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收获
第8十5章:
钱粮是朝廷的底气,是军队的腰杆子,更是李2这种雄心万丈的皇帝可以施展雄风的基础。
李2真的是拼了,到手的几十万贯钱财迅速变成了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
大唐上下对突厥之战的态度与皇帝差不多,不管世家门阀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李2已经将他们拉上了自己的战车,他们表面上已经统1意见,此战大唐必须打,必须胜。
皇帝自己掏腰包了,其他人不好意思不表示1下。
邹浩然和百家门又被李2推了出来,原本兵部与大唐工业产业集团的所有订单在未经邹浩然同意的情况下全部变成了以大军胜利后的战利品结算,而且邹浩然出资十5万贯买下民部手中没什么鸟用的煤矿在李2的嘴里也成了百家门抛家舍业支持朝廷作战的积极表现。
刚刚与邹浩然达成合作的世家门阀再次在心中把他问候了无数遍,然后不情不愿的拿出了更多的资源支持朝廷对突厥的作战。
邹浩然本人已经麻木了,只是私下谴责了1下李2欠缺契约精神便闷头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没办法,他总不能直接干掉李2。
况且他的注意力被6续收获的那些农作物吸引,哪有心思去和李2计较这些小事?
因为种下去的太晚,红薯、玉米、土豆、南瓜、高粱、谷子的收获期足足推迟了近1个月,甜菜的收获更是遥遥无期。
邹浩然1度以为种在关中的这些作物要完蛋,好在这时候的大唐正处于大暖期,霜雪到来的时间要比其他时期来的晚1些,给了这些作物足够的成长时间。
只是这些作物的产量与邹浩然的预期相差太多了。
最先收获的玉米每1穗上的籽粒不过3百多粒,按照此时的土地营养水平和承受能力,即便是风调雨顺,亩产也不过3百多斤,远远低于他的预期。
晚1天收获的土豆和红薯产量要高1些,他预计土豆的亩产可以在1千到1千5百斤,红薯的亩产在1千5到两千斤之间。
看似产量挺高,但是与后世那种动辄论吨算的亩产来说简直垃圾到不行。
唯1让他比较满意的是南瓜、高粱和谷子的产量。
南瓜不用说,不管到哪里,都是粮菜两用的优秀作物,只要给它足够的水肥,结果从不让人失望。
高粱和谷子的产量比大唐的那些品种高的不是1星半点,单产差不多提高了1半,而且抗病能力还比本土品种强。
另外1个让他比较满意的作物是棉花。
大唐这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棉花,棉花开始成为丝麻之外的1种重要纺织原料,但是产量和品质要差得多,他手里的棉花种子竟然是抗虫能力很好的长绒棉,简直是意外之喜。
甜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获,邹浩然担心它们会被不知道哪天会来的霜雪给干掉,很奢侈的用玻璃给它们建了1个温室。
玉米、土豆和红薯这3个爆人口神器的产量让邹浩然相当的不满,连续好几天都是心情烦躁。
直到封余求和田近文带着家人从蓝田回来,听说他的那些作物的产量之后,露出1脸震惊,大呼不可能之时,他才后知后觉,这里是大唐,是1个生产力水平比历史上的大唐更低的王朝。
按照2位师叔的说法,这个时代的农作物产量极低。
稻米亩产不过3百多斤,谷子产量超过1担就是高产,糜子亩产最高者不足两百斤,小麦的亩产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很难超过3百斤。
农户种地,主要是靠很多杂粮维持生活,主粮主要是用来交税的。
邹浩然带回来的这些种子,随便拿出去1个都能碾压本土的作物。
特别是土豆和红薯,亦菜亦粮,亩产在千斤以上,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良种!
邹浩然前世今生两辈子都没种过地,身边的人也没种过地,对粮食的亩产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他拿前世的粮食亩产与这个时代收获的产量做对比,根本是找错了参考系。
明白了自己犯了错误,他重视起那些收获来。
他亲自监工,在安善坊挖了两个地窖,绝大部分的收获放入地窖,剩下的1些用空间里的密封罐保存,分担风险。
忙活完这些,邹浩然又盘点了1下自己的家底。
各家代理商很喜欢邹浩然用各地的土地矿产结算的要求,十月初,便有人给他送来了上百份地契。
邹浩然抚摸着这些过户后的地契,顿觉安全感满满。
在刨除给李2和奇珍楼的分红以及各地的矿山土地,还完民部的账之后,他手中还有2十多万贯的现金和大批的绢帛。
这些钱财足够他躺平混吃等死了,但他可不是乡间的地主老财,这么多钱财留在手里产生不了任何的收益,还不如投资出去。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李2答应给的那处土地开发出来。
安善坊还是太小了些,又在城里,做很多事情不太方便。
他打算去实地考察1下,如果那里的条件合适,就在那里建1个以水力为动力的工厂区。
李2已经开始催火器的事情,他需要做1下准备了。
不过他还没出门,各家代理商便堵在了他家里。
“邹公子,竞标会结束快半月了,我等的款项已经给您了,您是不是该帮我们建盐糖工坊了?”
