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霸王! > 第347章 坑杀十八万

第347章 坑杀十八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诸葛亮的声东击西计策,毫无疑问取得了奇效。

三郡乌桓皆被其迷惑,以为其主要目标是上谷郡的塞内之地,毕竟上郡乌桓大人难楼兵败,出奔塞外。上谷境内,乌桓正是无主之时。

此时以常理来看,宋军大将为了功勋也应该去攻打上谷。

这些乌桓也是实在没想到,宋室才建国的

所以在田豫向西大张旗鼓进军的同时,所有胡人都没有注意到诸葛亮、张辽等将领已经率军两万,偃旗息鼓向着数百里外的乌桓王庭发起了奇袭。

诸葛亮只略施谋略,就使得他的进军取得了跟曹操一样出奇不意的结果。

在河北名士田畴的引领下,进军兵临塞口,出滨海道,过碣石,进攻柳城。

田畴,这是典型的幽州豪杰,地方名士。

他因为之前曾为刘虞效力,结果被公孙瓒所囚禁,后得其他人劝说,方才被释放北归。

田畴乃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此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

随即进入徐无山中,营造一块地势深远,又适宜耕种的土地,以养父母。附近百姓归之者五千余户。

于是他对归附者约法言:“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复怨雪耻。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于是跟归附者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

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田畴悉纳之。

乌桓、鲜卑甚至要对田畴这种拥众五千余户的割据势力遣使、纳贡,就可知其对汉家之畏服。

此前袁绍、袁尚等都曾遣使节,携将军印绶召其为助,皆被其拒绝。

而随着宋室对天下一统,还未来得及对他进行招纳,他却主动率五百族中少年,请为朝廷先锋。

诸葛亮亦是对其赞誉有加,言其:“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余里,畴帅兵五百,启导山谷,功劳甚大。”

而之所以如此盛赞,也是因为宋军出塞,也遇到跟曹军一样的问题,塞外降雨,山谷阻塞。

没办法,宋军四月出塞,肯定会遇到夏季季风带来的降水。

绛水对宋军而言,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大不了走平虏、泉州两渠,宋军一直比较重视水师。

有着夏季趁雨水暴涨,而乘船进军的传统。

可问题是这次降水正好不多不少,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

大军行进至卢龙塞,草原外面就已经无复道路,泥泞不已。

其实这也能看出,汉室对边疆失控,卢龙塞本是汉室边疆,是军事重镇。

却因年久失修,道路断绝,大军开拔往此地就艰难非常,如同深入绝境,蹈足异域。

而田畴也是趁大军在卢龙要塞休整之际,找到了诸葛亮,说道:“将军,今朝廷新力,虽威震天下,然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尤其如今方暑夏,道路不通,为难久矣,胡必以为我等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然此间尚有微径可从可行。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

诸葛亮和张辽对视一眼,都对这个大胆的计划略感震惊。

可又同时以为,此计可行也。

最关键的便在于,此战大军出卢龙塞后,将离开中原疆界,进入滦河上谷,在这片艰难的地区进军五百余里,在平冈转而东向,穿越鲜卑的牧地,再次进入汉家边境的山脉。

这意味着大军将对蹋顿的营垒完成了包抄,榻顿一旦战败,连逃都无处可逃!

对于中原大军而言,最难的永远是行军,至于抵达战场,打不打得赢这个问题,军中诸将都不怎么担忧。

此战,宋军可是出动了两万余精锐步骑!

乌桓王庭虽然可能有二十余万人,可能够出动的精锐骑兵不会超过五万骑。

即便是这些精锐骑兵,大部分也是征召的牧民,组成的控弦之士。

中原精锐玄甲骑兵,一次突击就能打得其溃败四散。

真正骁勇善战,披甲壮勇的部族武士,不会超过几千人。

当汉家精锐,可以把部队顺利投送到他们的战场周围时,他们只有战败一个可能性。

所以待田畴离开之后,张辽便对诸葛亮问道:“此战我等出奇不意,以护乌桓校尉部大张旗鼓,吸引敌注意,而主力绕鲜卑牧场,袭乌桓之后,破之必也。只是将军可想好对乌桓如何安排了?”

诸葛亮眉头紧蹙,握紧了袖中的书信。相同的书信,他相信张辽那里一定也有一份!

他是太子少傅,虽然也是宋庭重臣,可已经被打上了太子一系的标签。

真正受天子掌控和调度的嫡系其实是张辽、赵云这种还未站队的大将。

不然天子也不会直接指定他二人在军中担任副将。

因而对张辽询问,诸葛亮沉默了片刻,点头说道:“已经有了明确规划。”

张辽满意的点头,说道:“如此便好,乌桓若不能妥善安置,久而必为祸乱。将军早些休息吧,我等明日还要继续进军。”

而宋军有了明确的规划路线,乃立即起程,九百里行军,或许对曹操而言,是一件值得非常夸赞的盛举。

但对任何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都不过是对外寻常的一场战事罢了。

此战,张辽为先锋,亲逾山岭,为士卒先,露头袒膊,昼夜不息,行近千里,唯食肉饮水,壮气弥厉。

只用了半旬,大军便从卢龙塞出滦河上谷,然后东进鲜卑草场,收复右北平在塞外数百里的郡治故地平冈县县邑,然后继续向东,直差辽西郡如今的郡治阳乐县。

阳乐就在辽西郡的最东边了,向东就是辽东属国以及辽东郡。

因而乌桓王庭所在的柳城,其实还在阳乐西面几十里的地方。

而宋军大军收复平冈之后,行踪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因为平冈距离柳城实在是太近了,只剩下两百多里的距离。

