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风向转变
回到家乡,更是辱没的头都抬不起来。
如此待遇。
确实让不少人心灰意冷,也收敛了之前那股冲动暴躁的心态。
这一次,朝廷的秦倌要招募一些人。
无疑是给陷在黑暗之中的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让他们戴罪立功。
以前他们总是抨击朝廷。
说当今陛下的坏话。
现在好了。
让他们歌颂朝廷,歌颂陛下。
诶!
这个手段,就具备非常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到底是戴罪之身。
所以薪资待遇问题,不如那些无罪之人。
他们不会获得官籍,充其量就属于工资稳定,月月发放的临时工。
即便如此!
公孙离说出招募的条件之后。
还是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要回头是岸!!
现在,这些康绍宁的门徒们都心服口服了。
只要不去边塞为奴。
朝廷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朝廷让他们往东去。
他们不会往西。
失去了官籍,被贬为奴。
那就彻底搭上了家族的名声了。
最关键的是,属于他们的那一份田产也归于公家。
失去了活路。
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所以说。
梁成此举,
完全是拿捏到了他们的七寸。
更何况这太岁军的牢狱,当真不是好地方。
只要离开这里。
做什么他们都认可。
好一个不经世事永天真。
不经毒打枉为人。
朝廷的雷霆手段,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儒生们都打开了眼界与格局。
“我我我……”
“选我!”
“我愿意改邪归正。”
“我愿意戴罪立功。”
“……”
大家争先恐后,生怕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让公孙离大跌眼镜。
好家伙!
你们前几天在康绍宁的府门外叫嚣的时候可不是如此卑躬屈膝啊。
怎么着?
这才短短两天。
文化人的骨气就被糟践的如此轻薄了么?
不是宁愿死,也不可以摧眉折腰事权贵吗?
怎么一个个都把腰杆弯折的跟虾米似的?
诡异的很呐!
“公孙大人,何故惊奇?”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人都胆怯如鼠,进来第一天,就把所有问题都交代了。”
刘承柱在旁边一五一十的解释了起来。
“好吧。”
公孙离收起了混乱的思绪,说道:“只不过这些人的态度转变让我难以适应,只怕里面也存在着滥竽充数之辈,所以我这次只能赛选十几个人。
”
“好说,这都不是问题。”
刘承柱又兴致盎然的补充道:“大人,不过您要说擅长宣扬的人才,我倒是可以为大人引荐两个。”
“他们此前都侍奉过炎庆风,在鼓吹口舌方面,能力属实出众。”
“嗯?侍奉过炎庆风?那可不能重用啊!”
公孙离吓了一跳。
“嘿嘿,公孙大人,您完全没必要猜忌。实话跟您说,那些家伙在我们太岁军改造的非常成功,完全收敛了此前的冲动劲,一个个洗心革面,跟之前判若两人。”
“呃!只是……”
“大炎年的炎庆风乱党,当初不是都被你们太岁军格杀勿论了吗?难不成你们还刻意的保留了一批人?”
公孙离神色狐疑的看着刘承柱。
“虽然是格杀勿论,但是有些人还是幸免于难的。”
刘承柱耐心的解释道:“我们太岁军也不是杀人如麻的魔鬼,当年大炎的大皇子余党,除了穷凶极恶之人被斩首示众之外,很多从犯都在我们这里劳动改造呢。”
“嗯?劳动改造?”
公孙离的眉梢紧促。
“呵呵,就是让他们在自由空间的尺度之内,好好的干活,免费的!”
刘承柱神采奕奕的强调道:“我奉的也
是陛下的旨意,陛下说了,当今大秦正是用人之际,用囚徒垦荒,便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吾皇圣明啊。”
公孙离顿时恍然。
随后他又跟刘承柱寒暄半晌。
便带着选拔出.来的人员离开太岁军的府衙。
回到礼部的第一时间,公孙离就给那些人筹办了一场培训。
那些人的态度很好。
学习能力也很强。
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几天之后。
大秦的秦倌就正式运行了。
秦倌运行的第二天。
京都皇城的街头巷尾便传出了违和的声音。
“今日朝报,今日朝报。”
“大秦秦倌正式运行!”
“大秦新政,陛下跟民众零距离的交谈,尽在大秦秦倌之中!”
“一铜板,陛下旨意,人尽可阅。”
卖报的小郎君,走街串巷,开始尽情的吆喝。
这完全是历朝历代不曾出现过的画面。
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尤其是大秦秦倌。
听起来就很生僻。
难不成陛下又开辟新的航线了?
又创新了事务?
“小郎君,请留步啊。”
“大秦秦倌是什么?”
“这大秦秦倌,是朝廷宣发政令的报倌……”
“我瞅瞅。”
那人来到卖
报小郎君的面前,抽出一份纸张粗略的观看了起来。
第一个目录非常醒目。
写的居然是大学士们举众革命?
这标题极为大胆!
瞬间就吸引了他的眼球。
“官人,一份一铜板,随后的内容会更加引人瞩目。”
卖报小郎君明显在礼部接受过公孙离的培训。
所以销售的话术掌握的很好。
顾主当即摸出铜板展开交易。
随着驻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心中的好奇感尽被点燃。
“这什么啊?”
“写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老乡,你是不是不认识字?”
“啊,对,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
“这没关系,京华门对面有个菀香楼,这么说吧,京都皇城连锁的菀香楼跟桃花酒楼都有专门的说书人给大家注释呢。”
“不识字,听故事我们总会听吧?”
“小郎君,你说的是真的假的啊?”
“当然是真的。”
“走,我这就去听。”
“……”
类似的画面发生在京都皇城的每一个角落。
光是卖报的小郎君,就有数百人之多。
此外,还有专门的引路小哥。
给百姓们贯彻着一条龙服务的模范水准。
大秦报倌,也迅速在整个洛京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