明白了对方的来意,邹浩然拍拍脑袋。
“这段时间太忙了,耽搁了诸位的时间,还请诸位见谅。”
他有言在先,要给拍得代理权的代理商提供技术支持,不过他这段时间精力放在那些农作物身上把这件事给忘的1干2净。
这些代理商估计是等不及了才会找上门来。
既然承诺过人家,拿了好处就要办事。
只是盐糖的精加工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若是直接告诉这些人,估计他们会把邹浩然当场砍成肉酱。
为了让人家觉得自己的钱花的值,邹浩然还要想些办法。
打发走来人,他开始查资料,很快就拿出了方案。
粗糖脱色法比较容易实现的有黄泥法和石灰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邹浩然的制糖坊用的就是石灰法。
不过他给代理商的解决方案要复杂的多,他在石灰法脱色流程中加入了活性炭吸附、机械甩浆、冷水结晶等环节,把简单的脱色工艺搞的十分高大上。
当然,这种高大上的工艺生产出来的白糖品质会更高1些,并非1无是处。
精盐的生产方式遵循同样的原则,简单的过滤、吸附和结晶过程中被他加入了复杂的流程,增加了炭滤和祛除部分金属离子提高品质的步骤,增添原本不需要的人力机械等等,按照各家代理商不同的粗盐来源做出定制化调整,可谓相当贴心。
邹浩然还自掏腰包给他们定做了1批制盐制糖的设备。
代理商们对他的贴心服务十分满意,带着他给的图纸乐呵呵的回去建制盐工坊了。
搞定这些人,邹浩然终于有时间去渭河边上实地考察了。
说实话,李承乾当恒山王的福利相当的不错,李渊给他的地都是临河的水浇田,有很完善的水利工程,基本可以保证旱涝保收。
不过这些于邹浩然而言可有可无,他看中的是那1条从田地中间横穿而过的渭河支流。
这条河说是渭河的支流有些不太准确,因为他是从灞水分流出来,在1片小平原上横穿而过,然后再汇入渭河当中。
邹浩然看过,河水在旱季的水流不大,冬季会结冰,需要建起1个水库来蓄水才能保证水力工坊的稳定需求。
修个水库不是小工程,需要找专业团队来做。
正好这件事可以给田近文负责,他以前就跟着工部做过水利工程,应该可以胜任。
田近文实地考察了1下,建议入冬前动工,这时节不缺劳力,速度快的话可以在冬天完成大部分的土方工程,来年春天便可以趁着春旱引流建坝。
邹浩然当即去了工部备案,在长安城眼皮子底下修水利,不和工部打招呼绝对不行。
备岸完成,邹浩然回到务本坊看自己的新房建的怎么样了。
此时他家已经变成了1个工地,几十人忙碌个不停。
后院后面的空地买下来了,让他家的占地面积接近了5亩,可以任他折腾。
黄3见他到来,上来就是1阵抱怨。
“公子,您说的钢条什么时候能有?”
“地基已经差不多做好了,您要入冬前建好房子主体,没有钢条小人可没法完成您的交代。”
邹浩然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事情,经黄31提醒,总算是想起来了。
安善坊的高炉已经建好完工,他这些天净想着怎么赚1笔大钱,把高炉的事情给忘的差不多了。
“事情太多了,总会丢3落4,要不去找个秘书?”
邹浩然想让春晓兼任自己的秘书,但是她已经被繁多的账目套牢,分身乏术。
把自己身边的人考虑了1圈,邹浩然最终决定用老办法——找李2要人!
秘书这个工种听着简单,要是前世,他随便就能找到合适的人员。
但这里是不正常的大唐,识字的人都不多,何况秘书要做的工作很繁杂,不经过专业的学习很难胜任。
李2身边有那么多人,找个可靠机灵的应该不难。