价格就更高了。”
“杨庄能够养得起这么多的军队,能够把城池修得易守难攻城高墙厚,和我们杨庄开展的这些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想致富先修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势力失想要强大第一步就必须要有钱,要有金子有银子,有了钱就有军队,有了军队就有底气,”
“知道朝廷为什么年年赤字,国库空虚吗?其实打一开始朝廷的制度就有问题。”
“士绅不收税,所有的税都只能从老百姓的田地里收,可人有旦夕祸福,普通百姓稍微碰到点事,比如疾病或者是婚丧嫁娶,可能就掏空攒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家底。”
“土地就成了老百姓最后的财产,为了渡过难关,百姓们往往会选择变卖土地,而谁能买
土地?谁有这个闲钱呢?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士绅还有地主。”
“士绅不纳粮不交税,可土地经过层层流转,全都流转到了他们那,百姓没了土地就只能做佃农。”
杨再兴说到这儿嗤笑一声。
“朝廷的税收都出在普通的百姓身上,百姓没了土地变成了佃农,没了土地就不用交税,有土地的又不纳税,所以朝廷自然而然就国库空虚了。”
袁守道从来没想过这么复杂的问题,他想的最多的就是朝廷为何孱弱至此,就是因为朝内奸臣当道。
如果按照杨再兴的说法的话,大魏的衰弱不完全是韩京的过错。
土地从百姓的手里流转到士绅的手里,士绅不交税,国家财政收入自然而然就会被减少,长此以往下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真是很独到的见解。”
杨再兴看了袁守道一眼,笑呵呵说道:“其实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最后灭亡都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想办法造反。”
“大魏的开国皇帝不也是带领农民起义,后来越来越壮大,开国之初开始为天下百姓分土地,那时大魏如日中天,就连
北方的匈奴也要暂避锋芒。”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土地已经流转了一大半,按理来说,每个朝代都有一个兴衰期,通常为二百年,大魏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就衰落成这样,的确不正常,我想大概和韩京有离不开的关系。”
杨再兴的言语里面老是穿插着一些袁守道听不懂的话,不过袁守道并不在意,只以为是杨再兴学问高。
“杨先生的话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诚然我大魏开国百余年,就羸弱至此的确不应该,即便有奸臣当道的原因,可也并不是全部。”
“既然知道了国家衰弱的原因,那为何杨先生不愿意回到朝廷对症下药呢?”
“对症下药?”
杨再兴闻言哈哈一笑。
“国库空虚,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可这些能影响到那些当官的和士绅吗?他们该发俸禄发俸禄,他们手里的土地每年还会为他们产生源源不断的粮食。”
“如果要停止土地流转就得变法,变法就得把天下的土地重新分配,你觉得这些士绅官员们会让朝廷这么做吗?”
袁守道当即反驳道:“国家都快灭亡了,他们怎么能只顾着自己
的利益?”
“可是人家的土地也是真金白银买过来的!”
杨再兴重重的说道。
“人家真金白银买过来的土地,为什么要白白的送给别人?这些人也是朝廷的臣民,难道就因为人家有钱可以购买土地,就要让人家白白受了损失?”
“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么高的觉悟的,而且你还年轻,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到。”
“你若真的能够说服你父亲,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将你父亲的所有土地全部分给穷苦百姓,将你们家所有的财产全部发给贫苦百姓,那我就相信你真的能够做到。”
“但即便是你们父子真的能够做到,你们也会一瞬间变成朝堂内所有官员的敌人。”
“因为不只是韩京他们的一派官员想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荣华富贵,就连你们所谓的清流,也不希望过得和百姓一样。”
“所以朝廷要想好,要么就像刮骨疗毒一般给自己来一刀狠的,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疼痛也会席卷人的大脑,让人疼的想昏过去,但痊愈了之后就又是一个健全的人了。”
“只可惜我看朝廷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