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6集《》
(三)定不定业(2)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页,我们讲到定业跟不定业。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动跑出来,甚至于在今生就会现出来。就是它的出现不需要有其他的助缘来帮助,因为这个人在造业时,造得很彻底,深生好乐,数数现行,而且不知悔改,所以这个业的结构体已经非常坚固,得果报时,不需要有其他的因缘来激发它,一定会在今生或者来生表现出来,这叫定业。
不定业,就是在造业时,结构体不完整,可能过程当中有忏悔,或者是次数很少,心也羸弱,那么,这个业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结构的业力,就不能产生主动让你得果报的力量。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因缘刺激到它,也可能得果报的,它属于一种不定业,属于被动式的业。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被动的业。有两种:
顺后受业。就是说,今生造业,第三生以后,可能第四生,可能第五生,也可能第六生,才招感异熟果的这种业力。它不是今生,也不是来生,在第三生以后,充满着不确定,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更不确定,顺不定受业。就是今生造业,受报的时间完全不确定,不知到哪一生受报,但这个业你种进去了,只是它本身没有主动出来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就是在中国佛教史很有名的悟达国师人面疮的公案。这个公案你懂了,就知道什么叫作不定业。悟达国师,就是慈悲三昧水忏的作者。慈悲三昧水忏怎么作的呢?有一段因缘的。
悟达国师年轻做沙弥时,他隔壁的寮房来了位行脚比丘。这行脚比丘全身长着脓疮,比较臭秽,所以其他的人都不敢靠近他。悟达国师年轻时特别有慈悲心,经常去照顾他,给他换洗衣服,给他送吃的,给他种种的关怀、照顾。后来这位行脚比丘的病,就慢慢治好了。
行脚比丘病治好后临走之前,把悟达国师请到房间来。他说:“我叫迦诺迦。”后来证实他是一个得道的圣人,他事先知道悟达国师以后会有事情。他说:“你长大以后,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没办法解决,可以到四川九陇山,那个地方有两棵松树,你到那个地方找我,我可以帮你处理。”
这件事情讲完以后,悟达国师也没放心上,因为他还小。传记记载,悟达国师长大以后非常有智慧,善于说法,辩才无碍。当时唐朝的唐懿宗就拜他作国师。有一次悟达国师升座说法,讲完经时,国王率领文武百官向他礼拜,这时他起了高慢心。起了高慢心以后,突然他看到空中飞过一颗珠子,飞到他左边的膝盖,不久那里就长了人面疮。这个疮五官具足,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还要每天要喂它吃东西。这件事让悟达国师非常苦恼。他身为国师,得了这个果报,觉得非常羞愧。他想到了迦诺迦尊者临走之前给他的暗示,就辞掉国师之位,带了行李去拜访迦诺迦尊者。
到了九陇山,他找到了迦诺迦尊者。尊者说:“你是不是有事找我?”他说:“是,我的脚长了人面疮,请您帮我解决。”迦诺迦尊者说:“没问题,明天就帮你处理。”隔天早上,他带着悟达国师,到山下一个有泉水的地方。他说:你先坐着,我取一点水,加持一下,再帮你把人面疮洗掉。
迦诺迦尊者加持完,要把这个水倒在人面疮上面时,人面疮讲话了,他说:“慢!我有话说。今天尊者来做我们之间的调解人,我也同意,但是我要你一句的道歉。”悟达国师说:“怎么回事?”人面疮就说:“国师啊,你是通达经论的,应该知道汉朝的历史,就是袁盎杀晁错这个公案,你还记得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在汉景帝——文景之治时,汉景帝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的福报不好,内忧外患:内有诸侯王的割据,外有匈奴的侵略。匈奴经常到边境抢东西杀人,汉景帝觉得一个泱泱大国被匈奴欺负,非常屈辱。但是他也没办法,因为他的军队很少。汉朝到汉景帝的时候,大部分的军队都握在诸侯王手上。当时的国师是谁呢?就是晁错。他非常有智慧,他说:“当今之计,攘外必先安内。匈奴这件事情,我们不着急处理,先要处理诸侯的割据,把诸侯的权力减少。”在历史上说,到景帝时,诸侯王完全不理中央,他们都有自己的地方法律。晁错提出削弱诸侯的政策是对的,但是操之过急,引起了诸侯的联合叛乱——吴楚七国之乱。七个诸侯王联盟起来向朝廷进军。大军压境之际,汉景帝没办法了。当时有一个大臣叫袁盎,出来讲话,说:“当今之计,只能把晁错杀了,向诸侯王谢罪。”当时也不是袁盎一个人说这句话,大家都有这个意思。汉景帝没办法,就把晁错问斩了。这两个人就此结下了怨恨。
