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考察团规模增喜人成绩!
东宫。
朱标书房。
方孝孺风尘仆仆而来,就见蓝玉、沐英站在书房外。
蓝玉看到方孝孺,不由笑着打招呼:“希直回来了。”
“下官拜见永昌侯、西平侯。”方孝孺忙行礼。
沐英审视看着方孝孺。
方孝孺是太子麾下,文臣中的干将。
方孝孺、黄子澄、练子宁、齐泰、盛庸、铁铉……
这些年轻官员,现在都在地方县府担任县令。
也是太子系中。
推行竞拍包税、乡土村社的先锋。
这几年,这些年轻文臣干的都很不错。
据说,陛下都多次褒奖。
就在几人寒暄中,书房门打开。
回朝述职,汇总一年田税、商税情况的叶茂从书房内走出。
“永昌侯、西平侯。”
“叶大人……”
双方简单寒暄,叶茂告辞离开。
蓝玉笑着指了指门内,“你一路风尘仆仆回来,先去和太子爷汇报吧,我们不急。”
方孝孺诧异看了眼蓝玉。
蓝玉变化可真大。
含笑作揖感谢后,走入书房。
蓝玉视线转移,瞥了眼走远的叶茂,低语:“也不知陛下给叶茂回执写了什么,这位堂堂布政使,在福建,竟然完全亦步亦趋跟随燕王。”
朝中很多人都好奇。
可都打听不出朱棣闽县全歼倭寇的大捷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何没有对叶茂动手?
叶茂为何又突然对朱棣言听计从?
沐英摇头。
何止叶茂。
据传就连福建都司沈仁都完全倒向老四。
不过陛下和太子爷都没说什么,大家也只能私下想想。
收起念头,随即转移话题笑问:“老四邀请咱们南下福建,去鸡笼屿观摩他的新军,想好了吗?准备什么时候去?”
老四邀请他们明年去。
但并未说具体时间。
摆明了,就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明年这个时候如何?”蓝玉看着书房门关上,“去早了,新军的架子刚搭起来,恐怕也看不到最强的一面……”
朱老四今年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建安乡土村社上。
新军恐怕就是交给谭渊、俞靖等人。
他要看的是朱四郎训练的新军!
其次,他也想看看,朱老四当县令治民方面的文治能力。
其实别看外面百姓议论纷纷,十分关注福建今年的各种税收情况。
可福建真正出成绩,最少也得明年。
毕竟,今年朱老四只是在建安搭建起了乡土村社框架。
发力,怎么也得一两年吧?
扩大至整个福建也一样。
今年福建审批了三百个村庄搞乡土村社,明年肯定会批准更多村庄。
所以,明年这个时候去,能看到更多东西。
……
书房内。
朱标含笑打量方孝孺,脸晒得黑漆漆,也变得粗糙了,打趣道:“你现在要不是穿着这身官服,孤都不敢把你当读书人了,看来,这一年,没少往农村跑,这很好……”
方孝孺谦逊笑着。
人家朱四郎身为皇子,据说都跑遍了建安所有村落,他方孝孺难不成还比一位皇子更高贵。
说实话,这几年去江宁为官。
尤其是从去年,去土桥村蹲点开始,他收获很大。
简单褒奖后,朱标把谈话内容转移至正题,“给孤说说你们江宁情况。”
方孝孺忙正襟危坐,“禀太子,我不敢像燕王那样,直接全县铺开……”
朱标含笑倾听,不时点头。
稳重不是坏事。
老四能,不代表别人也能。
洪武十年,他安排了很多年轻官员去地方担任县令。
这些人怀着各种目的,效仿老四。
有人就学不到点子上。
比如黄子澄,推行乡土村社,学老四在一个县全面铺开搞。
期间,各种事情频出。
甚至,当地百姓都怨声载道,喊出了驱逐黄子澄的声音。
不过对于这种错误,他能容忍。
只要是干正事,即便出点错也无妨。
有黄子澄这种学不到点子的反面典型。
自然也有正面典型。
比如方希直,盛庸、练子宁这些人。
他们不学老四全面铺开,学老四深入农村,频繁去村子里,摸清村子情况后,再推行乡土村社。
他有理由相信。
等方希直他们,能稳而有序建成一个县后。
