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红楼之贾玉京 > 第272章 官逼民反

第272章 官逼民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自从那日午朝通过出兵东瀛的策略后,贾琼便几乎天天去兵部报到和兵部的官员讨论各项事宜。

出多少兵,从哪里调兵,行军路线,补给点,从何处出海,调动多少运输船,让哪支水师护送等等。

事无巨细,每一件事都要反复讨论,调阅大量资料,贾琼也因此掌握了很多大楚各地的军事情况。

这天贾琼在兵部资料库查阅各水师的资料,在翻阅到登州水师的资料时,他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俞通海。

他详细看了一遍俞通海的资料,发现这个人从祖籍到父亲的名字,与原历史中的俞通海完全一致。

这也让贾琼确定,此人就是他知道的那个俞通海。

在原本的历史中,俞通海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名水军大将。

他起初在巢湖与赵普胜结寨建水师抵御元军。

后来朱元璋起兵反元,他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水师万余人投奔朱元璋,为水师将领,随渡长江,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升秦淮翼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俞通海率水师攻打张士诚军,迫张士诚之援军退还。

后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多次率战船突入敌阵,纵火焚烧陈军战船数百艘。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攻湖州,占太仓。

后进围苏州时负重伤,不久便伤重而死。

俞通海可以说是朱元璋起兵初期最重要的水军将领,为他能站稳脚跟,扩张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贾琼到目前为止,看到的

他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这个世界虽然在北宋之后与原历史产生了偏差。

但是那些原本在元末明初历史上活跃的人物,依然会出现在这个时空里。

不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必然会发生变化,比如汪广洋,他在原历史中是元朝的进士,但是在这个时空里连举人都没考上。

俞通海本来是反抗元朝统治的义军首领,现在却成了登州水师中的一名低级将领。

知道此人的能力应该不差,贾琼便将他记在心里,准备等合适的时机将他调入自己麾下。

既然确定了明初的那群英雄豪杰应该都会出现在这个世界,贾琼便萌生了找到这些人的想法。

不管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将帅之才,还是刘基,李善长这样的治世之才。

若是能找到他们,将他们收拢到自己手中,那他麾下就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了。

不过从汪广洋和俞通海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很可能会改变出生地。

要是照着原本历史的位置去找,很大概率并不会有什么收获。

贾琼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他最想找的几个人的大概情况告诉了魏文通,让他帮忙请各地的锦衣卫帮着找一找。

而此时,数千里以外的江淮地区,一场因倭寇引发的乱局正在酝酿。

深入大楚腹地的三千倭寇被洪泽湖水军击溃之后,许多倭寇便逃到了周边的濠州府,淮安府。

这些倭寇为了躲避官兵的围剿,纷纷逃入深山老林之中躲藏。

三五成群小股的倭寇,不可能调动大军来清剿,朱友珍便传令各地州府自行解决这些小股的倭寇。

这下可就给了各地官员加收摊派杂税的理由。

江淮地区这一片的官员,因为宁王一案的牵连,有不少人都被免了职,所以很多官员都是新来的。

原来那些官员就像是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的肥鸭子,而新来的这一批官员,则是一群没吃饱饭的瘦鸭子。

这些人捞起钱来,比以前的官员还要狠。

定远县,县令董湘毅又一次找上了定远县大户郭子兴,向他索要剿灭倭寇的钱粮。

郭子兴前不久刚刚被董湘毅敲了一大笔银子,这才没过多长时间,董湘毅居然又来逼捐,这令郭子兴恨的咬牙切齿。

正好此时,被流徙到定远县附近的韩山童正打算暗地里继续宣讲白莲教教义。

他得知这件事后便悄悄找上了郭子兴,邀请他共举义旗,反抗昏庸无道的朝廷。

百里外的钟离县境内,朱重八辛辛苦苦的耕种,就盼着粮食丰收,让他能过上好日子。

谁知却突然被官府告知要服劳役,而且是运送漕粮入京这种要命的差事。

其实朱重八家中现在只有他一个男丁,按照朝廷的规定是免征劳役的。

朱重八找上保甲说明情况,却被告知因为要清剿倭寇,所以就算他家里只有一个男丁,也必须服劳役。

若是想免除也可以,但是必须要花二十两银子打点县里的典史。

朱重八家里总共就只有几亩薄田,靠着官府发放的种子才能种上地。

这几年乞讨攒下的一点钱,也就刚刚够他挨到夏粮收获,他哪里有钱财打点。

送漕粮入京,这是最惨的劳役,弄不好小命都得搭进去。

朱重八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想到卖地来凑钱。

他家里还有四亩地,虽然都不是什么好田,但是在江淮这种富庶之地,每亩地还是能卖到十二两左右。

朱重八只要卖掉两亩地,便能凑足打点的银子,这样他还能剩下两亩地,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于是他便找到村里的大户孙财主,想把田地卖给他。

结果孙财主只肯按六两银子一亩地来买。

朱重八如何肯依,他便又找了另一个财主,谁知这人还是只肯出六两银子。

朱重八到处找人,结果能买的起田的富户,都只肯出价六两银子一亩。

他找不到肯出高价的买主,衙门那里又限期交钱。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卖了按六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卖出去了四亩地,换来了二十四两银子,打点好县里的典史,替他免除了劳役。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年朱重八即使外出去要饭也没有卖地,这一下他彻底失去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憋闷之下他去酒楼喝酒,正好听到隔壁县衙的书吏说起这一次劳役的事。

原来这就是县令跟富户们联手做的局,就是为了逼像朱重八这样的穷苦百姓卖地,富户们低价买地,再孝敬一笔银子给县令。

朱重八意外得知真相后,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他拿着仅剩的四两银子,和对官府和这些富户的满腔恨意,又一次离开了家乡,重新踏上了漂泊之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