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奸商
以工代赈,倒也是一个好办法。
对于年轻皇帝的建议,高谷还是很满意的。
然而,王直,胡滢,于谦,还有其他几位大佬,却是一脸懵逼。
作为九卿之一,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虽然不能说见多识广,但也是见多识广。
“以工代赈”这种事情,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甚至连听都不知道。
“尚书大人,什么是以工代赈?”
王直认真的思考着这句话,思考着向高古发问。
高谷的地位很尴尬,他虽然是大学士,但是已经没有了主持政事的权利,而且他也不是大学士,而且他还控制着翰林院。
因此,如今大臣们对他的尊称,多依其所兼的工部侍郎之位,称其为“大司空”,并非“大学士”。
闻言,高谷笑着说道。
“而以工代赈,则是在荒年之中,对于灾民的赈济,除了要分发食物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难民集中到一起,修建一些大型的项目,比如修建河堤,疏通河道,修筑城防等等。”
“此举有利有弊,一是为了救济百姓,二是为了让那些难民和饥饿的人有了生活来源,他们就会变得老实起来,不再去干盗窃等违法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加快建设速度,可谓一石二鸟。”
众人一听,立刻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但是现在,难民都集中在京城,就算想要赈灾,也找不到适合的地方!
李恒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没有开口的意思。
高谷身兼工部侍郎之职,若是这件事情都办不成,李恒明也只有把他赶出朝廷了。
毕竟,他可不想要一个满口仁义道德,口口声声讲什么礼教,却什么都做不成的废物,坐上这么高的位置!
确定了难民的安置方案之后,李恒明便宣布散会。
但在散会之后,却有一个人被他给留了下来,那就是张凤,南京的大司农丞。
王直,胡滢两人虽然有所怀疑,但是也没人再多说什么,纷纷退了下去。
而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李贤,也在忙碌地接受了这二十多万两银子,又开始准备起了棚子,发放了一些稀粥,以慰饥民。
高谷,也是大学士,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地方,把这些难民转移到附近的地方,然后通过政府的救济,让他们吃饱穿暖。
不过,这么做,也会给朝廷带来额外的开销。
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让人去做苦力,让犯人去做苦力,而不是花钱,只是让他们做苦力,让他们有饭吃。
如今小皇帝发话,那些难民的待遇自然不同,吃喝拉撒都要发,说不定还得发工资。
凉亭中。
张凤在座位上,显得很是紧张。
朱见见状,微微一笑,宽慰她:“张爱卿,这一次你被降为南京司农司,我想爱卿心里已经有数了。”
从京城的刑部尚书到南京的刑部尚书,看起来只是一个级别的职位,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张凤闻言,脸色一正,连忙点头。
“我知道该怎么做,请陛下放心。”
“这一趟南京之行,我会与左都言官一起,向南直隶、江南追讨欠缴的税款和粮食!”
有了张凤的保证,李恒明这才松了口气。
他这个小皇帝,也是费尽心思,才能把属于朝廷的那笔钱要回来。
事实上,让王竑这样的狠角色前往江南,李恒明也不是很确定。
李恒明在看到王竑的战绩时,就已经明白了他的手段有多么的狠辣。
江淮经常发生洪灾,大明为了抵御瓦剌,几乎把所有的粮食都用在了粮食上,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去救济百姓。
就算是真的有,也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局面,高官们对此不闻不问,任凭当地政府胡作非为,导致事情越来越严重。
王竑奉命赈灾济民,一上来就下了狠手,居然私自开启了丰济仓,这可是京城四大粮食运输基地之一,关系到整个京城数百万人的性命。
丰济仓镇守宦官还欲要阻止,可王竑却是拔出长刀,一刀斩下,还说谁再挡我,我就杀谁!
连镇守内侍都能吓退,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王竑拿了一批粮草,只是为了吓唬他们,让他们相信他的实力。
随后,他又发布了一道命令,让淮河上的所有商人,都要缴纳赋税,甚至连一些大户人家,也要缴纳赋税,才能渡过难关,无人敢违!
不可否认,王竑这一招,极为的直接,但却极为的管用。
但这样的手段,并没有让皇帝满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的禁卫军,就是他们的代言人。
而王竑,竟然说动手就动手,简直是对皇室的不敬。
哪怕他的本意是好的,但这种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张爱卿,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将大明的赋税,全部征收出去!”
“江南官田赋税极重,苏松两府名义上是重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税收,松江府只拿到了一成半的赋税,连普通的中型郡都不如!”
“平民不堪沉重的赋税,逃到了富户人家,做了佃农,或者逃到了其他地方,变成了难民,最后所有的土地都被乡绅和贵族占据了。”
“天下黎民苦,官府又不能收税,所有的利益都给了贵族,还要我们承担所有的责任,这是什么逻辑?”
听到青年皇帝的质问,张凤心中一片冰凉,用一种不敢相信的目光望着他。
年轻的皇帝这么做,并不是单纯的想要追讨贵族们的欠款!
皇帝还要对江南的官员进行全面的检查!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皇上,江南为国之根本,万万不能随意调动!”
“你不用担心,张爱卿。”皇帝微微一笑,道:“这件事,我会让王公度处理,张爱卿只要留在南京,协助他就行!”
“张爱卿,你不用担心,我只希望张爱卿能像你一样,重新振作起来,这一次,你不会让我失望。”
张凤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最后还是低头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