他们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再建一个县的乡土村社。
即便依旧无法像老四,一下子,全县几百个村子一起铺开建设。
但步子一定能迈的更大一点。
……
“太子爷,今年这三十几个村庄,都是江宁县,数百个村庄中,在某些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村庄,臣从中已经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明年,臣准备步子大点,一次性建设九十个乡土村社。”
朱标起身,亲自把一杯茶端到方孝孺面前,笑道:“循序渐进,这样很好,不要学黄子澄好高骛远,你们不是老四,学老四,要选择性学。”
方孝孺受宠若惊,慌忙起身接住茶杯。
“坐。”
朱标笑着指了指椅子。
方孝孺谢恩后,重新落座,唇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朱标察觉后,笑道:“想说什么,想问什么,但说无妨。”
方孝孺讪笑,好奇打听,“太子爷,臣刚才看到了叶布政使,不知,今年福建情况如何?”
“田税方面,基本和去岁持平,不过商税方面十分喜人,比去年整整增加了二十万两,增加部分,基本都来自海贸。”
朱标高兴介绍着,“事实证明,如果能解除海盗隐患,开海的确能为朝廷带来极大的财税收入。”
如今只是一个福建。
而且,老四他们今年的海贸其实也才刚起步。
一旦走上正轨。
恐怕整个福建,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带来百万财税收入。
这是一笔十分庞大的数额了。
足够朝廷发动一次,数十万规模的对外战争了。
即便不发起军事行动。
海贸多收百万两。
就可以给一些贫穷县府、州府轮流免除田税,百姓也能得很多实惠。
今年福建海贸财税收入,已经让父皇开始重新审视禁海了。
不出意外,只要老四能彻底解决海盗倭寇问题。
朝廷大概率会开海。
父皇不开,他将来也要开。
海贸多赚钱,朝廷用不了,就可以免除农民、城内穷苦底层百姓的各种税赋。
让这些底层百姓,也能喘口气,何乐而不为。
方孝孺看着朱标双目中,对未来的畅想,忍不住试探问:“太子,咱们不效仿福建,搞雇工身股制吗?”
乡土村社配合雇工身股制,才是均财富最好的手段。
朝廷收上来,再反哺百姓。
他身为官员,太清楚,其中贪污等各种因素,会损耗多少。
最终,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后,所剩无几。
朱标微微诧异,“希直支持雇工身股制?”
方孝孺点头。
有些话,他不能说。
比如,燕王一旦出海搞成,中原百姓人心向背的问题。
难道还能命令燕王:我不搞,你也不准搞!
“太子,臣认为,我们即便不能堂而皇之搞,也可以低调、缓慢扶持一些,愿意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
他知道太子的难为之处。
但不能因为难就不搞了。
“燕王在福建搞雇工身股制,是利用独家享有的海贸权以及大燕商行……”
大燕商行,在他看来,其实就是燕王的‘皇商’。
朝廷手中资源也很多。
完全可以扶持一些皇商。
将来朝廷开海,颁发证书,只有拿到证书的,才能做海上贸易。
对于那些搞雇工身股制的,予以政策倾斜,更容易得到证书。
他相信,只这一条,就能引导很多商贾施行雇工身股制。
当然,其中肯定也会有阻力。
但并未逼迫,现有的商人改造,只是未来的利益,只有搞雇工身股制,才能分到更多。
如此长时间引导。
全面雇工身股制不敢奢望。
但至少,大明境内,除了福建,还会有更多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涌现。
做,总比不做强吧?
