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一份不错的工作
无数的人,将自己的处子之身,献给了一本默默无闻,却注定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纪念书籍。
那是肯定的。
身为创立者。
而苏洋在页面最上方的留言,更是让他瞬间成为了热门话题。
“现在,我们的青春已经不在了,那么,我们就用这本书,连接着我们,连接着我们,连接着这个世界!”
学校食堂。
苏洋和刘宝生也是在一顿饭里认识的。
和刘教授打了个招呼。
同样惊讶的还有刘宝生。
那一张桌子上,坐着一个女生,年纪不大,长相还算清秀,估计就是刘宝生的那个硕士。
“你这是在吃午饭吗?”
说完,他对着身边的女生招了招手。
“秦雯,把椅子搬到苏洋那边去。”
刘宝生这么好说话的老板可是很少见的,当然,前提是苏洋的成绩不够好,不然他可能还会被比下去。
他很清楚这一点,因为张波早就跟他说过,刘宝生是打算收苏洋本硕的。
但是他对这件事还在犹豫,因为他对研究生没什么兴趣。
在学术上。
不管有没有才华,起码能忍受孤独,上一世读书的目的,就是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在他看来,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再为工作而烦恼了,因此考研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宝生这种学霸,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收徒弟的,能看上他的,可不仅仅是他写的两篇论文那么简单。
说到底,他对自己的潜力很有信心。
但是刘宝生可能并不清楚,苏在学习上的天赋并不比苏洋差。
“不用了,刘教授,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你先吃饭。”
在秦雯目瞪口呆的目光中。
像刘宝生这样被苏洋一口回绝的情况,还真是少见。
一般人想要和校长共进晚餐,都会抢破头。
可这小子却一点都不在意,还摆出一幅我很忙,没时间陪你一起吃的表情,真是奇葩。
直到苏洋端着饭菜从楼上下来,他才停了下来。
刘宝生冷笑一声:“你这家伙,整天都在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是让人头疼。”
秦雯一脸的疑惑。
问道。
“先生,这位是?”
心中却是有些酸溜溜的。
刘宝生是自己的老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对自己的几个师弟师妹如此友好。
“苏洋,企业管理系的学生,我之前拿到的论文,就是他发的。”
刘宝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边说着,一边匆匆的解决了几个问题,然后离开了。
返回寝室。
苏洋这倒不是在骗他。
他确实有事。
下午的时候,田科,魏大忠就带着他出去参观了一下。
十月份的时候,他还想着要在这里住上好几年呢,没想到事情发展得这么快。
前些日子,小区要拆迁,房东也不是吃素的,直接退了一部分。
让她尽快搬家。
苏洋陷入了沉思。
总不能一直搬家吧,最后打定主意,要买一间单独的小院。
在21世纪初期,这样的房子在上海并不少见,而且也不在市区。
但是苏洋挑的位置却很不错,离商圈很近,用水、电、气都很好。
这是一栋八十多岁的旧楼,优点是占地面积大,业主九月份就要和他的孩子、儿媳一起搬到美国了,所以这栋楼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苏洋花了一百多万买下了这栋楼,也买了这栋楼的地基,但是这栋楼却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
并没有告诉田科他们,这套房子是他们自己购买的,而是告诉他们,他们已经很久很久了。
饭后。
下午一点,我会去看看那栋别墅。
从上到下。
这所房子很适合。
除了一层之外,顶层是一间小阁楼,这小阁楼不适合居住,因为它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这栋楼的背后,就是一条街,前院很大。
大概是老爷子离开的时候,并没有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有一棵老葡萄藤挂在上面,旁边还种着两片菜地。
其中,蒜头与上海白菜长势良好。
就算是通宵煮面,也不用担心没有调料了。
“如何?怎么样?”
朝田科看着魏大忠问道。
“嗯。”
“还行,但内部还需要整理,我觉得一层的机房太小了,我们可以让人在两个房间之间进行连接。
还有,楼梯那边也要弄一堵隔音墙,然后再重新布置。”
电脑和电脑都很昂贵,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一间用塑料布隔开的小房间。
他还特意买了一台空调,专门用来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于粉尘之类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视的。
搬到新的住处,当然要拾掇拾掇一番才行。
虽然没有必要搞个无尘室,但至少要做得有模有样。
“好的,我现在就让人去准备,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你开一张清单,我们回去之后就可以准备了。
我估计我们至少要在这里呆上三年。”
苏洋还是小看了这些人的能力,但是现在,这就是市场的现状。
倒不是他眼光狭隘。
上一世,苏洋并不是学电脑的,所以也只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并没有真正的经历。
2000年,全球网络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泡沫。
雅虎等大型企业已因市场的紧张而不堪重负。
那是肯定的。
有生必有死。
这一点,已经存在了数百年。
在2000年的时候,整个世界都经历了一次网络泡沫,而中国的网络公司,则是陷入了一片哀嚎之中。
这些年,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百度,
腾讯(twitter)
阿里巴巴(Alibaba)
像网易这样的中国网络公司,十几二十年后就会崛起,差不多也就是差不多的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生死轮回。
但另一方面。
这段时间,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网络经济崩溃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2000年以前,中国内地对网络的认识非常肤浅,但在2000年以后,这一点却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的因特网刚刚出现了一个爆炸性的发展机会,即网民数量的激增。
这是在二○○○年。
中国的各个大城市,每一条街道上,哪怕是最偏远的村庄,也有无数的网吧。
就在这时,第一批互联网用户诞生了。
我们必须要说,中国的网络是由最早的一批网络用户迅速地从一种完全陌生的事物转变为一种与网吧一样普通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