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秦国之死,国与民的矛盾
秦朝为何会亡?
这个问题,黑夫想过很多。
是二世残杀宗室大臣?
还是赵高指鹿为马?
亦或是六国贵胄发力?
……
千百年来,这问题困扰了无数史学家。同样的也是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但自从他穿越后,再加上陈平的点拨,他才算是明白一二。
黑夫前世就很喜欢先秦历史,因为喜欢所以才会去接触了解。他也看过些网文,拿着小说内容奉为圭臬。有的说秦国会亡,是因为主力大军不在秦国,所以让六国是趁虚而入,乃至令章邯征七十万刑徒为军。
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所谓的长城兵团自蒙恬被赐死后,便归裨将王离所率领,足足四十万精锐。可惜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溃。此战过后,项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秦国主力彻底丧尽。项羽也因此威震诸侯,成为上将军。
至于南越军团?
黑夫也看过些营销号,说什么南越的数十万大军不回来支援秦国,是因为始皇帝下了遗诏:中原但有不测风云,南海军切勿北上,当封闭新道,不使中原乱局波及南天。老秦人北上,则华夏从此无南海矣!
可这……现实吗?
秦始皇是皇帝,他需要为自己的王朝延续负责。他自封为始皇帝,就是希望秦国能万世永存岁岁不休。他开创帝制,南征百越北伐匈奴,开凿灵渠建造长城……这都是功盖千古的贡献,根本无需罔顾现实捏造史实去粉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史书记载的很明确,百越军团不去支援是因为赵佗趁着中原内乱,趁机将秦国法吏悉数诛杀,然后扶持自己的党羽,彻底掌控越地。再断绝所有新道,自立为南越武王。
所以,黑夫也就有了疑惑。
赵佗不去支援,乃是为了权力。
麾下将士,又是因为什么?
那晚他与陈平聊了许多,也是因此猜到了。秦卒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搏个爵位衣锦归乡。可南征结束后,怕是这些士伍都得留在越地戍守。毕竟他们还得防止越人叛乱,必然要留有兵力。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士伍拼死搏杀,为秦开疆辟土。可最后却要背井离乡留守越地,与越人杂处成家繁衍。对后世而言,这是开疆拓土奠定版图的千古大功。可对秦卒而言,这完全就是把他们往死里坑。
如果越地是后世的繁华之地,那肯定是求之不得。可现在的越地基本没开发,需要一代代往里面输送人力物力。哪怕在唐朝,照样有发配岭南的说法。真正发展起来,怕是要到南宋时期……
正是如此,这些秦卒对秦国必是失望透顶。只要赵佗再稍加煽动,便可彻底与秦国断绝,拒不返回出兵救秦。
此外,陈平还与他提到过点。秦朝徭役有更戍之说,当男子17岁成年后便要登为傅籍,开始服役。刚开始为更卒,主要负责给郡县造城修路,亦或是运输辎重。20岁后便为壮需服兵役一年,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是为正卒。
再往后便是戍卒,需在咸阳或者是边疆戍守一年。南郡地理位置好,现在是秦国南疆,故戍卒不必远行,可就地戍守。
但对很多郡县而言,他们很可能要走两三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路上消耗的时间和口粮,皆归戍卒自身买单。所以征调戍卒,往往都是以闾右富户为主,毕竟他们有钱。可要是战事吃紧或是人手紧缺,那闾左也不能逃过。
比如说……未来的大泽乡!
当然,秦国还有取庸代戍的说法。说直白点就是可以花钱找人为庸,然后代自己戍守。像黑夫这边皆是如此,这两年来他就是花钱找人戍守,他自己乐得自在。千万别以为秦吏就能完全免去徭役戍守,除非能爵至五大夫以上,否则都得给始皇帝干活。
据陈平所言,阳武县其实还算好。至于颍川砀郡等地,对戍役可是闻之色变。有些戍卒宁肯落草为寇,都不愿去服戍役,像芒砀山周遭就有诸多逃役者。
问题出在哪,一目了然。
昔日秦地不过千余里。商君如此规定,自然并不算过分。可现在秦国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对戍卒而言压力也就更大。
至于家国情怀?
这时期基本没有。
春秋战国打了数百年,从昔日的八百诸侯到最后的战国七雄。所谓家国情怀,很多公卿大夫都未必有。比如说叶腾,帮助秦国灭了自己的母国。亦或是李斯,身为楚人却助秦灭楚……他们都如此,还指望着底层黔首有家国情怀?
大部分黔首并不在乎谁是皇帝,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日子过的舒坦些,是楚人还是秦人并无区别。秦灭六国再至被灭,总共不过十来年的时间。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律法制度都未曾完善改变。
自古变法者,皆无好下场。
但今日,黑夫便要试试!
始皇帝破例赦免他的罪责,还各种封赏委以重任。将他比作南郡乌鸟,视做秦国祥瑞,那他就做这出头鸟。或许他会如吴起商君之流,最终死于新法。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已死过一回,算起来他还赚了!
畏手畏脚,对得起万千读者吗?
……
黑夫缓缓起身,开始蓄力。
李信不解的望着他。
这是要作甚?
“敢问君侯,待南征结束后,士卒是否要留于当地?”
“这是自然。”李信理所当然的点头道:“秦国费劲力气拿下百越,可不是用来看的。更要将越地打造成南方巴蜀,成为秦国粮仓。届时得军功者便直接赐地,同时留戍当地防止越人叛乱。还可开辟新道打通南北,还要就地取材修城筑墙。”
算起来,要干的事还不少咧!