我们回顾这个业,其实袁盎造这个业应该是不重的。第一个,他不是为了个人。当时的情况,他也只有这样做。坏就坏在他强出头,他第一个出来讲,就成了晁错怨恨的对象。这个果报,你看,悟达国师从汉朝一直到唐朝,都没有得果报。第一个,袁盎建议杀晁错,他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当时是不得已的;第二个,他就做这么一次。这个业并没有让悟达国师到三恶道去。
但是,毕竟凡夫都有瞋恨心。晁错死时很不甘心,他觉得,我做的是对的事情,为什么会被问斩?所以就把怨恨发泄在袁盎的身上。合理地推论,这个人面疮应该等了悟达国师很久,都没有机会,直到后来他起了高慢心才有机会。
所以我们不能说他起高慢心而得人面疮。起高慢心是不好,但是罪还不至于会得人面疮。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他以前有这个业,因为高慢心把它激发出来。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开快车,喜欢飙车,飙车时发生车祸,把腿撞断了。不能说他因为开快车而把腿撞断了,这只是激发。开快车固然不好,但是罪不至于撞断腿。这怎么解释呢?他过去生有杀生的业力,但这个业力目前还没得果报,因为开车不小心,把它激发出来。这叫作顺不定所受业。
净土宗这个激发的业很重要。我们临命终时,一般人很难创造一个强大的念佛的力量,叫念佛三昧。我们一般都是夹杂妄想的佛号,所以绝大部分的人临终都要经过开示,一定要有临终的正念来激发我们往生的业力。一般人很难按照净业成就的情况,很自然地往生。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随念往生的。就是说,我们曾经念了佛号,但这个佛号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来主导我们来生,如果你用临终的正念来激发我们平常念佛的业力,它可以的,这就是净土宗的随念往生。
己二、果报种类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果报的种类。
果报的种类有三种:第一个是异熟果,第二个等流果,第三个增上果。
果报种类
一、异熟果
先看异熟果。请合掌,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异熟果——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饿鬼;下十一一感生旁生。
第一个,正式的果报,就是一般说的异熟果。果报,为什么要加一个异熟呢?有两层意思:
先看第一层,叫“熟”。你造了一个善业,但这个业不能马上受用。就像米,是不能马上吃的,要把它煮熟了,要转成饭才可以吃,业的道理也是这样。造了一个业,这个业不能马上受用,它要经过一个成熟的阶段,这叫“熟”。到底是今生成熟,还是来生成熟,那就不一定。总之,它要经过一段酝酿成熟、保存的过程,这叫“熟”。
“熟”前面为什么加一个“异”呢?这个“异”就是差异,就是由业到果报的过程,它有三种变化:
第一个,时间上的变化,叫异时而熟。造业跟得果报,它不会同一个时间,可能今生,也可能来生,但是时间会有 delay(延迟),这就是时间上的差异。
第二个,性质上的差异,异类而熟。业有善恶,果报没有善恶,只有无记。这个人很贫穷,贫穷是善是恶?贫穷没有善恶。果报只有痛苦跟快乐。因为果报是痛苦,而说果报是恶,那么一个人造了一个恶业,得了一个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又是恶,恶又有招感性,他又得一个果报,就成了一因多果,这不公平!造了一个因得这么多果,不公平!所以,果报不论善恶,只有无记。果报只论苦乐,业才有善恶,这是“类”有异。就是说,造善、造恶时是有性质的,转成果报以后它变成没有性质了,它只有让你受用苦乐,没有善恶的性质,它性质消失掉了,叫异类而熟。
第三个,变异而熟。这个是我们最不容易理解的。我们往往布施三宝的钱只有一百块,但得果报可能是一百倍、一千倍,因为你心力强,而所缘境又是三宝的境界,所以数量会有变化。不是说你布施一百块,得果报就一百块。果报的数量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在成熟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加进去了。
总而言之,业到成熟为果的过程,有三层的变化:时间、性质跟数量的变化,所以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异熟果。
也就是说,十业道,就是身三、口四、意三都能够依止你的“事”(事就是外境,这个下一次会讲到,外境的差别有上品境、中品境、下品境),还有你内心的强弱,这样子果报就分成上中下品“三三等”了。就是外境有上中下品,内心有上中下品,三三得九,果报就有“三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这个中、下品亦复如是,就九品。
