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突飞猛进的发展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中旬,县城的果树都挂上了累累果实,一派丰收的景象。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发展,无论的府谷县还是振明集团,各项建设可以说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市场的正门已经搭建了一个门楣,上面挂了一块“府谷农货市场”的牌子,看着就正规多了。
进到市场,三面都是商铺,中间的场地用碎石子铺了地,搭建了3排茅草顶的遮雨棚,这样农民进来贩卖农产品就不怕日晒雨淋了。
林峰转了一圈,看到地上铺的石子还比较厚,搭建的房子也很方整,遮雨棚也很牢固,推了推一点都没晃动,看着工程质量很不错。
“李家主,你们这工程建得不错,看来下次还可以继续合作啊。”林峰看完肯定道。
“多谢大人肯定,都是大人给机会啊!”李万祥连忙感谢道。
“好好干,城外有个府东大院项目我也推荐了你们李家去做,你到时去找一下李雄振李总掌柜。”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李万祥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大人,农货市场已经完工,要不要明日组织开业仪式?”苏顺年这时请示道。
“开业仪式还是等张县令回来吧。”林峰吩咐道,这等出头露脸的事必须留给领导啊。
“明白!”苏顺年回应道
查看完农货市场的建设,林峰又到了两条主要商业街去看了看。随着后面一千两银子的增加投入,整治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街道焕然一新,整个府谷县城的颓败之气被一扫而空,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像。
新式火器可是未来干点什么大事的最可靠依靠。林峰一接到消息,立即就来到了山寨查看。
山寨打铁铺内,一张简易的木桌上已经摆了两把刚打造好的样铳。
林峰拿起一把来看,火铳长约1.2米,重5.5斤,采用了后装子铳的形式,一把枪配六个子铳,并采取了燧发装置,射速大大提升。
林峰装上一个子铳,举枪瞄准100米外的靶子开了一枪。
毫无意外,没有打中!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用一支没有膛线的火铳想打中百米外的目标,只能靠概率。
“大人,我们已经经过试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赵知新看出了林峰脱靶的尴尬,连忙上前解释道。
“哈哈,火铳杀敌本来就靠密集射击,本官打不中也很正常。”林峰脸皮比想象的厚,反正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刺刀呢?”林峰仔细一看火铳上没有刺刀,就接着问了句。
“刺刀可以装上,射击的时候又可以拿下来,防止影响瞄准。”赵知新边说边拿出一把刺刀装了上去。这个设计跟现代的步枪刺刀很像,也可以看出赵知新的设计能力。
林峰拿起装好刺刀的火铳看了一下,用料厚实,做工精致,散发这金属特有的蓝光,果然是一把杀人造反、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器啊。
“很好,参与制造这把火铳的工匠每人发赏银5两,知新伱拿10两,只要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就要重奖工匠。”工匠在大明的地位很低,林峰也是有意识地通过奖励提高工匠在集团的地位,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多谢大人!”几个铁匠闻言都是大喜,5两银子相当于他们两个月以上的工钱,当然是开心了。
“大人,这款火铳还请您赐名。”赵知新请示道。
“这款火铳源自你祖父设计的掣电铳,我们仅仅做了一点改进,我看就叫‘掣电一型’火铳吧”林峰回答道。
“多谢大人!”赵知新听了后自然是非常开心,他祖父呕心泣血之作先给朝廷没有得到任何重视,没想到在一个小县里要发扬光大了,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跟随林峰的信心。
之后,林峰又跟他们讨论了一下火铳量产的问题,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分工生产火铳各个部件,依靠良好的度量衡体系保证每个配件都可以严丝合缝,提高火铳的产量和战时的维修能力。
林峰对这些现代工业常识没什么感觉,信口就说来了,但听到赵知新耳朵里就如同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使得他对工艺制造有了全新的理解,对林峰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峰来到府东大院,李雄振他们正在组织人手进行碱液煅烧,随着铁锅里的水越来越少,白色的碱就慢慢烧制出来了。
有了碱,下一步无论是烧制玻璃,还是进行羊毛脱脂,就有了最重要的原料,这可是工业化的基础啊。
测试了碱的质量后,大家认为比市面上在售的草木灰碱不知好了多少倍,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了。
看完成品,林峰又带着李雄振几个人商议下步的安排。
“会长,这碱确实是好东西,就是收集尿液太令人难受了。”张铁锤
“哈哈,利用尿液只是一个办法,氨气也可以从我们炼焦产生的煤焦油中来提出,进行分馏就行了,你们下次试试。”林峰随口道。
“会长,你太过分了,知道有其他办法,还让我去收集尿液。”
“尿液便宜,不用白不用的,你不是最喜欢节约了嘛。”林峰调侃道。
“哈哈哈!”众人发出了爽快地笑声。
“现在焦炭和碱这两个重磅产品既然都已经生产出来了,成立振明化工也就要提上日程了。雄振,这个振明化工业由你负责组建,抓紧时间找人吧。”林峰肯定是逮着李雄振一顿猛薅,好基友不往死里用,都对不起这感情啊。
“会长,你这是要累死我啊。”李雄振抗议道。
“哈哈,现在除了我只有你有股份,我负责增资,你负责出力,不是很正常嘛。”林峰笑道。
“等我有钱了,一定甩一箱银子,不一箱金子到你面前让你去干!”李雄振一脸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当苦力的安排。
追读追读,新书的命根子,请大家多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