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佛法修学概要 > 第52章 《》13-16集研讨

第52章 《》13-16集研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课程摘要

13、我們怎麼了解生命的相貌呢?

所以我們怎麼了解生命呢?兩個字而已——「恆」、「轉」。恆常相續,前後變化;前後變化,又恆常相續。你把這兩個字合起來,就知道什麼是六道輪迴了。

小時候的你,你還記得嗎?小時候的你跟現在的你已經不一樣了,但是又有些類似,因為你現在也繼承小時候的一些生活經驗。你今生後面的生命又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所以不能說完全一樣,但是你不可能完全擺脫小時候的你,不可能!除非你真的是大修行者。小時候所經歷的生活經驗,一定會影響你長大後的思想。但是現在的你,跟小時候的你已經不一樣了,色身不一樣了,思想也不一樣了。因為你不斷地受教育,它不斷地受熏,不斷地變化,你的種子不斷地重新洗牌。但是雖然說不一樣,又帶有小時候的陰影在裡面。這個就是人生。把小時候的你跟現在對比,就知道你前生跟今生是差不多的道理了,由此類推而已。

一方面第八識扮演了繼承的功能,一方面它也不斷地開創,所以人生只有兩句話說完了:一方面繼承過去,一方面不斷地開創未來。它不是停止不動的,它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改變。當然有可能往好的方向改變,但也可能往壞的方向改變。

14、什麼是大乘的因果思想?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生命是遵循著一定的軌則。你今生會快樂、痛苦,都一定有道理的,沒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現的,絕對不可能!生命是有章法的。

如果預先把大乘的思想跟因果結合,就是法法消歸心性,大乘的因果思想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內看。所以觀照現前一念心性時,看到的因果,就像蕅益大師說的,只是現前一剎那法,望前名果,望後名因。人生就是一剎那的念頭而已。

因此,天台宗安立一個觀心法門。就是說,想要瞭解自己,就看念頭的流動。其實心的流動就像水流。只要向內看,就一定知道你的過去,知道你的現在,也一定可以規劃你的未來。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你一念的心中。這個就是我們後面會講到的現前一念心性的思想,我們預先把它做一個結合。就是說,什麼事情都會歸到心性,人生就是整體的,不是片段的。

蕅益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輪迴的思想,從人天的業果來看,是業力創造的,這是粗淺層面的解釋。從大乘的角度來看,輪迴就是一念的妄想。蕅益大師說,流轉三界中,誰在流轉?「欸,我在流轉。沒有一個『我』,怎麼會流轉呢?」蕅益大師說,就是一念的妄想在流轉。妄想醒過來,流轉就沒了,覓之了不可得。我們要去參這個道理:誰在流轉?流轉的是誰?它不斷地相續,不斷地變化,其實就是一念的顛倒妄想。它不斷地積集業力,不斷地創造果報,但當這個妄想消失時,輪迴的生命就沒了。

15、一學佛就要改造命運,這是錯誤的 !

佛教思想的因緣觀,是先知命而認命,這個很重要!很多人一學佛就要改造命運,這個是錯誤的。佛教的第一個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結果,再講過程。佛陀講四諦:苦集滅道,也是先講結果。就是說,我們面對今生的生命,是先求認命,才能逆來順受。不認命,你的心就躁動不安,就會抗拒。所以學佛人第一件事情,要接受命運,不能抗拒命運。不管你今生同不同意,滿不滿意,先接受它,才能夠利用今生的資源去創造來生。如果一直排斥今生,就毀了你的來生了。就是借假修真的道理,我們學佛以後,第一個要接受今生。不管今生的生命體你滿不滿意,這是你唯一的希望,因為你要創造來生,就從這個地方開始。

因此,佛教的修學,第一件事情要知道,「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都是過去的業所招感的,沒有二話,先接受它;然後才有希望,才能安定下來。所以佛教第一個思想,不抗拒命運,佛教都是逆來順受的,沒有一個人抗拒命運的。當我們接受命運時,我們已經踏出了第一步,就是接受了過去,承認了過去。

第二個更重要,開創未來,這就是你的內因緣。外在的因緣是充滿了果實,內在的因緣是一片土地,還沒有開始種,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就是心靈的力量。外在是一種業力的主導,你做不了主的,但是內心的世界,在死亡到來之前,有無窮的希望,你可以把種子種下去,來生馬上就能受用。

16、學習業果的道理,對我們淨土宗人最大的啟示是什麼?