……
朱标认真听完方孝孺的想法,笑道:“你的提议很好,不过孤还要好好考虑,你也清楚,这件事很大。”
此事,关乎百官对他的支持。
即便搞。
也不能现在搞。
至少,做储君期间,不能提。
想到这里,朱标就有了定计,随即转移话题,“沐英和蓝玉写信给老四,希望去鸡笼屿观摩新军,老四回信,邀请他们明年去福建,孤想着,明年你、练子宁、齐泰、黄子澄等人,也跟着去,去福建看看,考察考察……”
方孝孺激动起身,“臣谢殿下给臣这个机会!”
其实他特别想去看看,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会产生什么奇妙反应。
可官员是不能随意前往异地的。
太子爷的提议,简直提到他心坎儿上了。
……
随着朝廷大议开始。
福建税收情况,也渐渐传开。
“听说今年海贸为朝廷增加了二十万税赋!”
“嘶!
“明年上千个乡土村社也开始出成果,恐怕增加的数额会更多!”
“福建可是个穷地方!燕王去了一年,就增加二十万税收,未来,福建的势头恐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
福建海贸为朝廷贡献二十万税赋,好似往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渐起阵阵涟漪。
因朱棣,许多人,就连百姓都认为,福建未来发展势头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劲。
一时间,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福建。
……
洪武十二年春节。
朱棣一行人,再次前往鸡笼屿过年。
与上次不同。
经过一年迁徙百姓,以及建设。
鸡笼屿的繁荣完全超出了陈祖义时期。
这一年,在俞靖部以及吕珍、梁道明等人帮助下,光从闽县、建安迁徙的百姓,就高达七千余。
加上俘虏的海盗。
俞靖部水军。
以及俞靖、沈至这一年,威逼利诱、绑架等各种手段弄到岛上的船工、铁匠……
整个鸡笼屿人口已经接近两万!
搁在大明,也勉强够得上一个下县规模。
……
腊月二十八。
朱棣登岛
俞靖陪在朱棣身边,沾沾自喜介绍着,“殿下,这里原本是陈祖义时期,海盗修缮战船的船坞,我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后,直接把附近百亩地全都圈占了,就这,我还嫌少,总觉未来发展大海军,百亩用地的造船厂规模不够大,可蒋胖子死不松口,逼急了,甚至拿着刀,要我杀了他,殿下你劝劝他,他眼睛小,见识太浅薄……”
蒋进忠跟在旁边,唇角狠狠抽抽。
看向朱棣。
一副要朱棣替其做主的模样。
朱棣不由头疼。
这一年,这两货在鸡笼屿相爱相杀,经常把官司打到他面前。
向他哭穷要好处时。
这两货十分团结。
可每到得到好处,分配时,这两货瞬间翻脸。
没好气瞪了眼俞靖,询问:“现在这个船坞有造船能力吗?”
俞靖顿时讪笑,支支吾吾道:“殿下,暂时还没有,现在船工还在按照殿下的要求,摸索改造咱们已有战船……”
朱棣瞥了眼,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若不如此。
俞靖会喋喋不休个没完没了。
百亩用地,很大了。
鸡笼屿内其他好地段,还要建商行,吸引福建、江浙等地商人。
这才是头等大事。
至于未来,如果造船厂产能无法满足需求。
完全可以在岛上其他地方选址,开办新的造船厂。
俞靖就属于那种,一泡狗屎,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的。
凡是关乎海军的,不管现在用不用的上,统统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
“不着急,这些船工十几年没造船了,而且,咱们要建造的海船,他们以前也没接触过,让他们慢慢摸索……”
众人聊着,走入船坞。
船坞并不算太大。
而且也是开放露天式的。
一艘水军战舰正在改造。
战船上的船楼被拆除,一根更高的桅杆耸立在船体正中央。
桅杆高低、风帆大小,都要和战船的大小匹配,找准一个最佳值。
这一年内。
就由于改造过的实验战船,桅杆过高、风帆过大,试航时,发生了多次翻船事件。
匠人们一直在摸索其中最佳比例。
已经有些成效了。
参观船坞后,朱棣询问:“火器工坊呢?现在能不能铸造我要的那种火铳和火炮?”