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上说,上品的三种:上上、上中、上下。上品杀生会招感那落迦的地狱果报;中品的三种,会招感饿鬼的果报;下品的三种招感畜生的果报。就依止强弱来受这个异熟果。
这三种果报是说,一个结构性比较完整的业力,就是强大的业力,它的果报是三种:
第一种,花报。比方说阿阇世王,他杀了父亲以后全身长满了脓疮,这还不是正式的果报,是结果之前先开个花而已。一般来说,杀生很容易现花报。你看那个杀牛杀猪的人,他到晚年就不对劲了,全身发臭,整个身体看起来发黑,这就是花报,这还不是正式的果报。正式果报出来时,那是三恶道。所以有些业是很强烈的,结构性很完整的业。造得很彻底的这个业有可能会有花报,就是今生就会有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花报。
第二种,正式的果报,就是我们说的异熟果;
第三种,果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
强大的业就有三种。余报就是我们后面说的等流果跟增上果了。等流果是针对你个人的别业来论这个余报;增上果是约着大众的共业,大家都生长在一起,就造成了共同的余报。
二、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我们来看看等流果。
等流果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
先看领受等流,请合掌。
二、等流果。领受等流果——谓出恶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贪瞋痴三,上品猛利。
领受等流果是说,你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然后也付出了代价——你造这个业,又没有去忏悔,就到三恶道去了。三恶道把这个业偿完以后,你弹出来做人,你的事情还没有完。因为你没有忏悔,还有剩余的势力。什么势力呢?“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这是杀生的余报。你得人身时,寿命比一般人短,人家是平均寿命八十岁,你可能六十岁、五十岁就走了。
在经论上讲,“寿量短促”这个杀生的余报,不专指人,天人也是这样。经论上说,天人修了天福到天上去,有些天人会早夭,因为他还有杀生的余报,没有忏干净。虽然天人身体都很健康,但是他为什么寿命比一般天人短呢?其实他福报也不差,但是在造福报时夹杂着杀生的罪业,他享受福报的时间就不会太长了。所以诸位!我们总结的时候会告诉大家,业是错综复杂,各受各的,是不能互相抵消,各各独立的。
第二个,资财匮乏。匮乏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比较常说的说法,就是偷盗会让资财不坚固。一个人有资财是来自于布施,但是有些人布施的当下又犯偷盗,他得果报时那个果报体就不坚固了,经常被骗或被偷,这就是资财不坚固。
在佛教史上有一个华严宗的祖师叫杜顺大师,他有一天去外面办事,他的包丢在路上,回来时才发现包不见了。他的侍者很紧张,要回去拿,他说算了算了,天黑了不用拿了,明天再拿。侍者说明天可能被捡走。他说没事,绝对不会被捡走。结果他的侍者隔天去拿时,果然把包拎回来了。侍者就问师父说:“师父,您怎么那么有把握说您的包不会掉呢?”杜顺和尚说:“我三生三世都没有犯偷盗的业,所以我那个果报特别坚固。”
地震时,有的房子会倒,有的房子就不会倒,这个跟偷盗有关系。有些人的钱财很坚固,水不能淹,火不能烧,盗贼不能偷盗,因为他没有犯偷盗的业,他得果报时,布施业现出来,他的果报坚固。所以如果你的福报很大,但是钱经常被偷被骗,那就是有两个业,布施的业后面有偷盗的业,这两个都各自算。
妻不贞良。就是眷属有不贞洁的情况,有婚外情发生,这是淫欲的余报。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都要往自己的道业上去会归。
多遭诽谤。以下这四个就是口业,恶口。多遭诽谤就是说,这件事情明明不是你做的,但就有人经常诽谤你,你就莫名其妙遭到很多非理的污蔑,这就是过去生造恶口的余报。
接下来,亲友乖离,就是莫名其妙就会有人挑拨离间,让亲友之间的感情不和睦,这就是过去生两舌的余报。
闻违意声,这是妄语的余报。闻违意声就是说,人家跟你讲一句话,他的本意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你很自然解读到负面的地方去,经常听到违背你心意的话。
言不威肃,讲话没有威德,就是经常戏论。我过去曾经看到一对夫妻——我的学生,他们来跟我讨论事情时,都把小孩带过来。我明显地发觉,这个小孩跑来跑去不乖时,父亲叫他坐下,这小孩不听;母亲叫他坐下,这小孩马上坐下来。后来我就问他说:“为什么小孩听她的不听你的呢?”他说:“我这做父亲的整天跟他开玩笑。”所以,你经常跟小孩子戏论,虽然无伤大雅,但是以后就会有问题了,你讲话他不当一回事,就是,你讲话没有力量了。诸位!你看,有些人讲话很有力量,他讲出这句话,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接受、去做;有些人讲话,人家不会想去做,他没有主导力。你经常说戏论的话,就有问题了,你讲话没有主导力量,你的话没有产生一种吸引力让别人服从,就是没有威德。