修淨土宗,你要做兩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不能讓你的業太重。我們講過,臨終的感應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你把罪業弄得這麼重,可能連提起正念的機會都沒有了。臨終時,業力馬上起現行,要到三惡道去了,怎麼跟阿彌陀佛感應呢?你自己都沒有準備啊!所以「願我臨終無障礙」,佛陀就是告訴你,要多懺悔,少做惡事。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我們內心的業力,都變成不增長業。雖然有,但是它勢力薄弱,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把平常的正念提起來,然後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而臨命終安穩的快樂之地,是要準備的。諸法因緣生,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斷惡修善的原因。說得清楚一點,就是為了臨終時,生起那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讓我身心無障礙。淨土宗不是說:我造了善業我要生天,這不在我們的規劃之內,但是要創造一個臨終安穩的環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業果的道理,就是想辦法把這個罪業降到最低,讓它不要來障礙你,是這個意思。

小结:《佛法修学概要》013-016集研讨

[研讨主题:]

正见篇分两次来进行研讨,主要分三大科:总标、别明、结示

今天主要研讨总标及别明中的业果思想;下一次主要研讨三法印和实相印(比较深、比较难)。

正见篇:一、前言 二、总标 三、别明 四、结示

一、前言

1、开始要返妄归真时,你要先启开心中的光明,就是正知见。【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2、研究教理,才能:获得心中的宝藏;闪过心中的地雷。——达到临终的正念。

佛陀提出三种对生命解脱的方法——业果思想、空性思想、真如思想。

二、总标:

1、佛法(正因缘论)

(1)业果思想——有相业果——因果律——忏罪集资——安乐道;

(2)空性思想——无相涅槃——三法印——无常无我——解脱道;

(3)真如思想——中道实相——实相印——空有无碍——菩提道。

2、外道

(1)邪因缘论——天神主宰——心外求法;

(2)无因缘论——死如灯灭——断灭之见。

三、别明:(一)业果思想 (二)空性思想 (三)真如思想

(一)业果思想:分三部分探讨

第一部分研讨:业果思想为何重要?

从两方面谈:一、现实层面;二、修行层面。

一、现实层面

1、约因言:

不信多,信者希——不信轮回,只信眼见。局限人类知识,执持邪见断见;

浅信多,深信少——口头相信,行为肆意;心存侥幸,不畏因果。

2、约果言:增上果(共业)

盗——为与取者,谓众果甚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宝,多无雨泽,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二、修行层面

安乐道(下士道)——生起皈依的前提。

解脱道(中士道)——生起出离心的关键。

菩提道(上士道)——生起菩提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研讨:建立怎样的业果思想?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业果不失(恒转故)——假使百千动,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一、业之定义:造作义,感后有。

《俱舍论》云:造作名业——身口意造作;

《成唯识论》云:能感后有诸业为业。

二、业力形成:

1、生起(初期影像)——熏八识万种——刹那灭果俱有——形成种子;

2、保存(恒转相续)——摄藏于整赖耶——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种子潜伏——改变之时机

3、成熟(最终影像)——招感轮回果——引自果——显现果报:

(1)随业往生——善业善趣,恶业恶趣;

(2)随念往生——念力引导,正念现前。

三、阿赖耶识——摄持业种变现果报(因果同时)——非断非常

1、恒(遮断)

一类相续,常无间断;

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相续而不断变化。

2、转(非常)

念念生灭,前后变异;

因灭果生,非常一故;

可谓转识熏成种故。

——熏习而转生新种。

四、小结:了解第八识,就了解整个生命的相貌,就知道怎么改变了。

第二个要点:业果决定(性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一、决定理,无错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约因:

善业→善报——★善有善报;

恶业→恶报——★恶有恶报。

2、约果:

诸苦→恶业——★《宝论》:诸苦从不善;

安乐→善业——★《宝论》:从善诸善趣。

3、故:

非不顺因生:非无因生、非自性生、非自在天生;

苦乐差别,善恶变现,无少紊乱,各别而生。

二、性决定,不相抵

1、谓性决定,非业决定

(1)恶业不能忏成善业,只能沉淀;

(2)非宿命论固定不变,忏亦无用;

(3)?吃素,身体不好

2、不相抵——善业恶业,互不抵消——桥归桥,路归路。

三、通三世,隔代报

两重三世,非限今生;

?恶人不见恶报,好人反短命。

四、小结:业果决定,正见基础,善法根本。

第三个要点:业的增长广大(报转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增长广大可以从业果种类、还有就是业果轻重来看一看 ,业果种类又可以分成业的种类和果报种类。