陈平闻言顿时叹息。
他最喜欢的便是黄老之术,并且认为秦国眼下最适合的就是休养生息。打了这么多年仗,各地黔首都已疲惫不堪。好不容易天下归一迎来太平日子,更该以此来收民心。
可惜秦国推崇法家,韩非就曾言: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认为民智不可用,就如婴儿幼稚低下。他们苦小费而忘大利,只顾眼前利益却无长远考虑,所以不可能理解统治者的宏图大志。故国君虽拂于民,必立其治!
可在陈平看来,韩非是大错特错。他将民心与民智混为一谈,本就是诡辩。而且,要如何断定君主推行的政策,必然能代表民众的长远利益?
韩非所说,是建立在国君圣明的基础。若按其理念,昔日的韩王安也没问题?所作所为皆为长远考虑,然后长远到被秦国所灭?
黑夫却是摇头,轻声到:“士伍是希望能杀敌立功,衣锦归乡。让他们背井离乡至越地杀敌立功,他们绝无怨言,因为有利可图。可越地情况如何,君侯也都知晓。强迫他们留戍越地,必会有人不忿生乱。”
“为国效力,理应如此。”
秦始皇淡淡开口。
想要开发越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知道这么做会令诸多士卒不满,但为长久考虑却是没的选。越地土地肥沃,有些地方更是四季如春,无比适合耕种。他要的不是一世之功,而是万世功业!
李信则是望着黑夫,淡然道:“随便来个人,都能提出类似的问题。汝已爵至右庶长,为秦高爵,要做的应当是解决此事。若能提出两全其美的法子,也是桩功劳。”
“此事……无解。”黑夫抬手行了一礼,继续道:“陛下有志,征伐频频。秦人有欲,捉襟见肘。陛下无错,黔首亦无。此事无解,难以调和。”
那还说什么?
继续按国策推行!
秦卒卖命,数百年来皆是如此。况且他们连命都卖给了秦国,自然得听秦国的安排。
“黑子定有办法。”
“嘿嘿,的确是有些想法。”黑夫面露微笑,淡然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秦自商君变法起,便无比重利。故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闻战则喜,闻令则动。秦能迅强,皆赖于此。故下吏以为,可区别赏赐令士伍自行选择。”
“区别赏赐?还请细说。”
秦始皇来了些兴趣。
他就知道黑夫这脑袋瓜子好使。
但凡提出问题,必有解决之法。
黑夫自信一笑,“下吏所说,皆为虚言。究竟如何,还需朝公商议再行定夺,望君侯勿要见怪。”
“可。”
“凡立功士伍,皆可自行决定去留。若留于越地,则以爵厚赏。秦律有言凡斩一甲士,便可得爵为公士。若是归乡,则照常赐爵。若留于越地,则再进一级为上造。按规定上造可得田二顷,留于越地者则可得田三顷。若妻儿亲眷愿至越地,秦国还可承担路上所耗钱粮。若有亲属为城旦舂,则可破格赦免。当然,陛下最好是再免去十二年赋税。”
“嘶……”
饶是王贲都有些坐不住了。
秦人上战场杀敌,为的就是爵位。在秦国混,有了爵位就是高人一等。不仅仅是身份地位,还有诸多赏赐。最直观的便是田地,只要是个公士就能有百亩良田。
黑夫所言,无非便是一个利字。通过利益绑定,让秦人自愿留在越地。原本只能是公士,现在能再进一爵为上造。本来得田二顷,现在直接三顷。秦国还能出钱出力,帮他们将妻儿亲眷迁至越地,还能令犯罪的妻儿血亲被赦免。
秦国的确是有赎刑的说法,但这是要用自身爵位去抵罪的。这回秦国是破格直接赦免,只要对方肯留戍于越地。
还有就是免去十二年的赋税,这个操作也属正常。像去年皇帝东巡至琅琊后,便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并且免去十二年的赋役。黑夫这里则是改了个字,意思就是徭役还得干。毕竟开发越地需要人手,要全免了谁干活?
类似的操作,后世刘邦就这么干过。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去徭役十二年。若是要回家的,则免去六年同时给一年的粮食。只不过他稍作修改,加上秦国的爵位田地赏赐而已。
“此策甚好。”陈平是忍不住起身,抬手道:“若要发展越地,必要人力。然士卒留戍,又易不忿。君上提出此策,则可令士卒自行选择。面对厚赏,必有诸多士伍愿意自发留在越地!”
“说的是。”
扶苏这时也是起身。
他看向陈平,也是难得统一战线。
“先前黑子曾说过生产军团,若士伍知晓乃是为自己开垦荒地,必会干的更起劲。百越幅员辽阔,并不缺地。哪怕厚赏,于秦也无弊端。士伍归乡照常赏赐,士伍留戍则可厚赏,还能为吏。再加上赦免血亲,还可复十二岁,定有诸多士伍自发留戍!”
黑夫只是笑了笑,他其实也不确定这法子是否管用。哪怕是在后世,也有很多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毕竟背井离乡前往陌生的地方,需要承担的风险太多。但只要秦国肯让利于民,他相信总比什么都不去做,按历史发展来的强些。
秦始皇则是蹙眉思索。
黑夫能想出此法,也属正常。
毕竟士伍出身,对士伍也更了解。
以利许之,昌大南疆。
此法……或许可行!
【求求免费的礼物和五星好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