等乌桓信使把军情传递给乌桓王庭,此时乌桓已经走不掉了。

因为信使在急报的同时,宋军也在疾速进军。

等榻顿收到消息,宋军前锋距离他们的路程已经不足百里。

汉里相对后世更小,不足百里,也就是后世几十里的距离。

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这也就是后世在市区生活的孩子,去郊区、农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里的路程。

开车无需一个小时即达。因而乌桓如果不加抵抗,仓促后退,宋军铁骑肆无忌惮的追杀,几个时辰就能出现在他们逃难的队列身旁。

只要宋军铁骑一次冲锋,乌泱泱的游牧牧民们会瞬间崩溃。

而更重要的是,要阻止二十万人撤离,这根本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做到的!

除了军队,没有任何组织可以把二十万人,一天之内动员起来,然后转进几百里,还能保持稳定。

别说转移几百里了,就是强行要求二十万人,一天内转移二十里,这在后世,也是不可能达成的情况。

所以榻顿在得知宋军出现在自己西北方向后,立即毫不犹豫的下令:“召集部族勇士,随我前去抗击宋军!”

榻顿作为乌桓的大单于,可不同于一般人,其骁勇善战,才略过人,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故此人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自汉末大乱以来,他和周围部族,从幽州收纳了十余万逃难的百姓,因而势力雄厚。

更是曾经深入插手中原的战乱,派兵助袁绍击破了中原能征善战的诸侯公孙瓒。

因而他颇为骄其才气,不怵于与宋军野战一场。

他的亲卫也立即策马狂奔于各个部落之间,总算是在两日之内,聚集起来三万骑兵。

但草原太广,有些部落也不知道赶羊躲进了那片山谷之中,乌桓人根本无法完全聚集起来。

乌桓的组织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就算是约期会师,他们这种游牧的生活方式也注定会有大部分人失期,更何况是两日之内仓促集结起来?

这三万人乌泱泱的在榻顿统帅下向西迎击奇袭而至的宋军。

作为宋军大将的张辽,一眼就看出了敌军众而不整,乃对诸葛亮说道:“战阵之道,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今敌军草聚,惶怖迎战,虽兵众甚盛,然折其势,挫其气,可一战而败也。”

诸葛亮乃回道:“可!令全军作鼓角,举旗帜,诸军鼓噪并进,将军亲赴战阵,陷阵突陈。”

张辽当即领命,策马率五千铁骑而出,横继敌众。

两军大战于金山之下,凶党繁重,胡尘喧嚣。然张辽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争奋,遂致克捷!

乌桓虏众大崩,死者被野。宋军一战斩首单于榻顿及名王以下二十余人,收俘虏二十余万!

宋军驻留在柳城三日有余,铁骑四出,一直在寻找附近游牧部落,凡胡人男女,不论种族,不论鲜卑、乌桓、杂胡皆被汇聚于柳城当中。

而与此同时,被俘虏的胡人男女都在城北挖土坑,深两丈余,广六七里。

此时胡人还不清楚宋军要做什么,但窜逃的诸夏遗民,却是彻底崩溃,疯狂而歇斯底里的向着监工的士卒哀求,竭力证明自己是汉民,是流落在这里的诸夏贵胄,与宋公身上流着相同的鲜血。

但宋军面色铁青,根本无动于衷。除非对方会说汉话或者能写汉字,否则迎面便是一刀,直接砍翻在深坑当中。

三日后,就当乌桓的青壮们,双手挖坑挖的都已经鲜血淋漓,指甲断裂,血肉暴露在泥泞的沙石中间,污秽且痛苦。只祈求宋军能看在他们这般恭顺、勤恳的效忠下,能够高抬贵手时,一道幕府中传来的军令,让所有饱含期待的胡人瞬间彻底崩溃,痛哭流涕,哀号遍野!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恐为后患,并坑杀之。”

于是金山一战,宋军尽坑乌桓男女十八万余人!

除了极少数姿容秀丽的女性和九岁以下的孩子,就连部落中的萨满、巫师、医师、工匠等都一无所留。

整个乌桓王庭,可谓是近乎一战被全部覆灭。

哪怕是天地间都已经万籁俱寂,哀嚎声彻底消散于风中,诸葛亮站在柳城城上,看着北方巨大的陷坑,还是心中悸动不已。

可是他也没办法,这个命令是天子亲自暗中下达的。

他诸葛亮只能为天子背负这一切的名声,他不做,不论是张辽还是赵云都会拿出密诏,接替他指掌全军,然后坑杀二十万乌桓。

为了太子一系,他只能坚定的执行君令,将乌桓男女老少,近乎坑杀殆尽。

这是天子的意志!

没错,相较于缓慢融合,边疆祸患不断的处理方式,孙策觉得这种尽坑杀之的结果,无疑是更快速直接。

而且孙策也不觉得这会有辱宋室声名,真有人异议,那一定是因为宋室杀的不够果决,不够狠辣。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然后尽坑降军十余万人。

谁听说过,有任何人对薛仁贵有过任何非议?

反倒是盛赞他“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并且九姓铁勒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宋军这一战尽坑乌桓,自此汉疆之内,再无乌桓胡尘,汉民将重新遍布幽州之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