第一、业果种类:一、业之种类;二、果报种类。

一、业之种类(心念决定)

1、约业性质

(1)善业——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

(2)恶业——谓贪瞋痴为因缘业;

(3)无记业

2、依业强弱(增长与否)

(1)增长业——能够令业种子增长者(足以扭转你来生生命的势力)

——心识明了,深生好乐、数数现行;

(2)不增长业——不令业种子增长者(《瑜伽师地论》列有十种):

a、约造业的心态——八种:

梦所作业(因为你的心识是暗钝的,是不清楚的);

无知所作业(属于一种非常昏昧的状态去造了业);

无故思所作业(你不是故意的:比如开车压死了二十支蚂蚁);

不利不数所作业(不利,就是指他的心态,不是猛利的;不数,指的是他的次数,只做过一次);

狂乱所作业(精神错乱,见火而捉);

失念所作业(一时的失念,做了以后马上忏悔);

非乐欲所作业(被他力所逼迫,逼迫的条件是要有命难);

自性无记业(散步,剪指甲)。

b、约事故的补救——两种:

悔所损业(忏悔);

对治所损业(修止观)。

3、约业间作用(受报时间)

(1)定业——主动显发:

顺现法受业(今生报);

顺生受业(次生报)。

(2)不定业——他业激发:

顺后受报(三生以后);

顺不定受报(完全不确定)。

二、果报种类: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

1、异熟果

(1)定义:

a谓十业道——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

b异熟:熟——造了一个业,不能马上受用,它要经过一个成熟的阶段;

异:异时而熟——时间上的变化;异类而熟——性质上的差异——果报只有无记;变异而熟——数量上的变化。

(2)三种果报:一个结构性比较完整的业力,就是强大的业力,它的果报是三种;

a花报——结果之前先开花:阿阇世王杀了父亲以后全身长满了浓疮;

b正报——异熟果;

c余报——等流果,针对你个人的别业来论这个余报道;增上果,约著大众的共业。

2、等流果(别业)

(1)领受等流果(约外在的果报)

谓出恶趣,次生人中(造罪业,到三恶道,出来做人,你的事情还没有完);

如其次第,寿量短促(杀生的余报);

资财匮乏(偷盗会让资财不坚固);

妻不贞良(婬欲的余报);

多遭诽谤(恶口的余报);

亲友乖离(两舌的余报);

闻违意声(妄语的余报);

言不威肃(讲话没有威德,经常戏论)。

(2)造作等流果(约内心的状态)

定义: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就是等流习气;

佛教界论断三世因果都是以等流习气来论。

3、增上果(共业)

共业问题,招感生在同样的一种共业的环境;

杀——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乐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

盗——不与取者,谓众果甚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宝,多无雨泽,果多干枯及全无果。

婬——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每一天的欲望越来越淡薄,天也越来越干净。

妄——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戄因缘。

第二、业果轻重:一、约心;二、约境;三、约相续。

一、约心

1、意乐故重——谓猛利三毒所作,心力强弱的判断标准,看惭愧心什么时候生起;

2、无治故重

A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

B五种情况:完全不对治;不尝试去约束自己;没有任何信仰;不会事后去做反省;不修止观做我法二执的调伏。

3、邪执故重

(1)谓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

(2)邪恶的知见:如恐怖攻击,他们认为自己是有理想抱负的,认为鸡鸭鱼肉天下一道菜,杀了没有过失;

(3)杀业有四种差别:贪、瞋、痴、邪见,邪见最重。

二、约境——由事故重:

人或人相(对所有的六道行杀业,其中以杀人的业是最重的,其次,人相,具有人相的动物,比方说猴子、猩猩);

父母兄弟(亲属);

尊长委信(师长,地方上有道德、有德行的人,他能够去判断是非的)

有学菩萨(特别指的是发了菩提心的居士,他有对佛教的使命感);

罗汉独觉(僧宝有住持三宝的作用,杀害他就直接影响到三宝的住世);

及知如来不能杀害,而以恶心出其身血(用瞋心破坏佛像;伤害它的话,就是伤害心中的佛像。)

三、约相续——加行故重

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尝,具欢喜心具踊跃心,三时都没有惭愧心;

或有自作,或复勤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若自作、若教他作乃到于见作随喜,三个都具足;

由其长时思量积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恨心非常地坚固;

或于一时顿杀多生,虽然你杀的是蚂蚁,但是你杀的数量太大了;

