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求娶公主
十月初一,大明宫,承天门。
众臣都在门外等着上朝,这些朝中重臣基本都是共济会的股东,昨天都收到了青龙坊的红利。
所以今天大家都是喜气洋洋,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闲谈。
贾琼过来时,众人都热情的向他打着招呼。
“哟,贾大人来了。”
“贾大人肯定是来受赏的啊,给皇上赚了这么多银子,皇上能不重重的赏赐吗。”
“贾大人,真是出手不凡啊,本官佩服。”
……
贾琼一路应付着,好不容易才走到自己的位置。
牛继宗笑道:“哈哈,咱们财神爷来了,晚上太白楼我请客,贤侄可一定得赏光。”
柳芳不满的说道:“哎,我说牛继宗,刚才明明说好了我先请,你怎么横插一杠子。”
修国公之孙侯孝康笑道:“要不你们先商量着,今天我先请。”
贾琼拱手说道:“诸位世伯太客气了,大家投资,共济会为大家谋利这是应该的。
说起来我还应该感谢诸位当初鼎力支持才是,今天晚上还是我请吧,请诸位叔伯赏光。”
“好,我们一定去。”
天色微明,众臣进入奉天殿,不一会儿隆庆帝便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
众臣齐齐躬身说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圣躬金安。”
隆庆帝也不坐,直接站在御案前抬手示意道:“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隆庆帝笑道:“众位爱卿,朕看大家今天都很高兴啊,这脸上都是笑模样。
朕今天也很高兴,往后这几年朕总算是不用打饥荒了,众位爱卿手头也宽裕许多吧。”
众臣闻言都是笑着附和,隆庆帝笑道:“这都是多亏了贾爱卿啊,共济会实在是有大功于朝廷,不可不赏。
前一段时间贾珍犯下悖逆人伦的大罪,朕一气之下收回了宁国公爵位,查封了宁国公府。
宁国公出生入死建立的功业,因为这等不肖子孙断绝,朕也实是不忍。
贾爱卿你也是宁国嫡派玄孙,朕便许伱兼祧两房,承继宁国主脉。
加封三等武宁侯,另外朕将原宁国公府赐予你。”
贾琼闻言,忙出班跪地拜道:“臣贾琼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笑着说道:“贾卿先不忙谢恩,去年剿灭白莲教一役,贾卿也是厥功至伟。
当时因为某些原因,朕未曾封赏,今天就一并给你补上吧。
不过朕倒有些犯难,不知道该封赏你些什么了。
不如你自己说一说,你想要什么赏,朕今天都答应你。”
隆庆帝话音一落,下面的众臣便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这可真是了不得啊,小小年纪都封侯了,还要加赏。”
“可不是,老夫十八的时候连进士都没考上呢。”
“不过,这连皇上都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了,还是有些锋芒太过了。”
“是啊,万一以后封无可分封,那就是祸非福了。”
“以贾玉京之智,他应该会推掉这次加赏吧。”
……
“皇上,臣有一请,求皇上恩准。”
贾琼的声音响起,众臣不由停下议论,目光全都汇聚到他身上。
隆庆帝说道:“哦,贾爱卿有何所求尽管道来,朕一定应允。”
贾琼拱手说道:“皇上准臣兼祧长房,如此臣便缺了一位兼祧之妻。
臣斗胆恳请陛下赐婚,为臣指一房妻子。”
隆庆帝哈哈笑道:“哦,贾爱卿这是看上了谁家的千金,还要让朕来指婚。
你尽管说吧,这个大媒朕一定给你做成。”
贾琼先磕了个头才说道:“回皇上,臣看上的正是明月公主。”
贾琼话音落下,大殿中瞬间变得落针可闻,众臣看看贾琼,又看看隆庆帝。
谁都知道明月公主是隆庆帝最疼爱的嫡女,掌上明珠。
贾琼居然敢开口想娶明月公主做兼祧之妻,许多人都在心中暗暗佩服他的勇气。
不过万一要是这件事真的成了,那贾琼以后就不用再担心什么功高盖主了。
隆庆帝前面金口已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还当真是不好反悔,这事没准儿还真能成。
众臣都关注着隆庆帝的反应,只见他保持着捋须微笑的动作,大约过了十几秒钟才说道:“贾爱卿,你此言当真?”
贾琼说道:“臣之所言发自肺腑,幼时臣在曲江池与公主初识,今年端午又在金明池楼船之上与公主重逢。
臣与公主相谈甚欢,颇有知己之感。
公主天生丽质,心性纯良,臣甚慕之。
臣本不敢有其他心思,不过今天皇上许我兼祧两房,所以臣才临时起念,斗胆请皇上赐婚,请皇上成全。”
隆庆帝沉吟了半晌才说道:“朕可以答应你。
不过明月的婚事朕许诺过让她自己做主,所以朕还要征求她的意见。
如果明月不同意,朕也不会强迫她。
贾爱卿,你可以等明月的答复,若是她答应了,朕便给你赐婚。
若是她不同意,此事便作罢,朕也不会给你其他封赏。
你也可以现在换一个要求,朕一定答应你,你自己选吧。”
贾琼闻言毫不迟疑的说道:“臣只求皇上赐婚,若是公主不愿,臣也绝不会有怨言。”
隆庆帝说道:“既如此,你就等着朕的旨意吧。”
“谢皇上。”
奉天殿里的臣子有人觉得贾琼此举非常明智,一旦成功他就成了皇帝女婿,不用想也知道以后会多受重用。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贾琼这是在攀龙附凤,有损气节,对他此举感到非常不屑。
不过不论这些人怎么想,事关皇室尊严,都不是大臣们可以在明面上随意议论的。
不过早朝之后,贾琼求娶公主的消息便迅速的传遍京师,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普通百姓对于这种才子佳人的戏码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在茶余饭后都要谈论一番。
其中不乏有人想借机抹黑贾琼,试图引导舆论,阻止皇上赐婚。
不过贾琼从十岁名扬京城以来,苦心经营八年所积累的声望,绝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动摇的。
不管是贾琼的文名,还是他这些年为国为民做的那些事情,百姓们心中都有杆秤。
那些试图引导舆论的人,最终都无奈的发现,无论他们怎么煽动,百姓们根本就不买账。
对于贾琼与公主的婚事,百姓们都是带着祝福和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