贪瞋痴三,上品猛利。这就是当我们造了恶业,在三恶道出来以后,还有这十种的余报。这些都是个别的,跟别人没有关系的,叫作领受等流果。
再看下一个,造作等流果。
我们看这个段落,先把它念一遍。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你内心的状态,就是等流习气。你过去生杀生,除了让你到三恶道乃至于寿命短促以外,你来生看到蚂蚁,莫名其妙地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把它杀死。为什么?你也不知道,这就是等流习气。
这个等流习气很重要,佛教界论断三世因果都是以等流习气来论。你怎么知道有来生?只要证明有前生就一定有来生,因为你有前生,肯定生命就相续,不可能到今生突然停止。那么怎么知道有前生呢?就是从这个等流习气。
佛教界在解读前生的论述中说,一般世间的医学家,是认为物质创造了精神——你为什么那么聪明呢?因为你的基因比较好,遗传基因好,就是物质影响到你的心态。佛教不同意!佛教认为心灵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创造心灵。
佛教界举一个例子。一对双胞胎,是两个心识、两个生命体同时住在一个 DNA,一个受精卵。佛教就问医学家说,同一个 DNA 发展出两个生命体,这两个婴儿出生时,没有经过环境的学习,但是个性显然不同: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一个喜欢光明,一个喜欢黑暗,你怎么解释这个内心的差别?如果我们是今生才开始,生命只是个偶然,那么我们所有的功能都是要经过学习才有的,那么为什么同一个 DNA 的两个生命体,他们两个出生没几天,没有经过很多环境的学习,就有不同心识的差别作用:一个好动,一个好静?
可见,在今生之前,一定有一个生命体。他经过很多的经验,把这个心识遗传到今生来了。否则这两个是同样的 DNA,同样一个基因,怎么创造两个不同的生命体出来?如果物质能够创造心识的话,同样的物质应该创造出同样的心识。其实不是这样子。
所以,佛教认为是先有心灵才有物质,是心灵主导物质。内心当中因为造了不同的业,才创造不同的果报出来。所以,这个“造作等流”是论断三世因果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为什么这人一出生,就特别喜欢打坐?这人特别喜欢拜佛?这一定有前生的因缘。
三、增上果
我们看第三个,增上果。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是约共业。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三、增上果——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不与取者,谓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菩提道次第广论》——
当我们受了三恶道果报以后,如果没有忏悔的心,还会有一种共业的问题,会招感生在同样的一种共业的环境。
先看杀生的共业。杀生的共业招感外面的世间所有的饮食还有医药水果等,“皆少光泽”,看起来不好看,而且“势力”,它提供你的养分跟能量,也减少了。“异熟”指它的大小跟数量,还有它的“威德”,产生的治疗效果,提供的营养成分,“并皆羸弱,难于消变”,很难消化而转化成能量。
一般人经常吃肉,或者直接杀生或者间接杀生。吃肉的人越来越多时,这个世界会往哪个方向变呢?就是水果慢慢减少,而且水果能够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在造杀业。以前造杀业都是比较简单,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是什么东西都吃,所以杀业造得重时,会让整个世界的共业往这个方向走。中药本来是可以治病的,但是你照药方去抓,治不了病,因为现在的中药没有能量,这就是杀生的共业。
第二,偷盗。“不与取者,谓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如果世间很多人犯偷盗,世界会怎么样呢?“众果尠少”,收获减少了,上一代收获多,这一代就减少了。“果不滋长”,发育不良,长得小小的。“果多变坏”,水果放一下子就坏掉了。“果不贞实”,果松松的,没有那么坚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风不调雨不顺,要么就干旱,要么就水灾。“果多干枯及全无果”,水果的数量,乃至它的性质就变得比较羸弱了。这就是偷盗的共业。
第三,“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如果世间犯邪淫的人越来越多,世间所住的环境就会变成污秽了,很多的便秽,很多不干净的污泥,它的味道也特别的迫迮,让人感到逼迫而不能够接受,不可爱乐。