或令发起猛利痛苦而行杀害,或令怖畏作不应作而后杀害,杀众生之前,刻意让他先产生猛利地痛苦,产生布畏;

若于孤苦贫穷哀戚悲泣等者而行杀害,弱势团体;

慈济功德会——每天捐一块,点点滴滴;滴水长流则能穿石。

第三、小结

1、在死亡到来之前,想办法让所有的业力变成不增长业;想办法让你临终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身心状态。

2、如果业已经成熟转成果报了,那就很难忏悔,只有认命了;业还没有成熟之前,随时有机会可以改变它。

第三部分研讨:净土宗如何运用业果思想,业果启示。

一、净土运用(六点)

第一、安住心性

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2、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勿执理废事,或因事废理。

第二、深信因果

(一)因果是规律:深信不易,因为我们只看到部分人道畜生道,其它都看不到。

轮回之前,信也在,不信也在。

(二) 数数常思维:

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祖先、电磁波;

人类认知是不断推翻前者,不要轻易否定——乘飞机;

轮回例证很多。大多数人不相信轮回,因不记得前世。——做梦也不一定记得内容;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痛苦,看能否随缘而安——★声声言空:在他身上化几刀。

第三、莫轻小恶

(一)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二) 熏习增长:

勿轻小罪,以为无殃,

小滴虽微,渐盈大器;

刹那造罪,殃堕无间。

第四、抓住关键(改变思想)

(一)时机:未熟当断果熟已晚——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莫以家过,徒失疲劳,后生深悔,当勤修学。

(二)病根:第七意识——执取——放下娑婆执取。

(三) 六识:六识是造业主

1、改变心态与思考模式,储存好种子——无漏种子;

2、引向欣求极乐;

3、转识成智,无分别。

(四) 重业

1、怎么去找——产生强大业力的三个条件:心力猛烈、上品境缘、数数现行;

2、重罪之相——深生好乐,数数现行、无惭无愧;

3、罪业之相——★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无事而常烦恼★见君子报然消泪★闻正论而不乐★施惠而人反怨★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

4、止恶作善——力行善业;临终正念最关键的就是断业力相续。

第五、勤修忏悔

1、三种心态:畏惧心(最重要);羞耻心;勇猛心。

2、忏悔之法:

(1)事忏

a责心忏——自责已心,令生厌离;

b作法忏——向清净僧,发露忏悔;

c取相忏——外假壇仪,内资理观;至诚恳切,好相为期。

(2)理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3、罪除之相:★心旷神怡★或觉智慧顿开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冤仇回嗔作喜

★梦吐黑物★梦往圣先贤★梦飞步太虚★梦幢幡宝盖。

第六、留点福报(业力结果,生命的结算)——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留点资粮,到临终时用。

二、总结:

正视过去——随缘消旧业——安住心性,认命忏罪——忏悔重大业力——莫起现行;

把握现在——莫再造新殃——调伏爱取,累积资粮——放下娑婆执取——减少干扰;

开创未来——正念愿住生——趣于净土,导向佛道——欣求西方极乐——圆成佛道。

【名言背诵】

1、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2、心识明了,数数现行,深深好乐。

3、《圆觉经》说:知妄即离,离妄即觉。

你知道你就不会执着了,原来都是过去生的因缘所生法。你本来不是这样子的,那是一种生命的过程留下的一种假相而已。因为我们执着它,所以使令它变得强而有力,你只要放掉,它就没有事了。所以他达妄本空,所以才能够不随妄转。

4、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5 、藕益大师说:流转三界中,谁在流转?

我在流转,没有一个我怎么会流转呢?藕益大师说:就是一念的妄想在流转,你的妄想醒过来你的流转就没有啦,就觅之了不可得。

6、梦里明明有六趣, 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幻泡影

7、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是绝对不会错乱的,它是没有欺诳的产生决定的理解,这是一切的佛弟子,所有正见的基础,也是修习善法的根本。

8、不增长业依《瑜伽师地论》列有十种。

9、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10、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11、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12、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13、不增长业,依《瑜伽师地论》列有十种:

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三、无故思所作业。

四、不利不数所做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

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性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除上十种,其余诸业,皆有增进长养业种之力量,名为增长业。

14、果报不论善恶,果报只是无记,果报只论苦乐,业才有善恶。

15、假使百千动,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过时,果报还自受。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1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勿执理废事,或因事废理。

18、勿轻小罪,以为无殃;小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