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只能看鱼虾龇牙了
甲子随手从袖子之中摸出来了一块玉佩递给了眼前的掌柜。
借着烛火,看到了这块玉佩上面的龙形图案之后,掌柜眼神一缩,恭敬地对着甲子一躬身。
“见过贵人,不知道贵人大驾光临,所谓何事?”
当年的张士诚占据了京城的时候,沈家凭借着那位被后世称为传奇的沈万三,早已经成为了整个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沈万三当年对于大元的朝廷也是痛恨不已,因此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下,也是散了不少家财去帮助这些起义军的。
比如说现在已经登基称帝的老朱,当初就收到过不少沈万三送过来的物资。
只不过沈家是在江南。
而一开始在江南称王称霸的可是张士诚!
张士诚这个人吧,你要说有多大的雄才大略倒是真没有,撑死了也就是个雄踞一方的诸侯。
但是这个人有件事儿倒是做的挺好,当年身处江南之地的时候,张士诚对于本地的百姓们还是很好的,一度被人称为仁主。
因此这位在江南地区的死忠可是有不少,比如当年的沈万三。
如果说当年的沈万三资助给老朱的东西只是他身家的千分之一的话,那
么对于张士诚,沈万三就可以说是倾尽家财了。
甚至等到了张士诚死亡的时候,沈家还专门给张士诚依旧存活的子侄们送去了龙形令牌,承诺只要是张家的子弟带着这块令牌去找沈家的人。
只要沈家还存在一天,沈家的人就绝对不会拒绝张家人的要求。
“起来吧,早就不是什么贵人了。”
甲子悠然的端起茶盏说道:
“这些年的家里怎么样?”
掌柜面对着甲子的询问,恭敬地回道:
“这些年中,家里已经化整为零了,虽说看上去势力缩小了不少,但是实力却比以往要强悍不少。”
听到了掌柜这么说之后,甲子点了点头,对着掌柜说道:
“这些天之中在京城之中的事情你应该都知道吧?”
掌柜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
甲子继续说道:
“那你传信告诉家里,让他们减少对于京城之中的货物的供应,将京城之中的商品价格的炒起来!”
听到了甲子这么说之后,掌柜有些迟疑地说道:
“只有这些吗?”
甲子理所当然地说道:
“你还想要做些什么?”
掌柜连忙道歉:
“草民失言。”
甲子又何尝不希望沈家在这次
的事件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只不过吧,这特么都洪武十五年马上要洪武十六年了,沈万三都死了好多年了。
要说这块玉佩能有作用吗?
那必然是有的。
毕竟他们老张家当年与沈家之间的来往可以称得上密切两个字。
可是你要说这玩意儿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吧?
这会儿的甲子还真不看好。
还是那句话,当年的张士诚已经死了,当年的沈万三已经死了。
现在要让沈家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跟着自己干,那就有点扯犊子了。
而言下做出这个看着很符合商人们利益的举动,就恰到好处。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之中,朱肃没什么事儿,但是朱棣的心中却有些憋火了。
本来和朱肃说好的就是一年之内将这些海岛全部都打下来,到时候打通海路。
到时候他这个朱家的头号战争狂热份子,就可以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接通过海路,去挖石见银矿了。
可是这都快两个月时间过去了,朱肃这会儿还在京城之中忙碌着大明宝钞的事情呢。
这会儿的朱棣是多少有点后悔的。
毕竟这顿时间之中,除了每日操练这些海宁卫的士兵之外,他唯一
能做的,也就是看看海里的鱼虾龇牙了。
看着迟迟不到账的金币,再看看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断出现的小船。
朱棣不止一次地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听了朱标的话来浙江啊。
要是让他去了北方,这会儿估计已经在和北元人的骑兵掰手腕了。
不过心中虽然这么想着,但是朱棣对于自己的事情还是做的很认真的。
“这又是一艘去给岛上送补给的船只?”
听到朱棣这么问之后,站在他身后的丘福低声应了一句。
“这段时间以来,这半个月以来,有多少渔船去给岛上送补给了?”
丘福仔细地回忆了一番这些天之中统计出来的数据,
“殿下,这半个多月以来,已经先后有一百多艘渔船去给海岛上送东西了,几乎是之前的四倍!”
朱棣看着这一幕也有些头疼啊。
虽说就海上的那些势力,就算是给他们再多的物资,只要自己带着兵马在这里守着,这些人就绝对不敢上来。
可是这会儿看到了这些船只之后,朱棣还是觉得膈应啊。
作为在朱棣身边多年的老将,朱棣有什么想法,丘福还能猜不到吗?
“殿下,我要不要派人去查一下
附近的出海口什么的,阻止这些人去送东西?”
朱棣转过身,有些无语地瞪了一眼丘福:
‘你查的过来吗?’
这些人的背后,铁定是江南地区的商人地主们。
对于这些出生在海边的人来说,只要他们想把物资送到海岛上,朱棣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此这会儿在听到了丘福竟然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朱棣几乎是好不迟疑地就拒绝了。
“那我们就这么看着?”
朱棣沉吟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
“也不一定要看着,我们解决不了这里的事情,可不意味着整个大明就没有能解决这些事情的人啊。”
“那殿下的意思是?”
朱棣理直气壮地说道:
“当然是向朝廷求助啊。”
他一个守在这里,随时等待着要进攻的将军,这么没品的事情,总不能真的要让他去做吧?
所以这种涉及到商人,涉及到地主和地方官府的事情,还是交给大哥去头疼的比较好。
于是一封密信连夜从浙江送到了应天府中朱标的面前。
而在大致地看了里面的内容之后,朱标也头疼啊。
这种事儿还用想吗?
肯定是因为先前大明宝钞的事情引起来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