这一点,我们看诸天更明显。人类,可能我们感觉不出,哪一个国家比较干净,哪一个国家比较脏,可能也有差别。有些国家比较干净,这个国家过去生的人,邪淫业比较轻;这个国家很脏,这个国家邪淫业就比较重。但是诸天更明显。诸位知道,天人他有一个特点,没有厕所,因为天人的欲望都很淡薄。我们修习善业可以做人,但是要生天要有德行,我们后面会讲,烦恼要轻薄,尤其是淫欲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标准。欲界六天,欲望是一天比一天淡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干净。最低的四天王天,他吃水果下去完全没有渣,所以天人没有大小便的问题,也没有厕所,他吃下去完全消化,天人的环境特别干净,身体也特别香,因为他们淫欲心淡薄。每一天的欲望越来越淡薄,天也越来越干净。到了色界天,淫欲心完全调伏,色身完全是光明的,不像我们那么粗重。所以我们居住的环境是臭秽的,这跟邪淫有关系。
第四,虚妄语者。经常打妄语,招感的环境会“农作行船”(农作就是农业,行船就是商务的往来),还有“事业边际”(农业跟商业相关的事业叫作“事业边际”),就“不甚滋息”,就是彼此间没有什么往来,不兴盛;“不相谐偶”,彼此间互相斗争不和合;“多相欺惑”,我欺骗你,你也欺骗我;“饶诸怖畏”,彼此害怕对方,充满了恐惧,我不相信你,你也不相信我。造成这种共业,就是虚妄语所招感的。
当然共业中有别业,但大方向来说,会在这个地方出生,就是有这个共业。这是讲到我们在得果报时,它有这三种差别。
我们简单地作一个总结。如果业已经成熟转成果报了,那就很难忏悔,只有认命了。但是业还没有成熟之前,随时有机会可以改变它,忏悔,改变心态,对治。因为业还没有冒出来之前,它还是种子位,还没有成熟,如同米还没有煮熟或者还没有煮,随时可以加些东西下去。但是等到米已经煮熟了,不能改变了,有这样的差别。
戊四、业果轻重
我们再讲一小段,看业果的轻重。
前面的轻重我们只单单约着内心,现在把业果轻重讲得比较全面一点。它有三种因素:第一个,约心;第二个,约境;第三个,约相续。
约心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意乐故重。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意乐故重——谓猛利三毒所作。
意乐,就是你的心态。心力的强弱,在经论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惭愧心什么时候生起。第一种,最轻的业就是在造作之前就生起了。你想要去作一个坏事,后来想一想不可以,就没有做,这个业没有成立,因为没有付诸行动,业一定要付诸行动才叫业,这是不成熟的业,没有形成完整结构的业。这个是最轻的,惭愧心在造作之前就生起。第二种,在正造作时生起,这个业也轻。你边做边惭愧,但是还是做了,这个也比较轻。第三种,是事后生起。这个也不错,事后忏悔。
如果说,惭愧心在之前、正做、后面都没有生起,叫三时无惭愧,这个业就是意乐故重。你完全不忏悔,心是如此地坚固,也使令业的体性变成坚固,就具有主导性,这是第一个,由惭愧心来决定它的强弱。
第二种,没有对治。没有对治,简单说就是你一天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宗教信仰,对人生完全没有任何的期许,完全过着放逸的生活,这个就有五种结果。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二、无治故重——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
有五种情况会使令我们所造的任何一个业变重:
第一种,就是这个人一天里从来没有做一点解门行门的功课,来持一个学处,一天过一天,这个人造的业容易变成重业,因为他完全不对治,这个人做什么事都不踩煞车的。
第二种,他不能半月半月的去受持斋戒,或者在八号、十四号、十五号这个六斋十斋日受持斋戒,也没有尝试去约束自己,用斋戒来调伏自己的身、口、意。
第三种,这个人完全没有宗教信仰,对于三宝或者他所皈依的境界,从来不修福问讯礼拜合掌恭敬,他什么都不信。这个人要小心!他所造的任何一个业都可能变成重业,因为他完全没有任何信仰,谁都不相信。
第四种,他不能经常在日常生活当中产生一种自我反省、增上惭愧,对自己的业“恶作”——自我反省。就是心里想要做什么就做了,也不会事后去做反省。
第五种,他更不可能去修止观来产生对世间的离欲,或者修空观,来做一种我法二执的调伏。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人的生命当中,没有宗教信仰,没有自我期许,也没有目标,反正就是把前生的福报花完为止,纵情地享受。也就是说,他所造的业是尽情的造业,完全不踩煞车。这个人造的业就很糟糕了!他这一期的生命会创造很多生的问题,他要为今生的享受付出很大代价,因为他所造的很多业都是强大的业力。这个是第二种没有对治。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治,都还算是中品,最严重的就是邪知邪见,这个最可怕。
三、邪执故重——谓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