俞靖顿时眉开眼笑,指着海湾另一边:“殿下,因为担心引发事故,所以火器工坊设立在对面,保管让殿下满意!”
朱棣瞥了眼,肯定做出点东西了。
要不然,俞靖不可能这般得意忘形。
很快,众人来到海湾对面。
靠近工坊,就听到叮叮当当敲打声,以及匠人的吆喝声。
走入一个空旷大房子后,就见里面到处耸立着冶铁炉。
他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三十几座。
大约有一百多匠人在里面忙碌。
“殿下,这边。”俞靖迫不及待领着朱棣来到房子左侧,一个隔开的小屋。
推门而入。
朱棣眼睛顿时一亮。
一柄十分精致的火铳,摆放在架子上。
管身很长,大概有一胳膊左右。
足足比朝廷现在使用的火铳长了一倍。
管身长,火药充分燃烧后,密闭性就高,射程也就更远。
“殿下提的铸造法,因为管身长,孔细,铁匠们暂时还做不出了。”
俞靖在旁边介绍着:“最后只能用铁皮卷,不过太耗时了,现在铁匠们正在研究,把一根铁棍烧红后,在铁棍上钻空……”
朱棣打量手中火铳,认真听着,“不着急,咱们现在主要制作大明现有,制作工艺成熟的火铳就行,长管身火铳制作法,继续慢慢钻研。”
他手中这把火铳,配有木柄枪托、火绳,外观已经十分像后世的火绳枪了。
拍了拍手中火铳,“这把火铳我带走,送回朝中,让朝廷的匠作监也研究……”
他这里的能人巧匠太少了。
送回朝廷,朝廷匠作监以此为模型,或许能更快摸索出,一条既快又省的制作工艺。
朝廷摸索出来。
老头子还能对他保密?
随后,俞靖又带着朱棣参观了铸炮。
铸造的铁炮,太简陋了。
就像武大郎,又短又粗。
射程只有可怜的五百步,倒是也勉强可以上战船了。
海上作战,抵近五百步后,射击一些铁弹,吓唬吓唬人,再靠近一些,接帮战前,先对着敌军甲板喷射铁砂,造成混乱和伤亡后,有利于接帮战。
海军完全用火炮,取代接帮战。
还得一段时间。
刚好,用俘获的这批战船做实验。
“改造后的战船,装配火炮后,你们要琢磨新的打法,争取把新装备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摸索找出一套,扬长避短的打法……”
俞靖忙认真听着。
朱棣话落,迫不及待道:“殿下,等永昌侯、西平侯明年来视察时,咱们找一股海盗,试一试新装备、新打法如何?”
朱棣盯着俞靖,直到俞靖头皮发麻,讪笑低头后,才微哼道:“想显摆可以,但你首先要自身本事够硬。”
话罢,朱棣转身离开。
火器厂、造船厂刚开始,一切都在摸索建设中。
可看的不多。
此番趁年节来鸡笼屿。
他主要目的,还是训练已经编练了五千的私兵。
要好好指导训练一段时间。
将来带着这样一支新兵回朝参加北征灭元。
他可不想掉链子。
丢面子也到罢了。
影响大哥北征灭元,可不行。
俞靖好一会儿才回神,惊讶抬头,眼睛亮晶晶看着朱棣离去背影,快跑追赶同时,激动大喊:“殿下,保证不给你丢脸!”
哈!
殿下答应了!
等永昌侯、西平侯这些叔伯辈来鸡笼屿。
一定要让这两旱鸭子,见识见识大海军雏形!
对!
现在改造后的战船,装备火炮,也只是大海军雏形。
战船不够大。
火炮也不够大。
还不够威风。
不过,对两个旱鸭子足够了!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