前面的意乐故重、无治故重,都是属于愚痴众生,什么都不懂。但是什么都不懂还不算严重。有一种人产生邪恶的知见,他认为他懂,结果是邪恶的懂。
这种人基于邪恶的寺庙、邪恶的礼拜、祭祀,或者依止邪师,产生了邪恶的知见,把这种知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比方说恐怖攻击,他们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抱负的。他说,我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消灭掉能够让他们生天。就是说,他造这个业时,是很坚固地执着,完全不后悔的。造业时,把所有的心力都放进去了,就像一个人撞墙壁时,他完全不踩煞车撞上去了,还加油门,这个业就非常难忏悔了!因为因地把业造得这样重,这个势力太强大了,这第一种。
第二种,“又作是心”,他还自己有一个论断。他说,这个鸡鸭鱼肉是上帝赐给我们的食物,鸡鸭鱼肉天下一道菜,你把它杀了,根本没有过失。这个邪见,“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这都是最重的。
杀业有四种差别,贪、瞋、痴、邪见,邪见最重。诸位!你们想想看,贪瞋痴哪一个业比较重?邪见当然最重了,但如果这个人不是外道,不是邪见,贪瞋痴哪一个业比较重?你们猜猜看。对!是痴。比如说,这里有一只鸡,我实在不想杀你,但是我实在很想吃你的肉,控制不了自己,把你给杀了,这是第一个贪欲;第二个,瞋。我也不想吃你,但是我看这只鸡不顺眼,把它杀了,这个是第二重,中品;第三种是,我杀你是应该的,你本来就应该让我杀的,谁叫你做一只鸡,你本来就是上帝赐给我的食物,我本来就应该杀你的,本来就是如此,痴。但是这三个都还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邪见——我必须把你杀了来祭祀某种天、某种神,还把这个执功德想!把错误的行为当功德想,就糟糕了!
所以四种差别,在《大智度论》上说,所有的业里贪欲造的业是最轻的。瞋心其次,愚痴就是上品了,邪见就特别重。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约着造业时的心态来判断。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后面的根据外境和次数,下堂课再做说明。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不能让你的业太重。我们讲过,临终的感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你把罪业弄得这么重,可能连提起正念的机会都没有了。临终时,业力马上起现行,要到三恶道去了,怎么跟阿弥陀佛感应呢?你自己都没有准备啊!所以“愿我临终无障碍”,佛陀就是告诉你,要多忏悔,少做恶事。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我们内心的业力,都变成不增长业。虽然有,但是它势力薄弱,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诸位!带着重业你是跑不掉的。因为你的心力不足以扭转这个业力。带业是可以往生,但是你不能把业力弄得很强大,因为你抗拒不了它的。所以《楞严经》讲,你至少让你的业沉淀下来,不能再造作。虽然这个污泥还有,但是它是在沉淀状态,这个是很重要的概念。
我们学习业果的道理,对净土宗最大的启示就是:你要在死亡到来之前,不管用什么方法,让所有的业力变成轻薄的不增长业。不管用什么方法,用拜忏的、持咒的什么方法都没关系,我们必须为临终争取时间。我们的正念不是很强,必须要在临终时培养一个往生的皈依的心,至少不能有太大业力来干扰你,来折磨你,甚至于把你带走,让你连机会都没有。
为什么我们要懂因果的道理?就是说,要想办法让你临终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身心状态,让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做第二件事情——把平常的正念提起来,然后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而临命终安稳的快乐之地,是要准备的。诸法因缘生,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断恶修善的原因。说得清楚一点,就是为了临终时,生起那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让我身心无障碍。净土宗不是说:我造了善业我要生天,这不在我们的规划之内,但是要创造一个临终安稳的环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业果的道理,就是想办法把这个罪业降到最低,让它不要来障碍你,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